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生物复习提纲

生物中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

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

一、我们周围的生物

⒈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⒉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2章探索生命

一、探索生命的器具

⒈放大倍数越大,物象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


⒉使用:取出→安放镜头→对光(白亮的视野)→放置→调焦(先用粗准焦螺旋下降,注视物镜与标本间距离;后用粗准焦螺旋上升,注视目镜;最后调细准焦螺旋。)→观察

⒊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滴(植物:清水;人:生理盐水)→取(薄而透明)→浸→展→盖→染(后吸)→看


二、探索生命的方法

⒈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⒉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第2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3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

⒈相同点:细胞膜(控制细胞物质进出)、细胞质、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线粒体(呼吸作用场所)

⒉不同点: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


第4章生物体的组成

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⒈生物体通过细胞的不断分裂和体积增大而由小长大。

⒉动物、植物组织

动物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吸收)、肌肉组织(运动)、结缔组织(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植物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基本组织

二、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

植物体的细胞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一、植物种子的萌发

⒉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种子萌发的外接条件:足够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⒊种子萌发条件实际应用

⑴将大米播到地里,长不出幼苗的原因是胚已被破坏

⑵浸没在水中的小麦种子不萌发,原因是缺乏空气


二、植物根的生长

⒉根的生长一方面是由于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是由于伸长区细胞的伸长,增大了细胞体积。


三、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⒈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因为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⒉花生“麻屋子(果皮)”、“红帐子(种皮)”、“白胖子(胚)”。

⒊果实:小麦子粒、玉米子粒、葵花籽;

种子:豆类、西瓜子、杏仁、芝麻。


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场所

叶绿体

线粒体

条件

活细胞

产物

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物质转化

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和氧气

有机物─→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转化

固定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释放能量


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释放能量


二、实验探究

⒈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实验步骤:①暗处理(将叶片内原有淀粉运走或耗尽)

②部分遮光(实验变量:光)

③照光

④取下纸片

⑤酒精脱色(去除叶绿素)

⑥滴加碘液

实验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呈灰白;未遮光部分变蓝

实验原理:淀粉遇碘液变蓝

实验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⒉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实验要点:用黑色塑料袋装蔬菜是防止新鲜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实验原理: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⒈植物光合作用影响因素:光照、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增加有机肥,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等。

⒉植物呼吸作用影响因素:温度、氧气和植物细胞的含水量;

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的方法:降低温度、减少氧气和植物细胞的含水量。


七年级下册

第4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8章人的生殖和发育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⒈女生性发育比男生早两年。

⒉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第9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

一、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⒈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⒉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人体内的供能物质是蛋白质、糖类、脂肪

⒊人体维生素和无机盐的缺乏症

种类

缺乏症

种类

缺乏症

维生素A

夜盲症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B

脚气病

贫血症

维生素C

坏血病

地方性甲状腺肿

维生素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二、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⒉食物的消化

⑴消化酶:有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有机物。

⑵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

唾液淀粉酶 酶

淀粉(从口腔开始)────→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从胃开始)─→氨基酸

胆汁 酶

脂肪(在小肠内进行)──→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⒊小肠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绒毛,许多小肠绒毛密布在皱襞上,增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三、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

⒈青少年饮食:足够量的糖类(维持生命活动)、适量的蛋白质(生长发育)、

一定量的无机盐、维生素和纤维素。

⒉早中晚三餐热能:30%、40%、30%。


第10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⒈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⒉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血小板

偏少

异常出血

红细胞

偏少

贫血

血红蛋白

偏少

缺铁性贫血

白细胞

偏多

有炎症

一、心脏的结构

左心房——肺静脉 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肺静脉

(左心室的心壁最厚)


三、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鼻腔、咽、候、气管、支气管

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四、人体体温

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身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体温过高或长期发热,人体的生理功能就会紊乱,甚至会危及生命。


第11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

一、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第12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激素调节

⒈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

激素名称

分泌不足症状

分泌过多症状

甲状腺激素

呆小症、地方性甲状腺肿

甲亢

胰岛素

糖尿病

低血糖

生长激素(垂体分泌)

侏儒症

巨人症


二、神经调节


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⒊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等信息发生反应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