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领取>>>北京各学校幼升小、早早培面试真题、小学入学白皮书、学区房详解

八中附小,创办于1949年,原名“北京市西城区福州馆小学”。2015年5月29日,正式挂牌更名为北京市第八中学附属小学。因福州馆街3号校址教学楼只能容纳14个教学班,2020年开始低年级在韩家胡同25号借址上学,形成一校两址办学格局。小学原身是普通小学,因八中教育集团和中信集团合作的中信城在福州馆小学旁边,所以把福州馆小学纳入集团校,改名八中附小,并把小升初的方式改成了直升,所以学校最大的优势在于直升八中。特色:武术课,打击乐队,冰球队,北京市高校支持小学科技体育发展项目——“中国戏曲学院基地校”。校长:李咏梅,22年上任
招生规模:4个班,每班36人左右
师资力量:区级学科带头人1人,区级骨干班主任1人
硬件设施:小学规模不太大,没有自己的食堂,学生教师餐外包,有清真餐
学区内划片初中是:前段5所:四中,八中,一六一中,师大附中,实验中学;中段4所:14中,15中,育才初中部(只招收三个派位班),四中广外校区;尾段1所:66中(接收登记入学)。

学校位置:北京市西城区福州馆街3号,韩家胡同25号
八中附小1-3年级学生在老校区上课,4-6年级学生将在新校区”。
老校区-福州馆街3号
新校区-韩家胡同25号
陶白学区,八中附小,非地下室占坑房总价在625万+,如下:









陶白学区-各小学分布图












陶白片区(陶然亭、白纸坊)是西城关注度很高的学区。
主要原因是:片区整体实力在西城属于中上,且直升校比较多。
片区内,一共7所小学。
4个对口直升校,分别是:
1、西城区白纸坊小学(直升十五中)
2、、八中附属小学(直升八中)
3、西城区陶然亭小学(直升北师大附中)
4、十五中附属小学(直升十五中),当然这4个对口直升的小学,实力不是很强。
剩余的3个小学,
5、宣武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是牛小,
6、西城实验是普小,
7、育才学校是九年一贯制。
中学水平,高中低档都有,中档初中学位很多。
66中是片区内最弱的中学,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分校、八中、四中,这在西城都是top5的存在,
北师大附中、161中学在西城也是top10的,
四中广外,十四中,十五中,育才,在西城是中等初中学校。
陶白学区板块的城市界面比较好,挨着陶然亭公园,商品房也比较聚集。
陶白片区也是热门的一个片区,优势在于直升,4所直升校,对口直升的初中至少都是在西城中等偏上的初中,小升初的通路好就是这个片区最大的优势。19年之后小升初的方式录取顺序改变,先全区派位,特色校,寄宿,民办校招生,然后才是直升,这也意味着小升初的时候可以先全区报名一下优质初中,如果上不成那再参加接下来的直升,其次因为直升率是应毕业人数的百分之多少,打个比方说100个毕业生,全区派位,特色校,寄宿,民办校走了10个,还有出国或回原籍的走了5个,那基本上剩下的85个学校能有80个去到对口直升初中,因为这两个原因让直升校入坑概率降低了很多。

前段5所:四中,八中,一六一中,师大附中,实验中学;中段4所:14中,15中,育才初中部(只招收三个派位班),四中广外校区;




大多数人觉得新生儿人口减少,学区需求就一定会减少,这是很单一的线性思维。我们不能简单依靠“线性思维”,以静态的方式去理解动态的发展,从而忽略了整体性。不可否认,新生儿人口减少,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会影响学区市场整体的需求,特别对普通学区的影响较大。但对中等偏上、乃至顶级学区来说,影响微乎其微。相反,生源减少导致单校的确定性更强,价格可能会迎来反弹或上涨。
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能力购买学区房,绝大多数家庭读的只是普通学校,这是客观事实。学区房作为刚需中的刚需,一居室总价动辄500-800万,能买学区房的基本都是二套家庭,因为大多数占坑房并不适合一家老小居住,这无疑又抬高了购房门槛。从成交数据中,我们就能发现真相。在北京每年的二手房成交总量中,东西城的成交占比不足10%,哪怕加上海淀也不超过20%。以2022年北京14.24万套的二手房成交总量为例,东西海的总成交量大约在2.85万套左右,而到2028年京籍幼升小仍有8万人。其实东西海的大部分房子也不算传统意义上的学区房,只能算学籍房。比如西城广外,东城天永,海淀温泉苏家坨、上庄西北旺等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薄弱,诸多学校与普通学校没有多大区别。跟别的行政区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东西海超高的普高率和本科率,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不至于被分流到职校,仅此而已。三、新生儿减少,也意味着独生子女的家庭增多。相比多胎家庭,独生家庭往往会把全部精力花费在一个孩子身上,对教育和学区房的投入可能会更大。四、绝对人口的减少,并不意味着所有城市的人口都会减少,还是会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作为科教文卫全国之首的北京,想要抢人更是非常容易,比如适当放宽落户的门槛、商住房也可以享受教育、租售同权、或者放松非京籍的就读门槛等。五、北京的教育有别于全国,不仅是因北京聚集了全国最牛的教育资源,更因北京聚集了全国最多的ZZ资源。上海、杭州等城市可以做到“公民”齐头并进,民办校师资力量雄厚,在上海部分教育强区,民办教育更是天花板级的存在。然而在北京却很难看到这一面,北京几乎没有真正的民办校,基本都是“公参民”为主的民办校,典型“公强民弱”的教育格局。从2022年开始,大量“公参民”民办校也都被迫“民转公”了,其中就包括人大附中分校、建华实验学校、清华附属实验学校、北大附中实验学校等极具口碑的民办校。难道是因为北京有钱的家庭太少,交不起民办校高额的学费?还是民办校太穷,不舍得花大价钱挖公办优质的师资力量?导致北京的民办教育一直起不来?通通不是。归根结底是因为北京教育的底层逻辑是权L逻辑,一切都要为了权L服务,包括J济...点到即止,此处省略几百字。所以,因新生儿减少,就简单得出学区要消失,其实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言论。对于有教育需求的家庭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在这看似混乱的情况下,看清学区的本质。原重庆市长黄奇帆曾说过一段话:我们要缩小贫富差距,但不搞平均主义。共同富裕不是指所有人都达到一样水平,这是错误认知;共同富裕的原则并不是绝对的消灭差别,变成无差别,我们反对平均主义的共同富裕。可以肯定,教育资源和财富资源一样永远都不会均衡。只要人还分三六九,差强弱,教育就还会存在天然的鸿沟。只要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有一个环节可以免试入学,并且必须“就近入学”,那学校和房子就不可能完全解绑。只要部分区域还是优质学校扎堆,多校划片仍分高低,那教育资源哪怕打散后,还是会向优质板块聚集。只要以上这些因素不解决,那学区房永远也不会消失。

微信公众号搜索: 北京小学学习资料 家长升学指南 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资讯!

扫码添加“家长论坛”微信好友(微信号 16619908263)
获取北京各学校幼升小、早早培面试真题、小学入学白皮书、学区房详解
咨询北京各学校幼升小、早早培政策请拨打电话 16619908263 (同微信号)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