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空中艺术课堂(第165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前言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二年级的全体同学:大家好!
疫情袭来,阻断了师生在校园里、教室里相见,但阻断不了我们追求梦想的脚步!这段特殊的心路成长历程,一定会永远留在青春的记忆中!在这个过程中所学会的豁达、乐观、积极面对困难的人生态度,也将伴随我们终生!
从2020年4月13日开始,我们将全面开启新学期教学计划,艺术课将要以一个前所未有的、“线上+线下”的特殊形式与大家见面!
按照学校高二年级的课程表安排,艺术课(音乐、美术学科)的上课时间在每星期一、星期二。为此,我校艺术中心将于每星期一上午11:00以前在“北京20中学艺术工作”公众订阅号中推送当周《艺术课学案》,并由班主任转发至各班的班级群,同学们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在课上与老师交流。同学们可以通过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该订阅号,及时阅读星期一推送的音乐、美术学科学案。
本学期的艺术学科(音乐或美术)结业评价办法。
上学期全年级各有50%同学分别学习音乐、美术,并且已取得结业成绩。本学期与上学期相反,音乐学科已结业的请直接选择学习美术学科,而美术学科已结业的请直接选择学习音乐学科,本学期艺术学科结业成绩将依据相应学科给出。
本学期末艺术学科(音乐或美术)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客观题部分。
满分70分。考试方式为在本学期结束时,老师通过订阅号推送试卷,全部为选择题,同学们网上答题。试题内容全部来自本学期推送的学案内主要知识点。
2.主观题部分。
满分30分。有两种方式可选其一:(1)每一期学案的下面均可以留言,发表观点、分享感受,优秀留言老师将会置顶,每篇学案下将会有多篇评论被置顶,只要被老师置顶一次即获得本学期的主观题25-30分,如一人被多次置顶则选择最高分记录;(2)对全部学案中涉及的任一艺术作品进行评述,字数不少于500字,在7月份第一周以拍照或纸质版形式交给老师。
最后,艺术中心全体老师祝同学们身心健康、学习进步!
一
学习内容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选自人教社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一课)
二
学习目标
(一)了解中国与西方美术门类。
(二)通过了解美术的发展历史,学会用纵向和横向比较的鉴别方法欣赏美术作品。
三
学习过程
(一)
美术的基础知识
美术泛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美术作品对于社会生活的作用(或称功能)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审美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书法、篆刻、设计、新媒体和摄影等类型。每个门类又可以根据表现的题材和使用的题材,再分成若干小类。
1.建筑:是利用物质材料创造的供人们居住和活动的人为的空间。
2.绘画:绘画的品种又可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粉笔画、丙烯画以及多种塑料和化学颜料的画种。
3.雕塑:雕塑按品种可分为石材雕塑,金属雕塑,玻璃钢及塑料、白水泥等雕塑。按体裁、形制又可分为圆雕、浮雕(有高、低之分)、纪念碑雕塑、人物雕塑、动物雕塑、装饰雕塑、民间彩塑等。
4.工艺美术:又称实用美术,大的分类有金工、木工、漆工、陶瓷、彩塑、玉雕、牙雕、景泰蓝、珐琅、料器、染织、刺绣、编织等。
5.书法篆刻:中国的书法与篆刻是古老的抽象艺术,由于汉字笔法、方块结体等自身的特殊条件,形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门类。
思考
仔细阅读课本P.1-P.2进行体会。
(二)
鉴赏方法
思考
欣赏是否就是鉴赏?
1.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
美术欣赏的基础方法是经常观看好的美术作品。周末或节假日里,我们可以到美术馆中用足够多的时间观看美术作品,感受美术的魅力,感受美术作品中的美,这是学会欣赏美术作品的最重要的一步。
看到了好的美术作品后我们可以对美术作品有进一步了解。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品的背景和画家的绘画风格。好的美术作品可以从作品中的内容、构图、色彩、绘画技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和同学讨论,以此提高自己的分析美术欣赏水平。通过每个人的不同理解,来丰富自己的美术联想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美术欣赏水平。我们可以请教老师或者相关人士,了解更深层的内容,如:美术作品表达的意境,体会创作意图,这样才能让我们有正确的美术欣赏评价。
通常观看了好的美术作品,提高了美术欣赏的能力,如果不动手绘画,这只能停留在表面。我们通过绘画,就可以反复理解好的美术作品,把美术欣赏的能力不断提高。
2.美术鉴赏的常用方法和过程
美术鉴赏常用方法: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比较式鉴赏。
美术鉴赏的四个步骤:叙述、形式分析、解释、评价。
1
叙述
观察“有什么”,即用语言陈述被欣赏作品画面上可以直接看到的东西,暂不顾其含义和价值判断。对具像作品,应指明作品表现了哪些东西,而对抽象作品,则应指出主要的形状、色彩和方向等。这一点只是如实地表述眼睛所看见的内容。
2
形式分析
是指探讨一件作品的造型关系,包括各种形状的相互依存及作用方式、色调处理、空间营造、构成原理的应用等。观察那件物体是“什么样子”。从对比中找出每件作品构图、形状、色彩、质材等方面的差异。
3
解释
推测美术作品的含义,或者说探讨美术家通过作品想表达的观念。猜测艺术家为什么要画成这样?他通过这样的形式想表达什么观念。
4
评价
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比较,以判断这一作品的优劣。这种比较应尽可能在相当广的范围内进行,不能仅局限于某一流派或时代。再就是要充分注意形式与表达内容是否有协调性与统一性。
(三)
鉴赏范例
1.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思考
首先观察画面上有什么?然后记录你有什么感受?结合相关背景知识进行欣赏练习。
背景知识: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这幅作品是齐白石九十一岁时,作家老舍先生去齐白石家里做客时,从案头书中随意挑选了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想请齐白石去表现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白石老人领悟到这不是一般的课题,经过几天认真思考,凭借几十年来的艺术修养,及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终于完成了任务。
鉴赏分析:
齐白石用焦墨画了两壁山涧,中间是湍急的急流,远方用石青点了几个山头,水中画了六个顺水而下的蝌蚪。青蛙妈妈在山的那头,蛙声顺着山涧飘出了十里。
齐白石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通过笔墨表现出来。画面上没有蛙,而有如闻蛙声之感,这是绝妙之至的构思。在四尺长的立轴上,用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蝌蚪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人们见到摇头摆尾活灵活现的蝌蚪游荡在溪水的源头,自然会想到蛙和蛙的叫声。可以从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蛙妈妈还在大声鸣叫,似乎那蛙声随着水声由远而近。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真是画中有画,画外还有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声情并茂,惜墨如金,使人产生无尽联想!
局部图
该画不是直接去描写那些鼓腮鸣叫的青蛙,在对‘远山’、‘山涧’、‘急流’、‘蝌蚪’的处理上,齐白石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驾驭得游刃有余。由于齐白石对‘时’、‘空’领域的熟练掌握,才在画面上表现那样胜似闲庭信步。”在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中,诗情画意榫凿相吻,水乳交融,充满了浓郁的艺术魅力。
2.达芬奇《蒙娜丽莎》
思考
搜索背景相关知识,填写表格。
鉴赏分析:
四
本课自测
美术欣赏的常用方法有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和( )鉴赏。
雕塑按体裁、形制可分为圆雕、( )雕。
美术作品对于社会生活的作用(或称功能)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 )作用、( )作用、( )作用。
五
课后练习
选择古代美术作品和现代美术作品各一件进行鉴赏练习。
请谈一谈你对这节课的感悟和收获,并在公众号内留言。
了解北京市第二十中学艺术中心及国际教育部更多资讯,长按左图二维码自动识别
撰稿:张 超
设计:马 蕊
审核:吴 刚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