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写作石老师解作文题(38)
点击领取>>>小初高作文写作全攻略+技巧+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资料
【作文题目】
2018年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在我国召开,大会的主题为“学以成人”,它启发我们思考: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请以“学以成人”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审题指导】
1.由“世界哲学大会”引出,“哲学大会”不是一定要体现的要求,但启发我们从哲学层面思考“学以成人”,即从学习对人的智慧、价值观念、生命境界等角度思考“成人”。
2.“学习”是方式,是行为;是途径,是条件。
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体验和阅读积累赋予具体内容。
3.“成人”,是成为“名副其实的人”,也就是摆脱了单纯生物欲望以及低级趣味而获得审美、理性、品格、道德等内在精神元素的人。
4.“学习”与“成人”缺一不可:学习什么?学习的途径如何?怎么成人?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5.思考“学”与“成人”之间的关系:
“学”之前、之后与“成人”(对比),可借鉴《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师说》中的从师与耻学;
“学”的内容与“成人”境界(层进),可借鉴冯友兰《人生境界说》(自然、功利、道德、天地);
【例文分析】
学以成人
人,顶天立地,万物之灵长。对名副其实的人下定义,西方人说,人是有思想的芦苇;东方人说,人是仁义礼智信的君子。为了育人,西方柏拉图建立了阿卡德穆,东方孔子广收三千门徒。
东西方思想的共同点在于,承认真正的人是摆脱动物性的,是有人独有的道德品质。荀子认为,人性是人要通过学习恢复美好的品质。苏格拉底说,知识即美德,要通过学习使人明辨是非,恢复社会的道德水平。于是我们发现,古希腊人的必修课有音乐、几何、演讲等等,目的在于培养一个真正希腊公民应该具备的理性思辨与道德情操;儒家弟子研习六艺,在六艺的学习中感悟道德,提升德行,比如在“射艺”中,心不正则难中靶心,就是在要求学生为人正直忠信。由此可见,东西方在对真正的人的培养上,都指向了学习这条道路。虽然在学什么方面各有特色,但其目的都不只在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而是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体味技能科目背后,对人道德素养的要求。
一言以蔽之,学习的作用在于“立德树人”,道德是人性的地基,是名副其实的人最基本的要求。因而,学习实际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学习基础科目,养成人应具有的道德素质;第二阶段是对学科的深层研究,提升技能。而第二阶段必须有第一阶段养成的道德基石为基础,否则再丰富的知识技能所造就的大厦也有倾塌的危险。比如,复旦大学学生因与室友摩擦,便投毒取人性命。如果他在第一阶段树立了宽容他人和尊重生命的道德底线,他又哪里会害人害己呢?守岛官兵王继才并没有受到较高层次的教育,却用自己三十多年的坚守证明了其生而为人的伟大坚守,这与他学到的忠于祖国,忠于职守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学有余力,则已学文”,青年人在研究更深层次的学问前,一定要夯实道德的地基,学习之中不忘立德树人,先成为一个有德行的真正的人,“扣好第一粒扣子”,再去掌握更高层次的技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整理,由网站团队(微信公众号搜索:北京小学学习资料)排版编辑,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扫码添加“家长论坛”微信好友(微信号 16619908263)
咨询北京小初高作文课程请拨打电话 16619908263 (同微信号)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