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家长:疑惑丨孩子为什么不愿跟我们沟通?
点击领取>>>北京各学校幼升小面试真题、小学入学白皮书、学区房详解
相信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烦恼,为什么孩子越来越大,但却越来越不愿意与我们交流沟通了!!!???好心跟孩子沟通,孩子不是默不作声,就是敷衍几句了事,搞不好还会大吵一架。自己真心的爱着孩子,怎么却成了孩子“不欢迎”的人?有的时候自己真想哭一场!
首先,沟通的前提是了解。某机构曾针对家长与学生沟通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8.2%的父母不知道孩子最要好的朋友;34.6%的孩子不知道父母最爱吃的菜;61.8%的父母能写出三项以上孩子的优点,而平均只有39.8%的孩子能写出两项父母的优点。在“与孩子之间,你最苦恼的事情是什么”的问题上,33.6%的父母选择了不了解也不知道如何了解孩子,而在“与父母之间,你最苦恼的事情是什么”这个问题上,57.3%的孩子选择了父母不理解自己。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很多父母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且通常有限的交流也仅限于学习情况,生活起居,身体健康等浅层次的话题,对兴趣爱好,理想前途,心理状况等却涉及较少。
第二,良好的沟通基于对孩子的尊重。儿子所在的幼儿园要求老师要蹲下来跟孩子说话,因为这样孩子才不必仰望老师,可以平等的面对面与老师交流,蹲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蹲下来说话却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与老师关系的平等和老师对孩子的尊重。虽然父母也希望能同孩子像朋友一样平等的交流,但是我们却时常会在不经意间拿出父母的权威,把倾听和协商变成发号施令,把参考和建议变成唯我独尊,剥夺了孩子应有的选择权和决定权。作为父母可能会认为,这样是对孩子好,避免孩子走弯路,但对孩子却是一种伤害,这种伤害不仅巨大,而且影响深远,要知道走弯路其实也是一条路,是成长过程的阵痛和必要的历练。因此,只有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才能更深入的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而这一切都源于你对孩子的尊重。
第三,父母需要不断完善自己。中央电视台的《欢乐中国人》栏目曾讲述过一位格斗女孩的故事,这个女孩名叫林何琴,15岁开始学习散打,曾获得世界综合格斗锦标赛冠军,实现了中国在世界综合格斗锦标赛上金牌零的突破。虽然在拳台上取得过很多荣誉,但刚开始练习散打时,却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林何琴的家人认为练格斗根本就不应该是女孩子干的事,而且女孩子练习格斗没有任何价值,完全是在浪费大好青春。虽然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但林何琴并没有打退堂鼓,凭着顽强的韧劲和超出常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最终向她的家人和所有曾反对她的人证明了自己。做父母要不断完善自己,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对于新鲜事物不要固执的抱着世俗的偏见,要勇于解放思想,用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和尝试,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分析利弊,并提出好的建议,才能使亲子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用正确的方式去爱孩子,孩子才能感受到你的爱;用正确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孩子才会乐于向你敞开心扉。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找到与孩子沟通的正确方式,成为孩子最欢迎的人。
声明: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北京家长分享,由北京小升初网团队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扫码添加“家长论坛”微信好友(微信号 16619908263)
咨询北京各学校幼升小课程请拨打电话 16619908263 (同微信号)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