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领取>>>北京各学校幼升小、早早培面试真题、小学入学白皮书、学区房详解

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本校),始建于1993年,原为一所具公益特质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学校有专任教师及研究人员 300 余人,博硕教师占专任教师近80%,中学部博士教师占比近35%。中小学生2500余人。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在谭静校长的带领下,注重内涵式发展,以“为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基,为祖国教育的美好明天”为使命,以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为教育目标,倡导教育要发现永恒的善与美,教育要传递永恒的善与美,积极开展教育理论课程研究、教学方式方法探索与实践。建华实验学校的本部并不大,都是和十一学校共用校园和操场的,但学校自身的硬件设施还比较齐全,比如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琴房等,教室环境也还不错。2022年5月30日,海淀区2022年公办初中登记入学计划发布,建华实验学校转为区属公办学校。
2023年6月,建华实验学校小学部,教改动作非常大:
(1)办学地址,借址海淀区西北旺镇丰滢中路(中关村三小科技园分校)办学。
(2)招生生源,开始面向除原区域一(万寿路、永定路、羊坊店学区)外,同时向区域五部分学区(上地、青龙桥、温泉苏家坨、上庄西北旺)共7个学区,摇号招生。招生规模还是4个班。

公办中学举办小学部及新建小学接收派位入学的计划,根据当年该校义务教育服务范围内适龄儿童数量确定。
凡是确认被公办中学举办小学部接收的学生,六年后小升初时均须执行对口直升本校初中部的政策,家长须签署直升承诺书。
2023年,建华实验学校小学部,招生简章

1、入学登记对象:万寿路学区、永定路学区、羊坊店学区、上庄西北旺学区、温泉苏家坨学区、上地学区、青龙桥学区,对应范围内符合海淀区入学条件,取得派入建华实验学校资格的适龄儿童。
2、招生计划:拟招生4个班。




学校建筑风格独特、功能齐全、活泼现代的14000多平方米小学部教学楼、宿舍楼。双向交互多媒体宽带校园网和开通国际互联网。教学楼内的210台计算机全部连入校园网,实现了全部学科的多媒体教学和教师的网络办公。教学楼内现有24个多媒体教室(配有电脑、实物展台、投影和大背投)、3个计算机教室、30个独立琴房(学校现有40台钢琴)、多功能活动厅、音乐教室、艺术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社会教室、乒乓球室、形体房、实验室等各类专用教室,还设有宽敞明亮的图书馆、阅览室。有200米跑道的塑胶操场,并配套建成篮球、排球、足球等设施。楼道全铺橡胶地板,小庭园铺设草坪,利于小学生坐爬打滚快乐成长。冷暖宜人的教室和宿舍、宽敞明亮的餐厅、带床位的医务室、洗衣房等服务设施齐全,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适应住宿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学校创设亲子环境,对学生进行家庭式的管理。低年级学生宿舍设计格局为四室一厅单元式,低年级宿舍内配有电视、钢琴等。中、高年级学生宿舍格局为六人标准间式宿舍。全天候供应热水洗漱。
万寿路学区-建华实验学校-区位图





万寿路学区-建华实验小学-升学纵观图


海淀幼升小-入学方式
一、海淀幼升小入学方式分为以下几种:以万寿路学区为例,第一,(自愿报名)提前招生,私立学校,面向全海淀区招生,摇号。
第二,(自愿报名)提前招生,新开中学小学部对固定片区招生,摇号。
万寿路学区有育英中学新开小学部育英中学小学部(九年一贯制)九年连读,只面向万寿路招生。海淀区中学新开小学部里,育英中学小学部是比较好的一所学校。育英中学是从育英学校分家出来的独立中学,公立,也是海淀区老牌的前20中招分数线的优质中学。第三,(派位兜底)划片入学,单校与多校划片相结合,学区内填志愿且摇号。学区内所有学校,全部参与志愿摇号排序,学区内几个学校,就是几个志愿。第一志愿不能选,默认为划片入学学校,报名人数小于招生人数,默认为摇上了可第一志愿入学;若报名人数大于招生人数,从第一志愿划片孩子里摇号出来,招多少人摇号多少人出来,其他孩子从第二志愿依次再摇号。(片区内其他学校可自己排序,有名额可以摇,没名额按次序摇其他学校)2022年万寿路学区内摇号:育英学校本部、育英西翠路校区、培英小学、十一学校一分校 、五一小学、五一欧洲公馆校区、太平路小学、建华实验学校。2022年万寿路学区,还新增建华实验学校,民办转公办,面向万寿路、羊坊店、永定路片区摇号入学。二、万寿路学区小升初入学,片区的中学:
育英学校本部中学部,近几年号称海淀七小强,公立第7的中招分数线,
2019年,出了北京文科状元,是育英12年连读出来的,19年后几乎公认海淀中学第七。
2020年,出了北京市唯二化学奥赛保送名额,
2021年,考出了几个老牌市重点中学之下清北最多的中学,8位同学。
2022年,北京高考前20名有一位,前100名有2位。
育英中学(海淀前20中招分数线老牌优质中学,新设立小学部-育英中学小学部,目前底子大家都比较看好。)十一学校(北京海淀区的老牌市重点中学,六小强的超强实力,海淀稳居前三,北京稳前五的实力。)十一一分校(教改后九年连读课程,十一承办,九年龙娃课程连读是十一学校自编教材,中学接收***派位,22年上半年有一些大V发文说中考成绩平均分在海淀区20左右,很优秀的)参与十一系中考点招简历报名,有各路托关系转学和预定上学疏通的。十一晋元学校,十一集团校,校区新,硬件设施一流,口碑非常好。十一学校一体化管理的中学都在万寿路学区内,声名在外,使得万寿路学区在全海淀都有一个很高的口碑。

万寿路学区-建华实验小学部-招生简章
建华实验学校小学部,招生计划:4个班
2022年招生范围参考
五棵松区域:万寿路学区、羊坊店学区、永定路学区
以上学区的家长们可以报名建华实验学校。

学校办学规范、成绩突出,先后被评为“北京市最具影力的民办名校和全国优秀民办中小学”、“全国初中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校”、“代表北京最高办学水平的民办学校”、“北京民办中小学十强”、“中国关爱公益模范学校”、“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全国百强特色示学校”和“全国教育创新优秀案例”。

他们有的在建华辛勤耕耘数十载,对教学有着丰富的经验,对学生有着细致的观察。还有很多青年教师,他们来自全国优质大学和海外大学,专业度高、业务精湛、思维开阔、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成长迅速。
建华的老师们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田园。他们用师者的智慧不断成就学生的美好明天。
学校建立了一支爱生敬业、甘于奉献、有着多年教育经历和经验的生活指导教师队伍。做学生“慈母、伙伴、人师”是每一个“建华妈妈”的职业追求。
建华国际交流
为扩大学生视野,增进学生对各国文化的理解,学校还注重对外文化教育交流,寒暑假组织部分学生出国学习交流,先后出访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使学生体验多元文化,为形成自主、开放的国际视野打下基础。
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与多所美国、日本的高中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并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广泛的交流活动。
2018年10月至12月,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尖毛草实验班曾赴美国访学约50天,寄宿美国家庭,与当地学生共同学习,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美国友好学校曾组织师生来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访问,并在师生的带领下参观校园,学习中国文化(学习剪纸、书法),互动交流。
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教师多次前往美国、日本,与当地教师分享办学经验,并多次接待外国教师来访。


大多数人觉得新生儿人口减少,学区需求就一定会减少,这是很单一的线性思维。我们不能简单依靠“线性思维”,以静态的方式去理解动态的发展,从而忽略了整体性。不可否认,新生儿人口减少,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会影响学区市场整体的需求,特别对普通学区的影响较大。但对中等偏上、乃至顶级学区来说,影响微乎其微。相反,生源减少导致单校的确定性更强,价格可能会迎来反弹或上涨。
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能力购买学区房,绝大多数家庭读的只是普通学校,这是客观事实。学区房作为刚需中的刚需,一居室总价动辄500-800万,能买学区房的基本都是二套家庭,因为大多数占坑房并不适合一家老小居住,这无疑又抬高了购房门槛。从成交数据中,我们就能发现真相。在北京每年的二手房成交总量中,东西城的成交占比不足10%,哪怕加上海淀也不超过20%。以2022年北京14.24万套的二手房成交总量为例,东西海的总成交量大约在2.85万套左右,而到2028年京籍幼升小仍有8万人。其实东西海的大部分房子也不算传统意义上的学区房,只能算学籍房。比如西城广外,东城天永,海淀温泉苏家坨、上庄西北旺等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薄弱,诸多学校与普通学校没有多大区别。跟别的行政区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东西海超高的普高率和本科率,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不至于被分流到职校,仅此而已。三、新生儿减少,也意味着独生子女的家庭增多。相比多胎家庭,独生家庭往往会把全部精力花费在一个孩子身上,对教育和学区房的投入可能会更大。四、绝对人口的减少,并不意味着所有城市的人口都会减少,还是会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作为科教文卫全国之首的北京,想要抢人更是非常容易,比如适当放宽落户的门槛、商住房也可以享受教育、租售同权、或者放松非京籍的就读门槛等。五、北京的教育有别于全国,不仅是因北京聚集了全国最牛的教育资源,更因北京聚集了全国最多的ZZ资源。上海、杭州等城市可以做到“公民”齐头并进,民办校师资力量雄厚,在上海部分教育强区,民办教育更是天花板级的存在。然而在北京却很难看到这一面,北京几乎没有真正的民办校,基本都是“公参民”为主的民办校,典型“公强民弱”的教育格局。从2022年开始,大量“公参民”民办校也都被迫“民转公”了,其中就包括人大附中分校、建华实验学校、清华附属实验学校、北大附中实验学校等极具口碑的民办校。难道是因为北京有钱的家庭太少,交不起民办校高额的学费?还是民办校太穷,不舍得花大价钱挖公办优质的师资力量?导致北京的民办教育一直起不来?通通不是。归根结底是因为北京教育的底层逻辑是权L逻辑,一切都要为了权L服务,包括J济...点到即止,此处省略几百字。所以,因新生儿减少,就简单得出学区要消失,其实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言论。对于有教育需求的家庭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在这看似混乱的情况下,看清学区的本质。原重庆市长黄奇帆曾说过一段话:我们要缩小贫富差距,但不搞平均主义。共同富裕不是指所有人都达到一样水平,这是错误认知;共同富裕的原则并不是绝对的消灭差别,变成无差别,我们反对平均主义的共同富裕。可以肯定,教育资源和财富资源一样永远都不会均衡。只要人还分三六九,差强弱,教育就还会存在天然的鸿沟。只要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有一个环节可以免试入学,并且必须“就近入学”,那学校和房子就不可能完全解绑。只要部分区域还是优质学校扎堆,多校划片仍分高低,那教育资源哪怕打散后,还是会向优质板块聚集。只要以上这些因素不解决,那学区房永远也不会消失。

微信公众号搜索: 北京小学学习资料 家长升学指南 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资讯!

扫码添加“家长论坛”微信好友(微信号 16619908263)
获取北京各学校幼升小、早早培面试真题、小学入学白皮书、学区房详解
咨询北京各学校幼升小、早早培政策请拨打电话 16619908263 (同微信号)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