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写作:石老师解作文题(32)
点击领取>>>小初高作文写作全攻略+技巧+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资料
【作文题目】
孔子说“绘事后素”,意思是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在上面绘画。油画创作中,第一层着色被称为底色,底色会影响整幅画的色调。其实,一个人具有或选择怎样的底色,与他的人生发展密切相关。
请以“谈底色”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
【审题指导】
这道题目同样需要学会由实转虚的思维模式,并且要根据“本色”的内涵及作用,把“底色”的所指具体下来。
明确所指之后,就可以以递进的方式构思文章了。
油画创作中,第一层着色被称为底色,底色会影响整幅画的色调。同样,一个人具有或选择怎样的底色,与他的人生发展密切相关。
“绘事后素”:“先有……才能”油画:……会影响……人生:底色与发展密切相关在“底色与……”的关系论述中,要对“底色的作用”进行合理和充分的分析。
不要用并列式结构,写出多个底色。一篇文章中中心一定要明确,也就是说你所认为的底色应该是唯一的,或者说是多人生发展最为重要的。
【例文分析】
谈底色(一类上)
有素绢一张,染苍则苍,染黄则黄。亦如少年立志,先有鸿鹄之志,后有鲲鹏之行。底色遇设之际,下笔必慎重,因为选择往往只有一次,而后事皆依此而行。之于人生,底色便如栽种之土壤,根须皆由此漫延。
有梁启超做《少年中国说》,有卢新宁的“你怎样,中国就怎样”,有对“素以为绚兮”的“绘事后素”之答。今日你我青年,只有尤为慎重地选择“底色”的土壤,方能开出灿烂的人生之花。
昨日《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决赛中,外卖小哥雷海为战败了北大硕士,摘得了桂冠。他自言,自己对诗词的浓厚兴趣都来自于父亲在他小时于厨房墙壁贴满自写的诗词,希望他不论之后人生如何,当“藏山川湖海于心中”。怎样的底色,开出怎样的花,能说明这一点的不仅有类似于此的“寒门贵子”,更有千年前少时神童的“方仲永”。王荆公嗟叹,如此之天姿,不免泯然众人,况你我乎,伤仲永!底色不在天姿,而在心气,由此亦可知也。
既知底色之重,底色之由来,不免有问,底色何以选择?悲观者、宿命论者、嫉俗疾世者,诘问道:若不能选择出生的家族,如何能选择底色?于少年时染上不幸之家风,难道便难逃一生之窠臼、囧途吗。不是这样的,如稚子少年时,讷讷不知事,所学者非能决定一生之志。你看,古有尧舜之贤,是出自父不慈、弟不恭之中;今有鲁迅之洞察,是出自旧社会的昏暗环境中;托尔斯泰身居公爵府,高官显爵环绕之中,心系着农民和青年。他们是在少年时,因着自己的眼看到了世界,立下了心志,这才算得底色。是以寒门出贵子,豪庭出败儿,是己之意愿,非他人强迫之。
今天的中国,是善梦者大有可为的时代。马云、“大眼睛”、新东方的创始人,他们都是由好的底色,获得了人生的飞跃。愿你我皆有梦,皆选择底色,以梦为马,开出时代之花。
简评:这篇文章的其实是有问题的,就是没有明确底色到底指的是什么,按照作者的意思,前面提到心气,后面提到梦想。心气和梦想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又是相通的。所以我认为倒不如直接把底色定义为梦想,这样的话加上本文语言的优势,得一类上的分数就没什么问题了。
谈底色(一类中)
王希孟在绘制《千里江山图》时,用五层色彩层层叠叠画成,尽管最初的第一层底稿在画中已几乎看不出来,但这层底色至关重要。它奠定了全画的基调,不论是国画还是西方的油画,底色都起着基础的作用,确定了整幅画的结构与风格。画如此,人亦如此。一个人的精神修养与他遵守的人生准则,就是一个人的底色。正是这层底色,奠定了人生走向。
南开中学百年来要求学生“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北京大学等高校则提出“大家住小舍,小舍出大家”的口号,重视宿舍文化,这些生活中的行为习惯看似微不足道,但却为人生着下了第一层底色。这些一点一滴中养成的习惯,会渐渐演变为对自己高标准的要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继而使人走向正确的方向。这层看似不起眼的底色,正是人生发展之基。
反之,如果底色没有铺好,那么此后的着色都难以挽回,反而会在错误的路上越偏越远。现如今,一些官员身居高位却不思为民谋福利,反而贪腐受贿、徇私枉法,这正是因为他们缺少了一层清正廉洁的底色,他们缺少的是为官甚至做人的道德底线和准则,没有底色的铺垫和约束,他们便会在人生的画布上肆意涂抹,最终的结果自然是坠入深渊。
对于一个人,以精神与道德的准则为底色,方能走上人生的正道。对于一个国家,底色同样至关重要。一个国家的底色,就是这个国家、民族所传承的精神与文化。为何网络上抹黑民族英雄,恶搞《黄河大合唱》的消息会引起众怒?因为这是在破坏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动摇中华民族之根本。这无异于在鲜红的底色上涂抹乌黑的墨迹。一个国家惟有守好这层精神文明的底色,才能稳定地发展,才能凝聚人心,走向富强。
《论语》有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所说的根本正是这层精神的底色。保护好这层底色,才能让个人与国家稳步前行。
这篇文章倒是更值得研究、借鉴。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整理,由网站团队(微信公众号搜索:北京小学学习资料)排版编辑,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扫码添加“家长论坛”微信好友(微信号 16619908263)
咨询北京小初高作文课程请拨打电话 16619908263 (同微信号)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