签约还是毁约,拷问灵魂的抉择 | 陪伴北京中考50天
点击领取>>>北京中考真题、北京各区初三一模、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汇总
我出去散步/房子学会倾听
——引自北岛诗作《早晨》
小恺是海淀区某区重点的优秀生,这几天学校要和他签约,他妈妈来咨询我,我反而不知从何说起。
中考前的签约,是学校与被学校选中的优秀生之间的口头承诺,一般有两种说法:
01
“死约”
签约学校承诺签约生保进签约学校的高中,而且大概率是重点班,不管签约生中考成绩如何。
02
“活约”
签约学校承诺签约生成绩一旦过该校统招最低录取线,保重点班;但如果签约生中考未过录取线的,此约定往往无效。
这里要说明的是,目前中考政策要求除了8中少年班素质班、各中学的2+4班、各中学1+3项目以外,都要参加中考,连早培都不例外,但早培占用了人大附中的教改直升名额,=事实死签,这是后话。
既然无论死约、活约,都属于要参加中考的群体,那学校招生时候怎样保证对签约生和家长们的承诺肯定能兑现呢?
活约好理解,只要看签约生的中考成绩够不够就行。现在已经没有降分录取一说,虽然事实上还是有很多学校在操作降分录取的事情,但那已经类似死约操作了,参看下文解释。
死约不看中考成绩,又不存在降分录取,如果考生成绩不够统招最低分数,学校对于死约生怎么做到继续招收呢?
让我们看人大附中这两年的招生项目,以便小白家长们对死约招生途径有形象认识:
在各个学校所有招生名目中,除了道元班这个项目以外,还有就是人大附中市三好生直升看不到放在哪个名义下面,其他项目,人大附中都不缺了还独有教改直升项目。
在上面各项目中,可用于死约的名目很多:
1
教改直升,这不需要看中考成绩(此项为人大附中独有);
2
大学子女直升,也不需要看中考成绩;
3
艺术特长、科技特长、体育特长,均无需中考成绩,尤其是科技特长,最常用于死约。
4
集团直升,也无需看中考成绩。
以上四大类,为直升主要的合法通道,其中,各学校可用于签死约的往往是科技特长及集团直升。没有这类招生途径的学校往往只能与学生签活约,或者采用下述的灰色途径。
实际中,签死约还有一种灰色路径,用统招录取分很低的分校或集团校录取签约生,学籍在集团校,上学在本校,即录取后学习地点还是在本校实验班。这种方式,现在已经非常流行了。
再有一种小众途径,就是市三好直升本校高中,这也是合法直升通道。但很少家长提及,呵呵。
这都是在中考前学校与学生的签约。由于中考还没考,学生签约带有盲目性。
除非是人大附中这类顶级学校,家长们巴不得早点签约,签约的学生极少有后悔,其他的学校或多或少存在总有一些顶级优秀生不愿意签约的现象。
像小恺妈妈,她就觉得小恺中考还可以考上更好的高中,所以犹豫要不要与学校签约。
但其实,常见作法,先真实签约再毁约。
活约,顾名思义是活的,签约生分不够签约校的统招最低分数,便很可能不被录取,另一方面,签约生考好了,便去联系更好的学校,争取该校学位,同时放弃已签的活约,俗称“撕票”。
死约,也是可以撕票的。
活约撕票,容易理解;死约撕票,则需要谨慎。
死约的撕票并不复杂,一般来说,只要学校不提前提档,中考志愿报名的主动权是在学生及家长手上,学校没有办法控制。
2018年有个活生生的例子,某中学校长亲自抓学生志愿填报的事情,并且将毁约家长及孩子填报的外校志愿,生生重置了。但那边的家长也是坚决重置,再重填。
就这样,双方在重置再重置的拉锯争夺中,浪费了两天时间,到志愿填报截止日的那天上午,学校终于不再重置了,家长和孩子胜利了,志愿由孩子按照原先的志向填写,最后如愿去了心仪的学校。
但有些学校是可以提前提档的,这种情况下,家长就很难再撕票了。
海淀区也有过例子:为了去更好的学校,学生拒绝了某名校的邀约,但因为中考成绩不够高,加之被撕票学校阻挠,最后六强谁也没录他,只好去了一个普通的区重点中学。聪明反被聪明误。
签约,不签约,选择权还是在小恺妈妈这边。无论签不签,考好中考都是头等大事。
哪些学校容易发生撕票现象呢?
我们可以看一下东西海三区高中总排名及对应的初中排名:
一、东西海三区的高中排名(含高考招生优势):
人大附中
清华附中
十一学校
四中
实验中学
101中学
八中(考虑到以8少8素成绩为主支撑)
师大二附中
首师附中
北大附中
二中
12-16名相互差距很小,171中、汇文中学、师大附中、5中、161中,很难说谁一定是傲视群雄的。
东西海三区初中校按综合实力(含直升优势)排名:
海淀区:
1梯队有:人分、人本、清华附中,
1.5梯队有:上地101、首师附中、101,
2梯队有:师达、北大附中实验、海淀区区重点中学实验班及北大附中等,2.5梯队及以下暂且不列。
西城区:
1梯队有:三帆疑似重点班、实验中学重点班
1.5梯队有:13分、华女,师大附中小钱班及实验班,四中初中部的前十名及广外分校可直升部分、1梯队普通班
2梯队有:161中、西城实验A层、三帆裕中A层、各校额到校校前五名、八中普班、四中初中部、师大附中普班。
2.5梯队及以下暂且不列。
东城区:
1梯队有:5分重点班、2分航班、文汇重点班、汇文重点班,
1.5梯队有:各非校额到校校重点班,
2梯队有:1梯队普通班及171、东直门、广渠门强班及校额到校校重点班。
2.5梯队及以下暂且不列。
我相信很多京一代家长看到这个信息的时候,会大吃一惊,与自己得到的信息出入太大,这个问题不展开讨论了。
上述信息的要点是:
东西海三区,除了人大附中和清华附中以外,强初中与强高中之间很少有一一对应关系,对人清以外的中考优秀生来讲,外逃的诱惑始终太大了,能去更好的学校为什么不去?
因而,这些年毁约现象早已经司空见惯,只是小白家长不知道而已。
甚至于去年有的学校迟迟不敢签约,因为学校想签的,家长不愿意;家长想签的,学校不愿意。
这所学校传统上初中部远远强于高中部,因而对前30名的优秀生来说,中考可选择的优秀学校太多了,家长往往不愿意与学校签,即便签了,毁约也不是难事,搞得学校很尴尬。而想与学校签约的往往是50名以后的优秀生,学校并不愿意签约。
对于毁约的事情,有很多家长颇有微词:
毁约从操作层面,可以实现。作为家长,希望孩子有机会选择更好的也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从道德层面,我就想问问,签约是自愿的,是自己权衡利弊后做出的选择吧,有得就有失,为什么总想着两头占便宜呢?
请问如果万一孩子中考发挥不好,你同意学校毁约吗?如果学校这么做肯定家长不能接受,为什么个人毁约就随意?
诚信和约束应该是双方平等的。我欣赏签约守信的家长和孩子,也佩服坚定自己的目标,放弃签约选择冲击更高目标的家长和孩子。如果你对签约校不够满意,别勉强,把机会留给真正想留下的孩子吧。
从实际情况看,被撕票的学校不仅尴尬,心情变得很差也是必然的,尤其是科技特长的名额都是等额申报的,没有任何替补的名额,曾经有一年,某校被某一个班的5名孩子同时撕票。这应该是一次空前绝后的记录。
一般来说,学校撕票的情况很少很少。与家长撕票的现象不成比例。这个事情上,相较于名校的弱势学校在名校及优秀生家长面前是真正弱势群体。
只是,很多人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为了理想,放弃签约,这样做的后果,便是学校的资源撤走了,尤其是在以往直升签约签得非常早的时候,学校任何动作,对不签约生的中考准备都有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确实也有些学校,为了留住自己的尖子生,故意干扰这些签约生的中考准备,这在海淀区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在家长心里,孩子利益最大。
小恺到底是签约,还是不签约呢?没有人能替他做决断。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整理,由网站团队(微信公众号搜索:北京小学学习资料)排版编辑,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扫码添加“家长论坛”微信好友(微信号 16619908263)
咨询北京小初高作文课程请拨打电话 16619908263 (同微信号)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