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空中艺术课堂(第181课)”——青铜器《后母戊鼎》
高二年级美术学科
4月份第五周(27-30日)学案
一
学习内容
青铜器《后母戊鼎》
(选自人教社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国美术第二课)
二
学习目标
(一)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主要器类和发展过程。
(二)鉴赏青铜器《后母戊鼎》,了解其铭文、造型、纹饰等特点。
(三)理解青铜器的社会作用和价值。
三
学习过程
(一)
中国古代青铜器概述
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铜,是红铜与锡或铅的合金,因颜色呈青灰色而得名。中国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中国青铜器种类繁多、造型奇特、纹饰瑰丽、铭文丰富而且铸造技术复杂,其辉煌程度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古国的青铜时代所无法比拟的。同时,中国青铜器也是古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它是贵族社会崇尚礼制的特殊产物。当时祭神享祖,礼仪交往,宴飨宾客等活动中的青铜器称为礼器,不同身份的贵族,拥有与他们地位相称的礼器。
位于东直门立交桥的《伯簋》塑像
青铜器的历史文化穿越数千年,依旧影响着我们现代生活。在北京有一条非常有名的美食街叫簋街,它位于北京的东直门内大街。在这条街的起点,也就是东直门立交桥上有一座青铜器“簋”的塑像。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件青铜器在古代有什么作用吗?这条街为什么会以这件器物命名呢?通过下面的介绍,我相信你会解开这个谜团。
1.青铜器的分类
中国古代青铜器种类繁多,大致可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其中的食器和酒器,根据当时奴隶制社会礼乐制度的需要,成为统治阶级用来祭天祀祖、宴享宾朋、赏赐功臣、记功颂德、死后随葬的“礼器”,具有政治、宗教等含义。
食器
用于蒸煮和盛食物。主要有鼎、鬲lì、簋guǐ等。鼎为实足,有方圆之分;鬲为袋足,煮粥用;簋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饭用。
酒器
用于饮酒和盛酒。主要有觚gū、爵、尊等。觚、爵是饮酒器的两种基本样式;尊为盛酒器,在酒器中具有重要地位,有方尊与圆尊两种,还有一些铸成动物形象的鸟兽尊。
水器
用于盛水和洗涤。主要有盘、鉴等。盘一般为圆形浅腹、有双耳,在青铜器中也居于重要地位;鉴,大口深腹、有耳,大鉴可用于沐浴。
乐器
青铜乐器主要是钟类打击乐器,有钟、铙、钲、鼓等。
同学们可点击下面链接,了解更多关于我国古代青铜乐器编钟的内容。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空中艺术课堂(第163课)”——中国之声:曾侯乙编钟
兵器
青铜兵器主要有格斗用的戈、矛、戟、刀、剑等,远射用的箭、弩以及防护装具。
2.青铜器的发展过程
青铜器铸造成功,使人类社会跨出石器时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历史学家称之为“青铜时代”。中国青铜器的鼎盛期主要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
夏代开始,人们学会了铸造青铜器。到了商代,青铜器冶炼技术飞越进步,青铜器的品种也相当丰富,以酒器和食器最为突出,商代后期迎来了青铜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商代的青铜器装饰感强,具有威严和神秘色彩,代表作品有《后母戊鼎》《四羊方尊》《龙虎尊》等。
《后母戊鼎》
《四羊方尊》
《龙虎尊》
西周时代以礼乐制度区分贵族之间的身份等级,青铜礼器、乐器成为礼乐的物化形态,用鼎的数量、大小都有严格规定。青铜器风格追求庄重典雅之美,纹饰简朴化,代表作品有《大盂鼎》。
《大盂鼎》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吞并、礼崩乐坏的巨大社会变化,青铜器显示出新的时代风貌——清新华丽。而冶金铸造技艺的进步、铁工具的出现则为青铜器新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国的青铜艺术迎来了第二个高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立鹤方壶》《曾侯尊盘》。
《立鹤方壶》
《曾侯尊盘》
然而,青铜器发展到东汉后就逐渐被新的铁器和漆器所取代。至此,中国的“青铜时代”持续了至少一千五百年之久。
(二)
青铜器《后母戊鼎》赏析
后母戊鼎,是商晚期青铜器之集大成者,也是目前已知的青铜器中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罕见之极,被誉为“青铜之王”。其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1939年3月18日,后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1.名字的由来
思考1
什么是铭文?铭文的作用是什么?
铭文,也叫金文,是指古人在青铜礼器上加铸的文字记载。青铜器的铭文记载的信息很多,比如器名、铸造人、为何而铸,甚至有历史事件的简略记载。青铜器铭文内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并具有很高的书法价值。
《后母戊鼎》内璧所铸铭文
“后母戊鼎”即是因为鼎腹内壁上铸有的铭文而得名。最早,“后母戊鼎”叫做“司母戊鼎”,郭沫若先生认为内壁上的铭文为“司母戊”,“司”即 “祠”字,意为 “祭祀母亲戊”。
但随着不断地研究,专家认为“司”字应作“后”字解,因为商代的字体较为自由,可以正写为“司”,也可以反写为“后”,甲骨文中“司”、“后”是同一个字。因此,“后母戊鼎”中“后”指“伟大、了不起、受人尊敬”,所以如果释成“后母戊”,意思大致可以理解为将此鼎献给“敬爱的母亲戊”,相较于“司母戊”,意思也更贴切一些。
2.艺术特点
思考2
仔细观察分析《后母戊鼎》的造型、纹饰,你认为青铜器的狞厉之美体现在哪里?
造型特点
后母戊鼎的造型为长方形腹,有两耳,四柱足,给人一种稳重如山不可动摇的视觉印象。为了强化厚重的感觉,作者还特意加大了鼎耳与口沿的厚度。
纹饰特点
大鼎所具有的强烈的感情因素主要来自那些富于神秘色彩的饕餮纹、夔龙纹、形象狞厉的猛虎等装饰纹饰。
饕餮纹是以浮雕与线刻相结合构成一个有耳及角、双目圆睁的怪兽头部。有的饕餮纹可以明显看出是由两条相对的夔龙纹构成的,夔龙纹是一种有角有爪的侧面龙形图像,多用作辅助性纹饰。
腹部四周饰以富于神秘感的饕餮纹和夔龙纹
四足上端饰以浮雕式饕餮纹
耳部侧面饰以双虎食人首纹,纹饰中有一对浮雕的虎,虎头张口相向,共衔一个人头。
3.象征意义
思考3
鼎在古代除了实用器之外,还有其他什么功能?试分析《后母戊鼎》的历史价值。
在原始社会,鼎用以烹煮食物。到了夏代以后,青铜鼎便成为贵族统治者用以祭祀鬼神、祖先的“礼器”。传说大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用来象征九州,从此鼎就被视为立国重器,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物。后母戊鼎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鼎,从实用价值看,它过于笨重、不方便使用,但作为权势象征物,它需要借助于巨大的体量给人以精神上的震撼。后母戊鼎以其巨大的体量和造型与狞厉神秘的装饰,成功地体现了国家政权象征的作用。
四
课后拓展
欣赏战国时期青铜器《曾侯尊盘》。
思考4
《曾侯尊盘》在艺术风格上与商代青铜器《后母戊鼎》有什么区别?感受不同时期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可从造型、纹饰、铸造工艺等方面进行分析)
欣赏提示:
曾侯尊盘由尊与盘两件器物组合而成。尊与盘的口沿都以失蜡法铸成一圈瑰丽的花环,内层为网状结构,外层用多层铜梗相互勾连,玲珑剔透,异常精巧华美。
五
学习资料
观看视频,了解《后母戊鼎》背后的传奇故事。
六
课后练习
1.青铜器工艺美术中,青铜是 与 的一种合金。
2.青铜器中的“爵”属于( )
A、饮酒器
B、贮酒器
C、取酒器
D、乐器
3. 和 是商周青铜器中应用最广的装饰纹饰。
4.战国曾侯尊盘镂空附件是用( )法制作的。
A. 浑铸
B. 陶片
C. 分铸
D. 失蜡
七
留言分享
请你选择一件中国古代青铜器作品,从铭文、艺术特点、象征意义中选择任意一方面阐述其审美价值,并在留言处分享你的观点。
了解北京市第二十中学艺术中心及国际教育部更多资讯,长按左图二维码自动识别
撰稿:马 蕊
设计:马 蕊
审核:吴 刚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