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4年新中考综合评定,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
说到新中考,综合评定的50分还真的不得不说。
2023年由于上海疫情原因,不方便面试,所以今年人人都是50分满分,但是明年就不一样了。
40分只要校内社会考察和社会时间课时都足了,40分是满分,但是高中打分的10分,如果参考高考综评的赋分制,那就不可能人人满分。这个大家还是需要有个清晰的认识。
但是高中综评面试也不是纯看面试表现,这个我们在之前文章中说过,今天就不提了。
很多家长看到综合评定,就一脸懵逼。什么鬼?其实这个综合评定是:
40分初中打分+10分高中面试,组成了综合评定的50分满分。
大家看清楚了,和小学没关系哦!也就是说,你们小学拿的任何奖和荣誉,到了初中都没用哦!
接着还是说综评。
首先,要明确一点。只有名额分配才用得到综评评定。自招和裸考(平行志愿)是不看的。
换一个角度看,如果一心自招和裸考的学生,综评评定是不参与的,即使是零分,也一样可以录取。同样,没到综评分数线,没入围的考生,也是不用综评的。
所以,外面很多机构说某某比赛和奖,和综评有关,甚至是自招的基础,这个就是扯淡!
其次,综合评定是名额分配到区和名额分配到校的参考项目。按照中考成绩2:1投档(比如高中招100人,就按照中考成绩校内或区内排名,从高到低,取200人),然后加上总分50分综合评定分数,得到一个新总分,再重新排名取100人。
没有被录取的,直接落到下一个录取环节。而名额分配的人数,是由学校报考高中参加中考的总人数,本区报考高中参加中考的总人数和高中录取总人数名额进行按照人头配比得到。
虽然前几年名额分配到区投放各区不均匀,但是到校是一定均匀
一方经过测算,不同学校虽然因人数差异的比例不同,但大致不会差别太大。名额分配到校录取额大致在校排名10%左右(区头牌可能仅有2-3%)。这个很大程度取决于孩子填报志愿的影响,如果扎堆到一起那就是悲剧。
所以中考考完后的填报志愿是一门技术活,必须要深知家长心理才能有所预判。
但由于有学生会提前走自招,或放弃名额分配到校资格,去搏名额分配到区考外区学校。所以,这个比例关系实际还会更高,甚至到15%-20%。
当对应本区有很多市重点,那可能会出现一个填报志愿的过程。名额分配到校和到区,一人只能分别选一所。当大家都集中投档一家热门高中,那极可能会导致该比例降低,分数线提高。
所以,未来在初三,尔虞我诈,相互欺骗,家长同学戏精的事,绝对不会少。
最后,总结一个最关键内容。如果名额分配到校录取率是10%,2:1投档后,其实名额分配只适合校排名前20%左右的学生(如果利用好投报志愿这个环节,低分也可以去市重点。)如果自招和搏名额分配到区的人数多,那排名还可以继续推后。
但考虑到未来自招减少幅度太大,所以这绝对不会超过35%。所以,对于前35%以后分数段的学生而言。名额分配是摆设,那综合评定也就没意义了。
但是如果目标是四校的学生,如果自招无门,那综合评定是必须要有。拼名额分配到区,也需要综评。
但是,不同学校的综评比分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一个学生参加了名额分配到区和名额分配到校的两次面试,最后综评分可能不一样,因为高中的打分十分是不同的。
但是初中的四十分是固定的。
另外,名额分配到校和名额分配到区,志愿分别只能选一个。虽然2023年到校是2个,那是因为没面试。我感觉2024年可能会恢复到1个,这个只是哦我们的猜测,具体等官宣。
现在,到区志愿填报先于到校。现在有很多宁可搏考四大,也不愿意去本区名额分配。所以今年各区名额分配到区的四校分数线都很高。这里没有漏的。
新中考自招减少后,也让自招生和均衡生的到区名额比拼更加激烈。毕竟中考门数太多,综评不确定性也太多。同时,中考也不是一模,题目很简单。拉不开差距。一心自招做难题的学生,反而不一定考得过一直定位中考的学生。所以,一模在名额分配环节,一点用都没有。也就是说,未来机会只有一次,失手就完了。
也许有人说学校会根据一模给你想办法面试打分高一点。这个我就不好多说了,其实影响那10分的也不只有一模。
2020年,市教委公布了《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明确“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三方面的改革措施。其中,建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从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五方面对学生进行记录评价,并作为初中学生毕业的依据和自主招生、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的主要考查内容。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可以看出:综合评定规则是教委统一制定,各区都一样,然后学生和初中学校分别上报,由区教育局某部门统一评分,和高中学校是没有关系的。除非部分有特色项目高中提前强调本校的特色项目,而向教育局申请改动分值比例。这部分有可能会加分。但只是针对这一所高中。一旦中考+综评分数达线,高中学校是不能拒绝的。(否则和自招还有什么区别?那不就变成了80%自招吗?菜中孩子的活路在哪里?)
以上五部分,我们一个个分析。
1. 思想品德
这个很简单,校内的评价。课堂纪律和校内行为,是否违法违规?但这个不是老师和学校空口胡说,也要有证据的。所以,只要关注一点,有没有被通报批评和处分。有罚一定有奖,三好学生和入团,肯定会让这方面分数很高。未来这一定是兵家必争之地。
2. 学业水平
这个包括所有的科目的平时分。地理音乐等副科虽然不算在中考分数中,但它们成绩会直接影响到综合评定的分数。(猫腻在于:有没有人能提前做过考试题目,然后就可以考到高分。什么渠道,大家都懂)
3. 身心健康
体育虽然出现在了中考中有30分。但综合评定还有一次。但是这个和中考的不一样,主要是代表学校去外面参加比赛的荣誉分。一般区以上的项目,个人项目前三,团体项目前八,都可以记录在其中,也就有了加分项。所以一叶一直和群里家长说,以前不起眼体育老师未来权力很大,甚至不排除有人可能会去送红包。随便打个酱油,当替补,也可以加分。
4. 艺术修养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艺术类的评分。比如管乐队,代表学校去比赛和表演。比如代表学校参加各种艺术类的竞赛。甚至在学校艺术节的主持也算。
5. 社会实践
以后,部分周末和每个寒暑假,学校都会给学生安排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可能和很多学生的校外补课时间冲突。但你如果要综合评定有分,请去参加。缺少一次,可能什么都白搭了。
但是大家注意上文出现了很多“代表学校”这个词,你如果是自己在外面自己搞,就不会算,毕竟外面各种活动,证书和比赛太多,私人也可以办,根本无法确定真伪。这方面,教育部2022年公布初中竞赛白名单已经发布,大家可以去百度,上面没有的都是李鬼,都不认的。
综上分析,综合评定是看七八九三个年级的表现。学校虽然权力很大,但也必须要有站得住脚的事实可以说明给你低分或高分的理由。否则,未来去教育局举报的事情会越来越多。
市教委之前也说过,只要初中活动都参加,任务都完成,人人四十分,
另外,有人问教师子弟会不会更有机会?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觉得机会更大。这种关系还会蔓延到高中,毕竟都是一个圈子的,如果是儿子和爹学校的关系,那就更厉害了。
但即便如此,也必须要进入到中考校排名的前35%,外加合理的投志愿策略。所以,对于目标只在自招或该排名后的学生而言,综评评定是没有意义的。外面现在那么多零零总总的综合评定的补课班,也都没有去上的意义。你凭什么一刚进初中的学生,就可以预测自己在四年后拿到中考校排的前35%?750分中,绝大部分都还没有学过呢。如果拿不到,那综评上的所有付出都毫无意义!
未来对于90%的学生来说,机会只有一次。就是中考。再说中考在自招之前,更说明了中考重要性。而其中只有前15%的学生可以享受到名额分配带来的机会。只有35%左右的学生才会有资格去入围并拼一下综合评定,存在总分上位的可能。别怕综评上条子和猫腻的存在,首先他们也不能保证中考一定能入围。当你们的分数超过他们10分,即使有猫腻,即使你面试的高中十分为0分,那综评的劣势就毫无意义了。
话虽这样说,但一方一直认为,面对校园内的阴暗面,我们不该妥协。凭什么他们就可以享受到超人一等的机会?因为爹妈可以照顾校长仕途?因为爹妈是学校老师,或是家委会的主任?因为他们去上了学校出题老师在外偷偷兼职的补习班就可以提前做试卷?请仔细观察,努力收集证据。只要证据确凿,教委,不会对这种现象置之不理的。
教育部和市教委给了大家中高考的公平机会,但人,还是要靠自己!虽然,社会有部分暗搓搓的事情,但中考的阳光大道是透明和公正的。孩子命运永远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
总结:
综评的50分虽然值得重视。但是还是要以中考为前提。大家切莫本末倒置。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