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下)| 课堂练习 | 教材习题答案| 三单元 吨的认识
三年级
学生
【认知特征】:孩子普遍会出现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等不良习惯,需高度重视及耐心纠正。
【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但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情绪控制能力有限。
【沟通重点】:伴随人际交往范围扩大,认识能力的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种困挠也随之增加,他们可能会产生越来越强烈的无能感,进而不安。
本学期学习内容
教材习题答案及详解
练习四(答案)
题号解题提示答案1吨是用来计算较重或大宗物体的重量略2了解单位换算和大小关系
吨>千克>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略33000 6 3 2500 43004600 8300 3500 20057辆车载重4吨,1次载重56吨,2次载重112吨,112<130,运不完运不完6(运输顺序不同,答案不唯一),可以考虑先运输满足一车载重的,之后再运输最重量,剩余的尽量拼凑成一车8000千克
参考:
第一次:6t沙子
第二次:6t砖头
第三次:4t砖头+2t水泥
第四次:1.5t水泥+4.5t石子76次石头的重量相加2000千克
11、计算周年的方法是:
用现在的年份减去原来的年份得的数就是周年。
如:到2008年10月1日,是中国成立( 59 )周年,用2008-1949=59周年。
12、计算虚岁的方法是:
用现在的年份减去出生的年份得的数再加上1就是虚岁。
如:小明是2003年5月1日出生的,到2015年5月1日,
他13岁,2015-2003+1=13。
计算周岁的方法和计算周年的方法一样,用现在的年份减去出生的年份得的数就是周岁。
如:小明是2003年5月1日出生的,到2015年5月1日,
他12周岁,2015-2003=12。
(二)24时计时法部分
1、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1日=24时 → 24时也叫0时。
«普通计时法 → 24时计时法(+12去掉时间段的词语);
«24时计时法 → 普通计时法(-12加上时间段的词语);
2、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
比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
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注意:求经过的时间的时候,一定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
如:一辆汽车上午8:20出发,到下午5:50到达终点,一共行使多长时间。
第一步要先进行换算:把下午5:50变成24时计时法的形式5:50+12=17:50,
第二步用17时50分-8时20分=9时30分,就求出了经过的时间。
3、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
例如:火车11:00出发,21:30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小时30分,注意不要写成10:30。
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
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
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先换算,155分=2小时35分,再计算19时30分+2小时35分=22时5分。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