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11-20)(2)
2021年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11-20)
点击领取>>>北京高考一模、二模、高考试卷真题答案及解析、视频解析
2021年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1-10)巩固练习
18、当
【词义推导】
当”原义是“面对、对着”。“阻挡”当然要“面对”,对着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然就是“处在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由互相“面对”引申出势力“相当”。由“相当”引申出“适合、适当”等义。
【词义例释】
读音一:dāng
(1)动词
①两者相抵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蛇者说》)
——招募能捕到这种毒蛇的人,(用捕到的蛇)顶替他应交的租税。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传》)
――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廷也扣留他们以相抵。
②面对,对着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对着门在织布。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
——面对窗户梳理头发,照着镜子在额头贴上花黄。
抵御,抵挡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估计您的军队能够抵挡得住项王的军队吗?
③阻挡、遮挡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
――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庄子人间世》)
――你不了解那螳螂吗?奋起它的臂膀去阻挡滚动的车轮,不明白自己的力量全然不能胜任。
④占据,把守
一夫当关,万人莫开。(《蜀道难》)
—— 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个人也攻不下来。
⑤主持,掌管、担任
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序》)
——元军邀请主持国政的人相见。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陈情表》)
――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能够担任服待太子的职责
又如:当政、当家
⑥判决,判罪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陈涉世家》)
——你们这些人遇到大雨阻隔,全都错过了期限,错过期限就会被判处杀头的罪。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苏武传》)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罪。
⑦应当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太子扶苏。
(2)介词
表时间,值,在,正在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过秦论》)
——在这个时候,有商鞅辅佐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夜喜雨》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
(3)副词
①表必然,必定,一定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
——过不了多久我一定回来,回来之后一定去迎娶你。
②表时间的未来,将,将要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今天将要远离了,面对表章落泪,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了。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孔雀东南飞》)
――你将会一天天地富贵起来,我一个人独自走到地府去吧!
读音二:dàng
(1)动词,当作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
——晚些吃饭,(粗茶淡饭)也可以当作肉食;从容不迫地步行,就可以当成坐车。
(2)形容词,适宜,恰当
惴惴恐不当意。(《促织》)
——心中惴惴不安,恐怕不符合(县官的)心意。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采草药》)
——按照古法采草药,多在二月和八月,这很不恰当。
【成语助记】
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也指人能够安守贫贱生活。褒义词。
螳臂当车:当:阻挡。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达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贬义词。
首当其冲:首:最先;当:面对,对着;冲:要冲,交通要道。指首先受到攻击。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
当之无愧:当:担当,承受。担得起某种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旗鼓相当:当:相当,对等,比得上。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罚不当罪:当:相当,抵当。处罚和罪行不相当。作谓语、宾语;指处罚和所犯罪行不相称,多指处罚过重或过轻。
当仁不让:当:面对。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指该做就做。
锐不可当: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独当一面:当:承担,担当。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老当益壮:当:应该。年纪虽老但志气豪壮。多用来赞扬老年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精神。含褒义。
长歌当哭: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形容借歌抒情。
一夫当关:当:占据,把守。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
当机立断:当机:抓住时机。比喻事情到了紧要关头,就毫不犹豫地做出决断。
【迁移练习】
李斯为秦相,当()政。当( )是时,敌虎视秦,李斯令将当()关隘,敌临,守将退之,按律当( )死。李斯念其功,以功当( )泽,于其当( )死之际活之,后令其当( )出使之职,守将涕落曰:“此事,名我固当( )。吾定效力,不负君望!”
【练习答案】
李斯为秦相,当(掌握)政。当(在)是时,敌虎视秦,李斯令将当(把守)关隘,敌临,守将退之,按律当(判决)死。李斯念其功,以功当(相抵)泽,于其当(将)死之际活之,后令其当(任)出使之职,守将涕落曰:“此事,名我固当(恰当)。吾定效力,不负君望!”
【高考链接】
(2019·全国卷Ⅰ)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 当:应当,理当
(2018·全国卷Ⅰ)芝(人名)坐爽(人名)下狱,当死 当:应当,理当
(2018·全国卷Ⅱ)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当:担当,担任
(2018·浙江卷)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 当:值,在,正在
(2017·浙江卷)考其当时,参于前古 当:值,在,正在
(2016·全国卷Ⅲ)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 当:应当,理当
19、道
【词义推导】
“道”本义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
【词义例释】
(1)名词
①道路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泰伯》)
――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从这条小路回到我军,不超过二十里路。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现在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②途径,方法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孙子 谋攻》)
——这五条,是预知胜利的方法。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
――他的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并不比九国的谋士高明。
于是废先王之道(《过秦论》)
――于是,秦始皇废除了先王的治国之道(治国的方法)
③风尚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从师的风尚已经很久不能流传了。
④主张、思想,学说、学术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⑤道理,规律
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我所喜欢的是(事物间的)规律。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
――听说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
⑥道德,道义、正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2)动词
①取道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从郦山下来,取道芷阳从小路行走。
②走路,赶路
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赤壁之战》)
——听说曹操已经向荆州(进军了),就日夜加速赶路。
③说,讲
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哪里讲得完呢?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
④通“导”,引导,疏导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用道德来引导,用礼教来整治,老百姓就会有自觉的廉耻之心,并且心悦诚服。
【成语助记】
道貌岸然: 道:正经;道貌:严肃的外貌。原形容外表正经严肃。现多用来指表面大方得体、处处忍让,实际上阴险狡诈、口是心非的伪君子。含贬义,用于嘲讽人。
微不足道: 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作谓语、宾语,用于人。
任重道远: 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背道而驰: 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作谓语;形容越跑越远,永远达不到目的。
津津乐道: 乐道:喜欢谈讲。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作谓语、定语;形容对有兴趣的事说个没完。
志同道合: 道:途径,引申为“意见”“思想”“信念”或是“目标”。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志向、志趣相同,理想、信念契合。作谓语、定语。
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含贬义。
【迁移练习】
苏洵欲往京城,道( )泰山间行.遇隐士行于道( ),憩于茶亭,论秦国与六国之事,隐士举兵家之道( ),以为六国用兵之道( )不及秦国,苏洵不以为然。二者言辞激烈,未能休也。人道( )此事:孰闻道( )多也?
【练习答案】
苏洵欲往京城,道(取道)泰山间行.遇隐士行于道(道路),憩于茶亭,论秦国与六国之事,隐士举兵家之道(主张),以为六国用兵之道(策略)不及秦国,苏洵不以为然。二者言辞激烈,未能休也。人道(谈论)此事:孰闻道(道理)多也?
【高考链接】
(2019·全国卷Ⅰ)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道:说,讲
(2018·全国卷Ⅱ)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道:道路
(2018·全国卷Ⅱ)涣(人名)丧西归,道经弘农 道:路途
(2018·全国卷Ⅱ)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 道:学说
(2018·浙江卷)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 道:主张
(2017·全国卷Ⅱ)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道:说,讲
(2017·天津卷)岁凶,横道伤杀 道:道路
(2017·浙江卷)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 道:志趣
20、得
【词义推导】
“得”本义为“得到”。“得到”就有“收获”,也说明“能做到”“实现”目标,此外还可表达“事情做对了,正确”的意思。由“正确”的意义引申出“得当、合适”;进一步虚化为“应该”。
【词义例释】
(1)名词
①收获
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促织》)
——不如自己前去寻找,希望能有万一的收获。
②心得,体会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
——古人对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往往有心得。
(2)动词
①取得,获得((找到,捉到、收获、俘获)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白居易《卖炭翁》
②具备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③能够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能和项羽相见。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而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出来,不能够尽情享受游玩的乐趣。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竟然没有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缘故吧。
④完成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咏田家》)
——医治完了眼前的创伤,却挖掉了心上的肉。
⑤通“德”,感恩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
——是为了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的恩德吗?
(3)形容词
①对,正确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草,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六国论》)
——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句话说对了。
②得意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
——(晏子的车夫)趾高气扬,很得意的样子。
(4)副词,必须、应该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你替我把他叫进来,我应该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成语助记】
相得益彰:得:融洽。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作谓语;含褒义
患得患失:患:忧患,担心;得:得到。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得陇望蜀:得:得到,取得。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怡然自得: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自得:自我满足。非常高兴、满足。
唾手可得: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极容易得到。
不得而知: 得:能够。没有办法知道。作谓语,用于不知道某事。
【迁移练习】
临川人张奇游学得( )一书,乃安石所著。曰:“吾得( )珍宝事之”,后读之,快然自足,多有所得( ),以为安石所言得( )之。
【练习答案】
临川人张奇游学得(获得)一书,乃安石所著。曰:“吾得(应该)珍宝事之”,后读之,快然自足,多有所得(心得),以为安石所言得(得当)之。
【高考链接】
(2016·全国卷Ⅲ)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 得:取得,获得
(2018·全国卷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得:能够
(2018·全国卷Ⅱ)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 得:能够
(2018·天津卷)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缕(逐条陈述)梗概,十不得其二三 得:取得,获得
(2018·天津卷)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 得:获得
(2018·浙江卷)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得:取得,获得
(2017·全国卷Ⅱ)及奉败,帝得憙(人名)书 得:取得,获得,得到
(2017·浙江卷)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 得:能够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整理,由网站团队(微信公众号搜索:北京小学学习资料)排版编辑,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扫码添加“家长论坛”微信好友(微信号 16619908263)
获取最新北京高考一模、二模、高考试卷真题答案及解析、视频解析!
咨询北京高中期中、期末、高考冲刺课程请拨打电话 16619908263 (同微信号)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