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考指标生政策解读
01
分配和招收
南京的普通高中并非都是面向全市进行招生的,而是需要划定片区进行招生,指标生也同样如此。
除了市直属的四所学校(即不包含南京外国语学校)会面向所有区域分配指标生名额,其余区属学校的指标生均面向本校的招生区域进行分配。
其中:面向鼓楼区、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栖霞区和雨花台区的指标生计划,由市教育局分配到指定的初中学校
面向江北新区直管区、浦口区、六合区、江宁区、高淳区和溧水区的指标生计划中,市属高中(即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金陵中学、第一中学和中华中学)的指标生计划由市教育局分配到指定初中学校,区属高中由区教育局分配到本区的初中学校。
02
2023年各高中指标生完成情况
2023年一共有7759名考生通过指标生志愿被录取。全市指标生招生计划为11643人,指标生余额为3884人,将全部返还统招生计划。指标生计划的完成情况做了统计,汇总如下:
03
录取条件
其实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基本都能满足上文所说的指标生的填报条件,但是录取条件相对来说就比较苛刻了。对于指标生的录取,学而思也总结了两个关键词。具体来说要达到两个条件:第一,中考成绩要达到指标生投档控制线;第二,跟你填报了同一所高中指标生的同校同学,在这些人中的中考成绩排名,要进入这所高中分配给你初中的指标生计划数之内。
比如,A初中有3个附中指标生名额,但是A初中里有5个孩子填了附中的指标生,那么就根据这个5个孩子的中考排名,录取前3个中考成绩达到指标生投档控制线的孩子。这么一说,也许会有人觉得,这也不复杂,但问题是这里面有两个未知条件会严重限制考生的判断和决策:
第一,学生不知道在本校的校级排名,拿到的中考成绩只有分数和全市排名;第二,不知道学校其他孩子填了哪所学校的指标生。在这两个未知的前提下,指标生的填报其实充满了变数和博弈。
比如,A初中有3个附中指标生名额,你以为自己的中考排名在全校肯定是前三,于是你填了附中的指标,但事实上你并不是,因此你就无法通过指标生上附中。
当然,如果你的中考成绩足够优秀,第一批次A志愿填了附中,也说不定能被附中录取。
再比如,A初中有3个附中指标生名额,3个金中的指标生名额,你以为自己的中考排名全校排不进前三,于是你没有填附中的指标生,填了金中的指标生,你们学校另外有个孩子大胆填了附中的指标生,结果,他上附中的指标生,而你只能上金中的指标生。后来,你问了他的中考成绩,还不如你,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就是你们学校第三,而他恰好是你们学校第四。
这些案例都是因为有那两点未知存在,这个没有为什么,也没有怎么办,因为这是通过规则和对应录取政策做到的这一点,对谁都一样,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初中学校利用指标生提高自己的学校的名校升学人数。
当然,那些能召集全校的孩子统一报分数看排名的初中学校另说,不过据笔者了解,收集学生中考成绩的学校是有的,但敢这么顶风操作的学校,目前为止还没见过。但是作为家长,能有多大的神通和能量去了解本校孩子的排名,就看各自的本事了。
04
填报建议
对于指标生,很多人又爱又恨,运气好,捡漏上名校,运气不好,白白浪费一次机会。建议:首先得先摆正心态,指标生再怎么未知,成绩永远是硬道理,就算没办法通过指标生上名校,填好其他批次的志愿,也照样能进入与自己实力匹配的高中。
其次,多方搜集信息,找好自身定位。一方面可以根据平时月考、统考、模考的校级排名作为参考,大概预估孩子在学校中的定位。
另外也可以多去了解同校同学的情况,但一般来说,是没有人会放弃指标生不填的。如果因为自己的分高,想把指标生的名额让给别的同学,进而不填附金的指标生。这样的做法会导致附中的录取分数线提高,对自己进入学校也有一定的风险,附中也会要求学生填报指标生的志愿和A志愿填报的是一样,有利于尽量降低因指标生带来的生源影响。其实最适合下面几种孩子:中考发挥失常的;与目标校之间差距原本就不是很大,但是拼硬考又很难进去的;受限于初中校的教学水平,但是自身的学习习惯和发展潜力都很强的。
最后,不盲目追高,选择最符合自身实力和潜力的高中。我们之前也了解到,部分学生以压录取分数线的成绩被录取到相应学校,当他了解到自身的成绩后,会产生压力和厌学情绪,所以家长在此阶段,要更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并陪伴孩子渡过初升高的关键节点。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