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VS课内,面对小学升初中要走哪条路?
点击领取>>>北京小升初语数英笔试面试真题、分班考真题、简历模板
众所周知,阿木木是1对1的老师,平时接到的学生基本都有自己特殊的需求,主要可以分为四类:专注于各种数学类课外活动的、六年级准备分班考的、提前几个月或半年冲刺早培与八少八素的和学习课内的。
而最近这个时间点比较奇妙,期末结束不久,分班考陆续进行中,早培与八少八素正是筛选的紧要关头,不久后还有诸多数学活动。所以最近和家长们聊得也比较多,基本上除了学习课内的学生之外,其他家长无论自家娃成绩如何,都激进的关注着课外的成绩,哪怕课内成绩完全不管,也要把课外知识学好。在阿木木看来,这件事情是有些本末倒置的。
其实今天阿木木想和大家聊两件事,一个是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课内成绩,另一条路是关于竞赛这条路究竟怎么走。
课内篇
在阿木木的升学年代,想要去好学校、想要跨区是要考的,当然,成绩格外优异也是有机会保送的。不过考试的内容、形式还是比较简单的,基本都是课内的知识。
阿木木印象很深刻,当初考铁二的时候,语文试卷的阅读是沈石溪的《斑羚飞渡》(该小说虚构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
为什么对这篇文章那么熟悉呢?其中选段是课本内的原文,单元考就是这篇文章,在铁二中的“坑班”里上课时老师也讲过,考试的时候又考过,这几乎是阿木木六年级时存在感最高的文章了。(长大后发现这个故事是虚构的时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当然,选拔考试越来越卷以至于被叫停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摊手)。
不过从最近几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区终于开始回归课内了,其中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在网考活动越来越多的如今,网考中的不确定性太多,所以成绩的真实性有待商榷,而高年级的期末考试往往是统考,虽然每一次高分段的学生也有不少,但相比之下还是能够准确的反映出一个学生在全区所处的位置。
其次,各区对于期末考试这件事也越来越重视,这一点其实作为老师是深有体会的,每年的试卷,虽然难度变化不大,但考试角度一直在变。很多拓展思维的基础概念,在试卷中都有体现,拿今年西城区六下的期末考试来说,虽然整体难度不大,但涉及到了水中浸物、定义新运算、割补法解析几何、枚举法、染色问题等内容的基础题目,可以看出出题人其实还是有些想法的。
之所以阿木木最近半年三番五次的强调课内成绩的重要性,其根本原因在于,课内成绩的作用正在悄然的发生变化。在2021年之前,全北京市看重课内成绩的,基本只有丰台这一个区。往年,丰台区的各家优质校是会根据孩子“五下六上”的总成绩进行选择的。
今年端午期间,丰台区很多六上成绩在350左右的家长也陆续接到了区内优质学校的电话。
此外,从家长反馈的数据来看,今年西城区的也出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课内成绩比较优异的(六上总分290以上),大多在全区派位时如愿被第一志愿的优质校录取。有一种说法称,这算是另外一种形式的DZ,为了三年后中考的成绩,让优质的初中通过全区派位招收优秀的学生。
至于之后西城区会不会继续采取这样的方式、其他区是否会效仿和看齐、丰台区五下六上的选拔机制会不会在其他区推广……目前一切都不好说,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况且以阿木木带毕业班的经验来看,好好学习的学生最终总是能够收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竞赛篇
阿木木一直持这么一种观点,竞赛这条路只适合少数人,并不是捷径。这是一个很多人都认可,但也想反驳的观点。
“我们也不想学,但想被名校录取,证书成了必需,我们有什么办法?”
在阿木木看来,纵观整个学习阶段,大概只有20%左右的孩子适合走思维拓展这条路,而这些孩子中,真正适合走竞赛的可能也就占20%。为什么阿木木要泼这盆冷水呢?
首先,每年能够通过竞赛这条路获得择校资格的人远比大家想象的少,放眼整个北京市,动辄10几万的学生中,满足条件的不过数百人尔。所以说,阿木木只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考虑这条路,如果课内成绩还不扎实,那么就断了走这条路的念想,脚踏实地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好的。
那么如何定义学有余力呢?
无论哪个阶段,如果感觉课内部分的内容明显“吃不饱”,那么就可以当做是学有余力。当然,小学阶段的内容知识点较少,而且较为浅显,感觉“吃不饱”是占大多数的。考虑到小朋友的接受和认知能力有限,所以阿木木心中对学有余力的门槛会稍稍提高,在保证课内成绩没问题的基础上,能够接受基础的思维拓展内容即可(至少3星题不会成为大问题)。
但并非所有学有余力的孩子都适合走这条路,假如在这条路上走着走着发现课内成绩出了问题,那么即时停止才是明智的选择。此外,如果孩子本身对数学学习这件事就没什么兴趣的话,也不是很建议,因为在整个过程中很难坚持,不仅会事半功倍,而且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最后就是,一定不要让孩子觉得这条路是一种负担和压力。阿木木曾带过一个学生,孩子足够聪明,其能力远超“学有余力”,但心态不好,每次面临大考精神都显得非常脆弱,小小年纪就紧张到失眠。从心理层面来看,这类学生非常适合进行思维拓展,但绝不适合走竞赛之路。
总之,适合竞赛的终究是少数人,如果不能把以上做好,还是好好回归课内。毕竟现在课内成绩的地位慢慢回归正统,显得愈发重要。
微信公众号搜索: 北京小学学习资料 家长升学指南 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资讯!
扫码添加“家长论坛”微信好友(微信号 16619908263)
获取最新六年级北京小升初语数英笔试面试真题、分班考真题、简历模板!
咨询北京小升初笔试/面试/分班考课程请拨打电话 16619908263 (同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