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我的语文教学法(二)

我的语文教学法(二)

点击领取>>>北京高考一模、二模、高考试卷真题答案及解析、视频解析

我的语文教学法(二)——语文与历史

文史不分家,学语文不可不懂历史。当然,并非要求我们精通历史,但起码应该懂得中国历史的大概情况。原因如下:首先,语文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信心。懂得历史,我们可以为历史上的辉煌而自豪,也会为历史上的耻辱而心痛且反思。民族的一切都是我们的根,唯有懂得,方能谈及热爱。其次,我们的语文知识保罗万象,既有现代语言现象,又有很多古代的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一脉相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高考中涉及到古汉语的知识还很多,读古文,学古诗,如果不懂历史,就不会理解透彻。再次,我们写作文固然要关注当下生活,然而中华文明的发展并没有间断,现代人的思维和意识,概括一点可以称为文化,也都是源于古代,我们现在的任何东西都能够在历史中找到影子,懂得历史,懂得用历史和现代进行类比和对比,也是我们拥有思想深度的毕竟之路。最后,历史是有趣的,那些人,那些事,或着反应社会本质,或着展示人物风采,历史的趣味性也增加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基于以上原因,我在语文教学中,要求我所有的学生必须了解一下几个方面的历史知识。

  1. 中国历史发展的简单脉络。我们起码需要知道哪个朝代在前,哪个朝代在后,哪个朝代有什么特点,因为朝代的特点直接影响到但是文学的特点。我们学诗歌,会有魏晋风流、建安风骨、盛唐气象、新乐府运动等等概念,不懂历史大概就不能对这些作品进行全面准确的了解。我们学古文,会讲先秦散文、古文运动等等,不懂历史只能读出皮毛。

  2. 史书记录的典型人物。我们文言文学习当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史传文学。史书本身就是历史和文学的结合,尤以《史记》《汉书》为代表。这些作品中的文章不仅记录了历史,而且也有很强的文学性,包括叙事的简略,人物形象的塑造,对历史事件的评价等等。懂得历史,才能够真正分析文章中的文学意味。

  3. 中国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因为很多文言文的内容会与之有关,所以了解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也是了解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鉴赏作品时做到知人论世。比如南宋很多爱国词会用东晋的典故,那么我们如果懂得淝水之战的事情,读这些词更容易懂。还比如学杜甫的诗歌就要懂得安史之乱等等。读先秦政论文,还要懂得连横合纵的事件等等。

因此,我在讲课的时候,多会涉及历史知识。讲古诗文要讲相关历史,讲现代文也要联系历史,讲作文我要讲历史上的相关素材和思想。

这是我教学的另一个方面的风格和方法。也正是这种方法,让我的语文课有了趣味和深度。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整理,由网站团队(微信公众号搜索:北京小学学习资料)排版编辑,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https://img.jzlt100.com/uploads/files_user49/question/5ec64705177d8154134.png


扫码添加“家长论坛”微信好友(微信号 16619908263

获取最新北京高考一模、二模、高考试卷真题答案及解析、视频解析!

咨询北京高中期中、期末、高考冲刺课程请拨打电话 16619908263 (同微信号)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