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地户口在北京上小学条件有哪些?非京籍入学政策汇总

点击领取>>>北京各小学1-6年级下学期期末真题试卷及解析 复习资料汇总

2025年非京籍外地户口在北京市上小学条件有哪些?有什么必须要准备的材料吗?本文详细说明。

01外地人子女北京上学政策有哪些?
在北京,外地人子女上学有着明确的政策规定。非京籍子女若要在北京接受义务教育,需符合多项条件。
首先,在申请入北京中小学校借读时,家长(监护人)需持学生常住户口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出具的该生在当地没有监护就学条件的证明材料,若学生在常住户口所在地有学籍,还应持学籍所在学校开具的同意外出借读的证明,同时家长(监护人)在京居住或暂住证明等,向学生暂住地区管片学校提出申请。
义务教育实行全免费后,不仅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符合规定的外来人员子女也可享受这一优惠政策。例如,仅限于外地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且每个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只能有一个孩子可享受义务教育全免费,还要有各种证明。来京务工农民工子女要求到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的,须由其家长或监护人持本人在京暂住证、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在京务工就业证明、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等证明、证件,向暂住地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提出申请,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对符合就读条件的来京务工就业农民工的适龄子女,开具标注“农民子女”字样的“在京借读证明”,来京务工就业农民工应持“在京借读证明”,非小学一年级借读学生还应出具原就读学校开具的学习证明,到暂住地附近的公办小学、初中或经批准的民办学校联系就读。
2024年非京籍在北京上小学,需满足年龄条件为年满6周岁(2018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符合各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材料审核实施细则的条件,父母持本人在京务工就业材料、在京实际住所居住材料、全家户口簿、北京市居住证,到居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参加入学资格审核,通过后进入入学程序。

02所需材料详解
2025年外地户口(非京籍)在北京上小学的条件主要涉及四证材料的准备与审核,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京务工就业材料
社保要求:父母至少有一方应自9月30日(含)之前在本市(至少一人在所在区)工作并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具体时长要求可能因区而异,但通常要求至少9个月以上,且不含补缴)。例如,对于2025年入学的孩子,父母一方应在2024年9月至2025年5月期间正常缴纳社保,不能断交。
务工证明:在公司上班的非京籍家庭需提供劳动合同;个体工商户或公司法人等则需提供营业执照,部分区(如海淀区)可能还要求提供社保。二、在京实际居住材料
自有房产:如果非京籍家庭在北京拥有房产,居住材料主要包括房产证明或购房合同、发票等。
租房入学:如果非京籍家庭选择租房入学,需要提供房屋租赁合同、租房发票,以及房东的身份证和房产证(入学当年材料审核时需提供)。此外,海淀区自2025年起要求承租房屋截至当年审核起始日登记备案须满3年。
三、全家户口簿
提供全家户口簿、孩子出生证明、父母身份证。对于离异家庭,需要提供父母双方的户口本。
四、北京市居住证
居住证要求:非京籍家庭需要提供北京市居住证,而非居住卡。对于2025年入学的家庭,北京各地区要求父母双方居住证的起始日期应为2024年9月30日(含)之前,并且居住证地址要和实际申报入学地址一致。
时间要求:居住证的时间要求一般为半年到一年不等,具体时长需根据各区政策确定,并需提前准备确保在有效期内。
五、其他注意事项
六年一学位政策:部分区(如大兴区)实行六年一学位政策,购房或租房时需确认学位是否被占用。
入学资格审核:非京籍家庭需要通过居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参加入学资格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进入入学程序。
特殊群体:持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适龄儿童少年、区台办认定的台胞子女、区侨务部门认定的华侨子女、国家或北京市博士后管理部门认定的在京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子女、符合随军进京落户条件正在办理随军手续的现役军人子女等,可按京籍对待入学,但具体条件需以各区要求为准。
综上所述,2025年外地户口在北京上小学的条件主要涉及务工就业、实际居住、全家户口簿和北京市居住证等方面的准备与审核。家长需提前了解所在区的具体政策要求,并尽早准备相关材料,以确保孩子顺利入学。

03入学流程步骤

(一)准备材料与提交审核
外地户籍的家长需提前准备好各类材料,包括非京籍四证以及可能需要的其他材料。
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家长要仔细核对每一项材料的要求,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例如,在京务工就业证明中,劳动合同的签订时间、社保缴纳的时长等都需要符合所在区的要求;在京实际居住证明中,租房合同的规范、租房税的缴纳时间等也不能有差错。
准备好材料后,家长需到居住地区街道办或乡(镇)府进行入学资质查验。在提交材料时,家长要注意按照要求提交原件及复印件,并确保材料的清晰可读。同时,家长要耐心等待审核结果,如有需要,可以及时向审核部门咨询审核进度。
(二)信息采集与平台操作
审核通过后,家长即可进行信息录入。信息录入要确保准确无误,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入学申请。录入完成后,家长需登陆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进行后续操作。
打开2024年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确定所在区开始填报,进入区级入口选择界面。点击“小学入学服务系统”,并选择“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入学服务”,进入登录页面后点击“注册”按钮。在填写信息前认真阅读监护人须知,勾选中“我已认真阅读并同意该条款”,并根据儿童实际情况和系统提示填写注册信息,完成信息注册后系统自动跳转至信息采集导航页。
此时点击“录入相关审核材料信息”可进行详细信息录入,法定监护人根据实际情况和系统提示填写详细信息,确认无误后点击“提交信息”,完成详细信息录入。
之后可以用注册时生成的账号和密码登录系统查看信息审核状态,根据各区时间安排,陆续公布入学资格审核结果。入学审核通过的适龄儿童用户才能打印信息采集表,当审核项全部审核通过后,点击“打印信息采集表”即可进入学龄人口信息采集表查看页,点击左上方“下载学龄人口信息采集表”按钮,下载到本地后进行打印。(三)挑选学校与注册入学
根据孩子的年龄、学习阶段以及家庭的实际情况挑选适合的学校。如果家长有明确的让孩子出国的意向,那么可以考虑国际化学校;如果出国意向不明确,可以先读公立学校,等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后可再转到国际化学校或读双语学校。
在规定时间前往幼儿园或学校进行注册。注册时要携带好相关材料,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注册流程。完成注册后,耐心等待录取通知。一般情况下,七月即可收到录取通知书。若家长持有北京工作居住证,则子女入学手续将更为简便,甚至有机会优先安排学位。若购买房产,子女可在该区域内就读,但通常需承担较高的经济负担。若无法满足北京入学要求,可考虑天津或其他南方城市的学校,亦或是选择私立国际学校。


04特殊情况与应对

(一)家长工作居住证及购房影响
如果家长持有北京工作居住证,子女入学将享受诸多便利。持有《北京工作居住证》子女在幼升小、小升初时,可以按照北京市户籍对待,入学方式与北京市户籍相同,不需要提供“四证”。
在入学材料方面,北京工作居住证入学的家长一般需要提供北京工作居住证确认单(有孩子随迁信息、居住地址与实际居住地址一致)、入学城区的居住证明(房产证或租房合同,具体看城区要求)、全家户口簿等材料。入学方式大部分城区与京籍入学方式一致(部分城区如西城区为全区派位)。
当家长在北京购房后,子女入学也会有相应变化。拥有自有住房后,在提供实际居住证明方面会更有优势,减少了因租房可能带来的居住不稳定、房东不配合提供相关证件等问题,使孩子入学申请的居住条件更稳定、更有保障。
同时,购房也可能影响孩子的入学划片。例如,北京多区明确买房迁户等会影响孩子入学方式,买房子不一定能上房产对应小学,超过入学城区规定时间孩子的入学方式或将为多校划片。2024年有可能扩增到更多区,建议幼升小家长重点关注。
(二)无法满足要求的选择
若无法满足北京入学要求,家长可以有多种选择。一方面,可以考虑天津的学校。天津一本上线率30%,全国排名第五,而且天津离北京很近,通勤方便,算是非京籍的最优解决方案。天津买房选城六区好的学区大概4-6W每平,最好提前三年买好房落好户,好学校不是随时想去就去,各种条件都比较多,要早做准备。
另一方面,可以选择私立国际学校。非京籍在北京幼升小满足居住城区的四证审核要求,可以报名该城区的公立小学、私立小学和私立国际小学。
非京籍不满足北京幼升小政策,如果未来想参加国内高考,可以解决孩子的学籍,然后申请北京私立小学借读。如果家庭经济富足,明确未来想出国留学,可以不考虑学籍,通过参加国际小学入学考试报名国际学校。例如,北京市中关村外国语学校、北京市忠德学校、青苗学校、北京市爱迪国际学校、北京市新英才学校等都是口碑较好的国际小学。
此外,北京也有一些民办国际学校非北京户口也能上。北京大多数民办国际学校招生实施北京市九年义务教育招生政策,非北京户口的外地学生在北京就读国际初中和小学,其家长或监护人须满足四证要求,需要提交北京市务工就业证明、北京市实际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北京居住证,四证审核通过后,即可在北京教育招生平台申请报名。
民办国际高中招生通常不限户籍,学籍,非北京户口的学生报名后参加校方组织的自命题入学测试,包括笔试+面试,校方根据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北京也有一些国际小学和国际初中拥有自主招生的名额,报名学生不需要满足四证要求。

微信公众号搜索: 北京小学学习资料     家长升学指南  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资讯!  

图片

扫码添加“家长论坛”微信好友(微信号 16619908263

获取北京各小学1-6年级下学期期末真题试卷及解析 复习资料汇总

咨询北京各区幼升小、小学、小升初政策请拨打电话 16619908263 (同微信号)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