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六年级三年后中考校额到校数据发布,小升初择校需参考
昨天晚上各区义务教育阶段升学政策发布,大方向和北京市指导意见保持一致,教育资源均衡化是大趋势,对于家长而言,如何选择学校,将要更慎重。
校额到校数据今天发布,数据仅供参考,最终数据以学校录取通知书以及当年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信息为准。
2023年校额到校的数据在2022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其中几所可以和大家重点分享下。
上地实验,一如既往的多,但是和2020年的202相比,要逊色很多了,但是2020届的孩子,当年小升初的时候并不知道还有这么个大惊喜,上了半个学期之后才知道,当年的录取标准是2个区三好起步,现在录取门槛逐年攀升。
去年是市三好给面试,今年没有评选市三好。
作为101真正的兄弟校区,是海淀中北部绝佳的选择之一,择校热度,仅次于留下强。不仅享受集团直升的照顾,还有大量的校额到校。
此学校的特点是偏传统,管理较严格,校园不大,但是操场不小......
育英中学,虽然整体和育英学校有一些差距,同样在小升初环节没有择校空间,都是派位或直升,此学校在海淀区属于中上一点的水平,2023年校额到校的数量着实是不少,但愿将来别有浪费。
首师大二附中,名额也有不少增加,这几年择校热度逐年增加,今年这么大力度的校额到校的支持,竞争将会更激烈。
两个成达班,对于在机构中上水平的孩子,考进去的可能性还是蛮大的,基本都是分班考之后选拔出来。集团内的直升,基本都是在成达班(也实行流动制),直升+校额到校几乎可以理解为成达班全员进重点了。
十一晋元,此学校去年首次招生,比较适合自主性较强的孩子,如果学习习惯不好,慎选,第二届学生校额到校力度还蛮大的,因为学校招生数量少,去年招生,参考了本部海选的成绩,今年预计也会如此,对于海淀西南部的家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老马认为要优于十一一分和十一实验。
只要是在政策扶持力度方面增强,赶上十一龙樾也是有一定可能的哈。
首师大一分,去年点招了一批学生(无寄宿),在海淀区属于中等水平,对于普娃也是一个选择方向,新初一成立了成达班,同样享受本部直升的照顾。直升+校额到校,将来学生的出口也值得期待,据悉,2019年校额到校没有浪费。
101双榆树,一直是中关村学区的渣校,据家长反馈,初二这一届终于有所起色,其中一个实验班被称之为本部第五实验(本部4个实验班),初二开始调来了一些老师,就是为了保障这个班的中考成绩,所以,自助者天助。疫情期间,只有此班单独上课(统一上网课之前)。
虽然有游学的政策,但是很少有人再做选择,因为去了之后不再享受校额到校。
57中,有太多家长想要对比的学校之一,如果选择此学校,首先要接受中考出不来的情况,校园不大,学生不少,新初一有13个班,5个英实,普通班的娃一部分数学考试是个位数,这种情况其实在区重点初中也存在。
升学数据基本是靠英语实验班的孩子支撑,上一届只有3个英实,初二有120个1+3直升的名额,也就意味着不在英实的话,难度还是蛮大的。
再加之42个校额到校的支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中考成绩太差,大概率去重点高也是跟不上。
人大附中航天城,今年第二年招生,去年有点招空间,由于不太受约束,不接受登记入学及大派位,加之强大师资,此学校不是考虑要不要选择的问题,是今年是否对外招生的问题。
十一龙樾,去年首次中考,学生出口还是蛮不错的,下一届(2020届中考)生源要更佳一些,在疫情形势下,不知今年是否还会有飞跃。
此学校招生不受寄宿影响,可以自主招生。校额到校数量看似不多,每届学生人数没多少,这样校额到校的比例就要高很多。
101石油分校,在集团化之后,今后也有直升本部高中的机会,至于给多大支持,还需要看今年中考的情况,在几大坑校里还是值得期待。
清华附中上地学校,今年将会异常火爆,去年开始扩招到7个班,不再分实验班,而是实行英语、数学分层授课。校额到校的数量和往年差异不大,加之本部的一些照顾,今年择校会更火热。
人大附中翠微学校,近几年逐年上升的一所学校,老马认为,人翠的老师负责任程度在海淀区名列前茅,这有赖于管理,合并之前的老师其实大多都没有留存下来,在老师更新换代之后,加之人系的管理,未来依然可期。
近几年都是分层授课,去年招生8个班,分三层,每班人数35人,此学校和57的区别是不强留生源,虽然也有1+3直升,完全靠自主选择。对于有自己的特点,且想要在初中之后继续发展的,这所学校会给予孩子发挥的空间,人性化体现在方方面面。
以上学校随机解读,不代表任何排名,仅供参考。
校额到校虽然看似更容易让你接近重点校,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标也并非那么容易。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