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经纶中学分校 6+3>9?朝阳区小初衔接课程改革项目研讨会在陈经纶中学分校举办
点击领取>>>北京各学校初一初二初三下学期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伴随教育深综改的推进,九年一贯制成为中小学校发展的新方向。如何整体推进九年一贯制教育,促进小初教学内容及思想方法的有效衔接,实现6+3>9的效果?就此关键性问题,2019年11月14日,朝阳区小初衔接课程改革项目——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及思想方法衔接研究区级教研活动在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望欣园校区隆重举行。朝阳区教委“课改办”主任、小初衔接项目负责人高萍,中学数学特级教师邱继勇,朝阳区教研中心数学学科教研员李文会,朝阳区基教一科张浩钰老师,陈经纶中学分校集团校长王松、望欣园校区主管校长张辉、利泽校区主管校长张琪以及小、初衔接项目实验校的教师等人参加研讨活动。小初衔接项目负责人吕晓金老师主持活动。
精彩!小初衔接课程展示
活动上,陈经纶中学分校丁文然、杨荣两位老师,分别进行了六年级、七年级《数与形》衔接课展示。丁老师这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数学中常常可以用“形”方式来解释一些规律,解释的是特殊的“计数中所产生的算式规律”——体验图形的直观性。
杨荣老师这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用“数(代数式)”的形式描述一些特殊图形排列的规律——体验式子的简洁性。两节课说明“数”与“形”确实是数学中常见的现象与方法,六年的“数学广角”既是对前面“数形结合”方法的总结,也是以七年为起始的中学阶段的预备。
通过两位老师的展示课,可以直观感受到陈分在小、初衔接项目推进工作中进行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说课交流
创新!小初衔接课程实践
随后,罗士海老师做了主题为《数学组小初衔接实践探索与经验分享》的汇报。罗老师首先从《数学课程标准》十大核心概念、教材等出发,阐述对于“衔接”与“贯通”的理解;其次,从衔接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支撑、课程“贯通”与衔接的具体实施途径等介绍实践方法;最后,他以两节课例为重点,深入阐述了对于课程衔接的思考,如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围绕核心概念整合教学对促进不同层次学生核心概念深层理解的影响,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推理的高阶思维能力,等等。
短短十五分钟的汇报,罗老师从贯通课程的整体规划、实施途径以及反思进行分享交流,许多创新性的做法引发了教师的思考与共鸣。
热烈!小初衔接课程研讨
专家对本次活动进行深入点评指导。特级教师邱继勇表示,这两节研究课是让人激动的课,这样的课从朝阳区、北京市,乃至全国都是好课。充分体现了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老师能够以火柴棍拼图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建立对应关系,是老师深刻理解了这节课,体现教师的智慧;他还从哲学与数学的关系,阐述了辩证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扩展了教师的思维,激励教师从更高层次来审视数学教学。
教研员李文会表示,来到陈分感到“三点”吃惊,一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棒,可见是教师在平常教学中一点一滴来训练的;二是两节课的选点非常精巧,定位非常准,让孩子亲身探索图形规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尤其是教学内容、研究方法都体现了小初衔接,突出了思维能力的衔接;三是学校九年贯通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真正致力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深感惊喜。
高萍主任在总结中表示,学校高度重视九年一贯制衔接课程的建设,既有仰望星空的整体建构,又有扎扎实实的具体落地。两位老师在课中将数学抽象思维这一核心素养完美衔接,既有大概念的衔接,又有小知识的衔接,两节课衔接得漂亮;此外,这两节课综合各方面的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尤其是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更是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凸显了思维的活跃和进阶。
随后,听课教师通过现场发言、微信分享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
朝阳区小初衔接课程改革项目研讨会既展示了陈分教师对于九年贯通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更通过此契机加深了教师对于衔接课程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对于探索小初衔接课程,建设具有陈分特色的九年贯通课程体系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END
编辑|才莉
审核|张琪 张辉
陈经纶中学分校官方微信公众号
做有温度、有力量的新闻,喜欢就点我吧!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整理,由网站团队(微信公众号搜索:北京小学学习资料)排版编辑,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扫码添加“家长论坛”微信好友(微信号 16619908263)
获取最新北京各学校初一初二初三下学期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咨询北京初中期中、期末、中考冲刺课程请拨打电话 16619908263 (同微信号)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