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文、八十、清华附等385名学生入选!2024北京地区“英才计划”名单公布——

此前,官方正式发布《2024年“英才计划”工作实施方案》,该计划面向高一到高二的中学生,他们将走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流高校,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知名科学家指导下,参加为期一年的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

经过13所高校严格评审,最终录取385名学生为北京市2024年“中学生英才计划”学员。哪些学校的孩子入选了?“英才计划”遴选的标准、流程是?



2024年中学生英才计划(部分)

实施范围

(一) 城 市

北京市等多个城市

(二) 高 校

北京地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

(三) 学 科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

(四) 试点省份及高校

河北省(河北师范大学)

辽宁省(东北大学)

导师推荐与学生遴选

(一) 导师推荐

“英才计划”导师原则上应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导师中推荐,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为主。“中学生英才计划” 导师由参与高校负责推荐人选,由省级管理办公室根据导师条件进行审定。新增导师获得主办单位颁发的导师聘书。导师应组建由热心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专家组成的培养团队, 团队成员原则上应具备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 。

(二) 学生遴选

省级管理办公室根据《“英才计划”中学参与办法(试行)》有关要求确定参与中学,并联合相关高校及中学向中学生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中学负责推荐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对基础学科具有浓厚兴趣的高中一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学生参加报名。学生相应学科成绩排名应在年级前10%,或者综合成绩排名在年级前15%。按要求组织开展前置培养的省份,对参与前置培养且表现优秀的学生,可适当放宽学科成绩排名要求。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报导师,并提交相应材料。 

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联合对报名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创新潜质进行笔试、面试 。笔试可选用全国管理办公室提供的五学科潜质测评试题,也可自行命题。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根据学生报名材料和笔试情况确定进入面试人数,面试学生与入选学生比例原则上不少于3:1。面试综合考察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兴趣、参与动机、创新思维、学习能力、毅力耐力、个性和心理以及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等,鼓励实施高校和导师团队在笔试、面试基础上,增加动手实验、观察等形式或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学生通过面试后进入培养环节。全国管理办公室将加强学生选拔工作的监督和跟踪问效,保证学生选拔全过程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2024年计划培养中学生1800名左右。每位导师培养学生数原则上不超过5人

学生培养

(一) 培养周期

“中学生英才计划”学生培养周期为一年(2024年1-12月)。培养周期结束后,学生可报名参加下一年度的培养,导师将给予优先考虑。

(二) 培养原则

1.使命驱动。导师应注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了解我国面临的科技“卡脖子”问题,厚植家国情怀,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2.兴趣导向。导师应从中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出发,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使学生实质参与科学研究,锻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基础学科的兴趣。3.名师引领。“中学生英才计划”导师以著名科学家为主,注重发挥科学家在学生精神熏陶、学术引领和人格养成中的重要作用。导师及培养团队应着眼于为国家培养未来拔尖科技创新人才,严格要求,精心培养,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科学志向。4.非功利化。“中学生英才计划” 不与高考挂钩,不以做出课题成果和提高应试成绩为目的。学生参与培养的主要动力应该是“对科学的兴趣和挑战”,导师和学生基于共同的科学兴趣开展培养活动,使学生对学科知识有较为深入的认识,体验并掌握完整的科研过程。

(三) 培养方式

1.导师培养。导师应充分利用高校科研平台和学术资源对学生进行培养。导师根据学生不同特点,采取指定阅读书目、参加学术讨论、听取学术报告、指导课题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使学生真正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切实体验科研过程。对于兴趣爱好或科研项目属于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的学生可以进行高校内部不同学科导师、不同实验室或校际间的合作共同培养。

导师应保证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保证学生见面次数,对学生进行当面指导。导师应要求学生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周期内到校参加培养不应少于10次,应督促学生在每次活动后登陆网络平台提交《成长日志》,并对《成长日志》进行审核。

2.中学培养参与中学要选派责任心强的科技教师或学科教师对学生进行基础科研技能培训和沟通方式指导,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培养任务,配合高校导师做好学生日常培养。

3.科学实践与交流活动各学科工作委员会每年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培训班、大师报告、夏(冬)令营、论坛、交流会等多种学科交流活动。全国管理办公室将组织野外考察等综合性实践活动,选拔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国际竞赛或交流活动,与国内外优秀青少年、科学家进行交流,提高对世界科学前沿的认识,开阔国际科学视野。

学生评价

为加强对学生培养工作的动态管理,明确阶段性培养目标,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全国管理办公室对学生进行初期评价、中期评价和年度评价。

(一) 初期评价

导师需在4月初登录“英才计划”官网,对学生1-3月的培养状态、课题选题及进展等情况填写评价意见。

(二) 中期评价

7月底前,省级管理办公室、高校以学科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中期汇报,解答学生问题,明确下半年培养目标,协调解决培养中的问题。同时由导师团队结合学生日常培养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不合格者退出培养,由高校、省级管理办公室汇总后报全国管理办公室。

(三) 年度评价

11月,学生提交课题报告、培养报告(包括读书报告、文献综述、实验记录、小论文等)、《成长日志》、导师评价等材料。全国管理办公室从科学兴趣、学科基础知识、创新及科研潜质、综合能力、英语交流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评选出年度优秀学生、合格学生和参加国际竞赛及交流活动候选学生。评价为合格和优秀的学生授予《培养证书》,评价为不合格的学生不授予《培养证书》。





北京地区入选名单


*来源于北京考试报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