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文写作素材:文坛硬汉海明威

 点击领取>>>小初高作文写作全攻略+技巧+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资料


一个人可以被毀灭,但不能被打败


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曾在《与海明威相见》中这样回忆与海明威相遇的场面:


  “我一眼就把他认出来了,那是1957年巴黎一个春雨的日子,他和妻子玛丽·威尔什正经过圣米歇尔大道。他在对街朝着卢森堡公园的方向走去,穿着一条破旧的牛仔裤和一件格子衬衫,头戴一顶棒球帽。唯一看起来与他不相搭调的是一副金属框眼镜,仿佛很年轻就当上了祖父似的。当时他五十八岁,体格壮硕,在旧书摊和索邦大学走出来的大批学子中,他显得朝气蓬勃……”

海明威


谈起海明威,我们或许会想起他那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名篇《老人与海》,或许会想起他笔下那一个个可以被毁灭,唯独不可被打败的硬汉形象,或许会想起他那如电报一般简短凝练的语言风格。今天,我们来走近海明威,了解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领略他不屈斗争、反抗荒诞的硬汉精神。

 海 明 威 其 人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于1899年7月21日出生于奥克帕克。海明威童年时光大多在瓦隆湖的农舍中度过,小时候喜欢读图画书和动物漫画,听各类型的故事。因此从小在瓦隆湖的农舍中度过的海明威,很热爱大自然。


写作和战争,是贯穿海明威一生的两个关键词。

从初中开始,海明威就为两个文学报社撰写文章,从此笔耕不辍。高中毕业之后,18岁的海明威拒绝进入大学,转而进入《堪城星报》当记者,正式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从此以后,海明威在写作的雄关漫道上大步前进,先后创作出了《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震撼文坛的中长篇小说。

海明威的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岁的海明威不顾父亲反对,辞去记者之职,毅然奔赴战场,在红十字会救伤队担任救护车司机。1937年至1938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波于西班牙内战前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记者随军行动,并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明威立即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艇,侦察德国潜艇的行动,为消灭敌人提供情报。1944年,海明威随同美军去欧洲采访,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受重伤,但痊愈后仍深入敌后采访。

也许,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写下的“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毀灭,但不能被打败。”恰恰是他最真实的、最准确的自我写照。



 热 爱 战 斗 和 冒 险 的 文 坛 硬 汉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杨建教授曾经如此评价海明威:“一个害怕生命在平凡中悄悄溜走的男人。”海明威,不甘于过平庸的生活,不愿日复一日过重复单调的生活,终其一生都在激烈的战斗和惊险的冒险之中获取极致的生命体验,并将这种独特而雄浑的生命体验熔铸进自己的创作之中。


在战争爆发的日子里,他毅然辞去记者的工作,不顾父亲的竭力反对,奔赴战场,浴血奋战,想要斩获荣誉,想要捍卫正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意大利战场上身负重伤,还在重机枪扫射的火网下把另一个重伤员背到包扎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明威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艇,侦察德国潜艇的行动,为消灭敌人提供情报。驾艇巡逻,时达两年。在残酷的战场上,他曾在战斗中身中237片弹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获得一枚铜质奖章。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海明威以战士的姿态,勇敢地冲锋,无畏地受伤,尽显英雄气魄。

在和平的日子里,他渴望超越日常的平庸与琐碎,热衷冒险,希冀获得超脱的、极限的生命体验。一战结束后,海明威居住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和古巴,经常去狩猎、捕鱼、看斗牛。1933年秋天,海明威曾随一队狩猎的旅行队到了非洲。

此时的海明威是无畏的猎手和渔夫,经常深入野兽成群的丛林和莽原打猎,前往波涛汹涌的远海捕鱼。丽莲·洛斯在《海明威肖像·后记》中如此记录海明威的捕鱼经历:


  “他(海明威)告诉我,有一回出海捕鱼,他们这伙人竟捕获了五条马林鱼、五条金枪鱼、五条海鲅、整整一打梭子鱼、一条大极了的石斑鱼,外加一条大母海豚,‘也即是死去时颜色会从金色变成银色的那种’。
  他津津有味地给我传授有关海豚与鲸鱼的方方面面。海豚,他说,真能算是你在海上最最亲密的朋友了;它会黏挨着你,好多海里地跟住你并以此为乐,在小船周边兜过来兜过去,到晚上会像条鲸鱼似的喷水,不过却没有鲸鱼身上那股特让人受不了的臭味。我还从他那里知道,抹香鲸在吃了鱿鱼之后,所发出的口臭简直能把人熏死。”

除了热爱与大自然搏斗之外,海明威还是一名拳击爱好者。他不仅仅喜欢拳击这一运动,还喜欢用拳击来比喻自己的文学创作。海明威曾经如此说:



  “我开始写作并没有大叫大嚷,可是我超过了屠格涅夫先生。接着我严格训练自己,又超过了莫泊桑先生。我和司汤达先生打了两回平局,我自己觉得在第二回合我还占了上风。可是谁也没法拖我到拳击场上去和托尔斯泰先生比个高低,除非我疯了,或是我的水平还在不断提高。”

他曾经在同儿子谈话时,冲着想象中的作家梅勒挥了一拳,然后说:



  “又来了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跟我较量,跟陀思妥耶夫斯基先生谁也打不上三个回合……”

在丽莲·洛斯《海明威肖像·后记》中,海明威如此评价自己——“我是棵风中的老树;东西南北风,什么风未曾经受过呀。”


在人类的战场上,海明威体验着战斗的激昂与残酷,勇敢地冲锋,无畏地受伤;在自然的猎场上,海明威体验着与大自然搏斗的激情和热烈,大胆地征服,激烈地驰骋。

海明威在各种冒险的刺激中超越生活的平庸,在各种极限的体验中触碰生命的本质。正是有了如此丰富而激烈的生命体验,海明威笔下的文字才如此富有冲击力和震撼性。他将传奇的人生经历写成了富有传奇色彩的文学巨著,将昂扬激越的个体精神熔铸进笔下的文字,最终在文坛上斩获了非凡辉煌的成就,被誉为“文坛硬汉”。

用法解析

适用主题:英雄、生命的精彩、文品与人品等,如2019年浙江卷《“作家”与“读者”》,2015年上海卷《造就和谐自我》,2013年上海卷《更重要的事情》。

示例:
  简媜曾说:“当上帝赐给你荒野时,就意味着,他要你成为高飞的鹰。”诚然,在人生一望无际的荒野里,我们要高高地翱翔,活出生命的精彩。
  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海明威,不仅仅是一个写字台旁的角斗士,还以战士的姿态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如猛虎一般战斗,以猎手的身份在惊险丛生的原始莽原和波涛汹涌的远海中和自然搏斗。写作、战斗和冒险,海明威正是凭借这三者去获得独特而极致的生命体验,从而摆脱日常的琐屑和生命的平庸。
  而对于我们新时代新青年来说,活出生命的精彩,不一定要以如此雄壮而激烈的方式。树立和坚守为国报国的初心,终其一生追逐人生的梦想,矢志不渝地提升自我的学识、智慧和修养,又何尝不是在追求生命的精彩?



 现 原 上 的 人 文 主 者 “作家是一个社会的良心”,这是文学界公认的价值尺度。两次世界大战将现代社会变成了荒原,生存于其中的人被残酷地剥夺了生命和幸福。作为一名享誉世界的作家,海明威肩负起战争时代人类尚未泯灭的良知,高高地飘扬起人文主义的旗帜,在作品中恳切地关注人的命运,热烈地捍卫人的价值和尊严。


一生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海明威,亲眼目睹威权和暴力的铁蹄无情地践踏人的生命、尊严、爱情、自由和幸福。在战争的阴霾之下,人成了砧板上的鱼肉,任由残暴的战争屠夫无情宰割。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如此描述战争的残酷:

  “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物。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只不过这里屠宰好的肉不是装进罐头,而是就地掩埋。”

在战场上,人就像芝加哥屠宰场里的牲畜,生命被肆意地扼杀和毁灭,人的尊严和幸福也就成为了恍惚缥缈的海市蜃楼。


战争给年轻的海明威乃至美国年轻一代带来了深重的精神创伤。亲身经历过战争之后,以海明威为代表的美国年轻一代陷入了精神危机,在如绞肉机一般的战争里,一切的理想、价值、正义、荣誉和人格,都被无情地碾碎了。这一代人,就成为美国历史上有名的“迷惘的一代”。1924年夏天,在巴黎觥筹交错的酒吧里,海明威曾被著名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女士评价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海明威在无限的迷茫和极度的痛苦中,苦苦思索生命价值和人文关怀,以一部部出色的作品叩问人类社会应该坚守的永恒的价值和终极的关怀。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梦魇,他以手中的笔为匕首投枪,控诉战争对人的生命、尊严和幸福的扼杀。


在《太阳照常升起》中,海明威以写实的笔触描写了在战争中落下了严重心理或生理机能障碍的英美男女青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生命体验。

在《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讲述了志愿参加欧战的美国青年亨利与英国女护士凯瑟琳的悲剧故事。两人在战地上相恋,经历无数险境,一起逃离战场。正当他们逃脱了泥沼般的战争,划船前往瑞士,此时已经怀孕临产的凯瑟琳,却难产而死,只留下亨利孑然一身,独自忍受战争留给他的无尽伤痛。

在《丧钟为谁而鸣》中,海明威讲述了西班牙内战中一个志愿参加西班牙政府军的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的悲壮故事。乔丹负责敌后炸桥任务,在炸桥的撤退途中,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自己却被炮弹炸断了大腿,独自留下阻击敌人,最终为西班牙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这些作品都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战争如同一个无情的刽子手,残忍地夺取人的生命尊严,摧毁人的美好生活。与此同时,这些作品也展现了海明威的人文主义关怀。在作品中,海明威将自己的同情和悲悯毫不吝啬地给予了每一个在战争的梦魇中苦苦挣扎的可怜的人。

而且,在海明威看来,人生来就拥有生存的权利,拥有自由的权利,拥有尊严的权利,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一切侵犯和破坏人的基本权利的异化力量,都应予以强烈的谴责和抵抗。于是,海明威以笔为武器,控诉战争的残酷,捍卫人的生命、尊严、自由和幸福。

用法解析

适用主题:人文关怀、生命的价值、作家的职责等,如2019年浙江卷《“作家”与“读者”》,2011年山东卷《这世界需要你》。

示例:
  真正伟大的作家,始终以深切的眼光关注着不幸的人们,始终以坚定的决心与一切侵犯和蹂躏人的生命和价值的黑暗势力作斗争,始终高高地挥舞着人文主义的大旗。
  在冠盖满京华的长安城里,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将他的同情和悲悯给予了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贫苦百姓,他写下“三吏”“三别”,写尽了百姓在安史之乱中的流离和痛苦,他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写尽了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切和深切愿景。在战争硝烟弥漫的欧洲荒原上,文坛硬汉海明威将他的笔作为匕首投枪,控诉战争的罪恶,关注那些在战争的铁蹄下痛不欲生、苦苦挣扎的人们,宣扬人的生命、尊严和幸福权利不容侵犯。
  文学即人学,真正的文学永远充满对人的终极关怀,关注人的命运,捍卫生命的价值和尊严。真正伟大的作家,就是文学人文关怀原则的忠诚信仰者和坚定践行者。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整理,由网站团队(微信公众号搜索:北京小学学习资料)排版编辑,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https://img.jzlt100.com/uploads/files_user49/question/5ec64705177d8154134.png



扫码添加“家长论坛”微信好友(微信号 16619908263

获取小初高作文写作全攻略+技巧+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资料

咨询北京小初高作文课程请拨打电话 16619908263 (同微信号)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