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空中艺术课堂(第191课)”——吴冠中绘画作品中的形式之美
点击领取>>>北京各学校初一初二初三下学期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5月份第一周(4-10日)学案
一、学习内容
吴冠中绘画作品中的形式之美
(选自人美初中《美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章)
二、学习目标
(一)了解吴冠中先生生平。
(二)了解吴冠中的艺术价值,赏析艺术大家作品形式之美。
(三)感悟艺术大家人格魅力和其令人敬佩的“大艺术”。
三、学习过程
春天还未走远,让我们从吴冠中笔下的春走进他形式美的世界……
(一)吴冠中生平
我们通过短片先来一起感受吴冠中《感动中国》坚守一生的“大艺术”。
边赏边思考:吴冠中先生是那些地方吸引了你?是作品?是人品?还是对艺术的坚守?对价值的审视?
“今天的我是必须从这样从磨难中间才能成长出来,如果在黄山上面,上面的松,就因为没有泥土,才长成黄山松的的姿态,如果他有很好的泥土,把他移到平原,移到公园里面,这个黄山树就变了,所以我现在就爱惜我现在的身段,那我就不会后悔我的身段”——吴冠中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1942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次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50年,留学归国后,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吴冠中在二十世纪50至70年代,致力于风景油画创作。从70年代起,兼事水墨画创作。2000年,吴冠中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这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吴冠中给自己起的笔名“荼”,他将这个笔名用于自己的画作,“荼”在《辞海》中解释为苦难,在如火如荼中有激烈之意,荼成为吴冠中毕生画作的印章和签名。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绘画艺术的不可替代的画家之一,吴冠中以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对中国艺术领域产生着积极深远的影响,他充满争议的美学思想带给国内外学术研究者和艺术家们深深的思考与启迪,他也被誉为是“影响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艺术家”、“中国的梵高”。
吴冠中被国际画坛认定为二十世纪现代中国画的代表画家,但也是最有争议的画家,有人评价他是将西方的油画和东方的水墨画技法成功结合的大师,也有人抨击他是抄袭波洛克的行动绘画,是中国传统的叛逆……了解后你会得到更为准确真实的答案,一位值得全世界尊敬的艺术大家——吴冠中。
(二)吴冠中艺术价值
“我知道,我懂得艺术,我更懂得自己的艺术,我也懂得自己的艺术在世界范围里面占多少位置,这些我都很清楚,所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自己写的东西的好坏,毛病在哪里……”——吴冠中
思考:为什么说吴冠中在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史上有着特殊的价值?
吴冠中的艺术价值不仅因为他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创作独树一帜,更是因为从1980年代开始,他的艺术观念和实践不断在中国画坛引发波澜,从而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变化和发展。
吴冠中先生的艺术价值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层次上。
1
对形式美的探索
“‘形象’是客观存在,并非所有的形象都美,画家的慧眼就在于能认识到形象中的美,把握住构成其美的因素,抽出这些因素,突出表现这些因素,令观众一见而共鸣。”——吴冠中
作为我国当代著名水墨艺术家,吴冠中非常重视对形式美规律的探索,在实践中他形成了自已独特的绘画创作理念,为我国绘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提倡把握形式美的规律,认为只有把握形式美的规律,才算把握了美术的核心。
知识链接: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的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
此画作是年近九旬的吴冠中献给故乡的一首颂歌。
(1)构图。
此画中,吴冠中以自己对视觉形式的特殊敏感力,以平视的角度,展现出江南景色的形式美。画面左下方的一株古柳,向上伸展着枝条,细劲的枝条,几乎飞舞着充满整个画面;后方一株株细柳,同样枝条飞舞,交错缠绕,恍然莫名其端;左后方浓墨勾勒出的拱桥,像是轻盈地浮在柳条间;桥上的两位红衣人,与画中飞舞的绿点、红点,黑色的落款、红色的印章,交相呼应。画家以天才般的抽象能力,将江南的一角抽象为一种独特的视觉经验,化为一曲点、线、面的舞蹈。
(2)色彩。
画面中,主旋律是黑与灰的线条与块面。而在色彩的运用上,他借鉴油画的色彩观,以艳色点衬全作的调子。画中绽绿的柳条、点此画作是年近九旬的吴冠中献给故乡的一首颂歌。
(3)抽象美。
作品具有“抽象美”的吴冠中,并不为抽象而抽象,而是通过形式追求意境。
知识链接:抽象美
抽象美是排除了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仅凭线、点、面、块和色彩等抽象形式组合所体现出的美。与“具象美”相对。
“林风眠老师任校长时,杭州艺专对西方现代艺术采取开放态度,因之年轻的同学很早就体会到绘画中形式美的重要性,练基本功的同时就着意讲究色彩、线条、节奏、韵律……”——吴冠中1985年《风筝不断线》忆
江南是吴冠中的故乡,是他的精神家园,更是他艺术灵感的无尽源泉。以自然为出发点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通过对自然精髓的提炼,以其整体构成和黑白灰、点线面的巧妙运用,令平凡的景色充满盎然的意趣。他从写生与抽象中表现中国文化的趣味与情调,以现代的形式赋予传统新鲜的美感,使其水墨画真正走向独立与创造的现代之路。
2
对中西方绘画艺术道路的探索
吴冠中终生致力于中国画现代化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之路,他用现代设计的审美法则和图形表现语言,把东方水墨画和西方油画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糅合,其作品中体现的意境美、形式美、文化美都有着极高的美学价值。其美学主张和艺术手法是我们探索之路上宝贵的思想遗产。
吴冠中是以水彩画家和油画家的身份登上中国画坛的。
从法国留学回国后,由于当时我国的国情绘画题材备受争议,他便将精力转向风景画,到处写生,“搜尽奇峰打草稿”。三十个寒暑春秋,我背着沉重的画具踏遍水乡、山村、丛林、雪峰,从东海之角到西藏的边城,从高昌古城到海鸥之岛。”这种走遍全国各地山水的经验,令他的写生产生出丰富的面貌。
吴冠中的作品深受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在《交河故城》这幅作品中充分运用了西方点线面的造型语言,同时画面中又具有现代意识的空间分割,使他有别于中国传统的彩墨、水墨作品。但是,为了情感表达和画面构成的需要,吴冠中有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散点透视的方法,使作品有别于西方对景物写生的方法,使他的作品意境韵味的形式感,跟具有西方艺术形式规律带给我们地现代感。
2007年北京保利拍卖会上这幅《交河故城》的彩墨画拍出了4070万的高价,改写了中国内地当代艺术品的拍卖纪录。
3
对传统和西方绘画文化的兼收并蓄
吴冠中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西方现代绘画观念有效地结合起来,创作了大量具有现代气息和鲜明个性特征的绘画作品,他做出了对中国传统绘画形式和传统绘画线条的变革,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对我来讲,油画和水墨画都一样,都是为了探索一条自己的道路,我的绘画道路是油画——水墨油画——水墨不断循环往前走,在交叉中找到他们的优点”——吴冠中
所以,吴冠中一生都在从事水墨画与油画相融合的探索,他借用西方的绘画观念和方法改革中国水墨画,以中国传统的写意画来改造油画。
1988年先生创作的《双燕》纸本设色版本和1994年再次出现的《双燕》油画版本是吴冠中为数众多的江南题材作品中,最为热爱的主题。
北京保利2018秋拍“现当代艺术夜场” 吴冠中1988年以彩墨创作的《双燕》和1994年以油画创作的《双燕》相聚一堂,共拍出1.66亿。
“我一辈子断断续续总在画江南,在众多江南题材的作品中,甚至在我的全部作品中,我认为最突出、最具代表的是《双燕》……他的很多结构是西方结构,你看这个横画面,这个横的墙,整个占领,横切,把这个横切整个占领,是叫空间的平面划分,平面划分之后,那个白的应该占多大,整个占领都是横线,从平面分割的阶段来讲这是西方的,但从情感上来讲是东方的。”——吴冠中
画中,呈现出色调素雅的江南民居之外,虬曲苍劲、枝叶茂密的古树,水平如镜的水面,以及自由随意、展翅翱翔的双燕,经由几何形的平面分割和再度组合,横向长线、白色色块与纵向短促的黑色色块之间形成强烈的对照关系。
中国水墨的墨分五彩、深浅转折,吴冠中在纸本水墨版《双燕》中完美地传达出“具象”与“抽象”,“意境”与“意味”之间的高度默契与平衡,继而在增加作品本身“东方意境”与“笔墨情趣”的同时,更为清晰地注入了源自西方的“形式构成”与“造型因素”,从而最终传达出一种对于南方水景的浓厚深情。
在油画《双燕》中,依旧是江南一角沉静怡然、幽远绵长的景象,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清澈如镜的湖面,刻意留白的天空,饱经风霜、凝酥半面的古树,以及悠然自得、自由翱翔的双燕点缀其中。在诸多物象的组合和湿润雅致气息的传达之下,吴冠中先生饱含诗意地传达出他对故土的切切深情 和无尽眷恋。
在此画中,一切都与水墨媒介的《双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却各有千秋,神采纷然。
与传统的西方绘画不同,油画版《双燕》显得更为洗练,更为抱朴,更具有来自东方的审美特质;同时,也与中国的水墨不同,而拥有更多的笔触意味与更为丰富的画面细节,凸显了油画媒介本身的魅力所在。因此,油画版《双燕》无疑成为一个珍贵的样本,与1988年创作的水墨版《双燕》一起,共同见证了吴冠中先生于东西方不同语言、不同趣味之间的“各取所需”与“坚守自我”。
(三)吴冠中“大艺术”
1935年,和杭州艺专的学生朱德群参观艺专的关系,吴冠中不顾一切考入了杭州艺专,改变了吴冠中的一生。
林风眠为当时校长,校风开放,名家云集。吴冠中象潘天寿学习中国画,向吴大羽学习西洋画。中国的传统笔墨和西方现代艺术,使他的艺术个性得以自由发挥。
1947年,以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在法国的第二年,吴冠中就转入了苏弗尔皮教授现代艺术工作室。
“他最重要的几句话我记得很清楚,它说艺术他是分两类,一类是小写,等于我们的字母,大写小写,这种艺术,悦人耳目,使你的耳目舒服,这是小写,另一类是大写,大写字母,它是感动你的心魂的,打动你灵魂的,这是大艺术。”
“他是我最敬佩的老师,影响我终身的艺术创作和人生道路。”——吴冠中忆苏弗尔皮教授
苏弗尔皮和吴冠中的师生关系和感情,堪称师生关系的楷模!
知识链接:苏弗尔皮
苏弗尔皮在当时的巴黎画坛上是与勃拉克齐名的画家,苏弗尔皮是法国装饰艺术运动中的巨擘之一。法国装饰艺术运动影响全世界,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庞薰粟、张光字就已受到了装饰艺术运动的影响,50年代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
吴冠中认为西方艺术之中的视觉经验的新颖性,艺术感觉的敏锐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抽象形式的共通性是西方艺术的精髓。而这,正是自己要取的真经。
“古代的东西是很好,非常好的,那么现在的话要发展,像石涛,中国最重要的画家,现在大家公认他了,但是当时觉得石涛没有固定的笔墨,石涛说,古人的须脉,不能长在我的面目,我有我的想法,他对笔墨讲的很宽很宽,他说,笔墨当随时代。”——吴冠中
吴冠中的作品是用绘画形式中抽象的结构美去营造自己作品的意境,他捉住了江边村庄安静空幽的意蕴赋予了其独特的抽象艺术语言,产生强烈的视觉美感。
思考:你找到吴冠中画作中“大艺术”的代表密码了吗?
吴冠中的早中期画作,色调清新,境界淡美,充满诗意。后期水墨画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交织表现出来。
具象到半抽象的转变,这一选择,使吴冠中的水墨画既区别于写实派,有区别于西方抽象派,同时比中国传统写意派更具现代感和形式感。
“作品与人民之间有某一种关系,如果作品比做风筝,那么它同人民之间有一条线,这个线就是人民感情的线,我讲母体……生活与作品之间的线不能断”——吴冠中
“这个风筝不断线就是说,我可以在抽象成这样,在抽象,老乡还是能看懂,现在有个题目《狮子林》,到过狮子林就更容易理解。假山石,有水、有亭子,风筝不断线,我的抽象画,很多的抽象画,加了一点具象的东西,形成线上去就能够不断线了,你去理解这个母土是怎么来的,这个感情是什么东西来的,那么这个(线)如果完全断了,那他就不知道你画的什么东西,这是我画过的《松魂》,比这个(狮子林)还要抽(象),几乎要断线了,断线的问题,也是随着人民的水平提高了,大家水平提高了,你的线可以细……”——吴冠中
吴冠中借鉴西方的现代主义关于形式美的研究,对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大胆革新,深刻影响了中国当代水墨画的变革方向。
四、知识拓展
拓展一
著名科学家诺贝尔获奖者李政道教授说:“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著名艺术家吴冠中教授说:“科学揭示宇宙的奥秘,艺术揭示情感的奥秘。”
两位先生身居通常所讲的两个创造领域,但他们的论断的哲学语意,都指向了人类生存和存在的终极境界——艺术与科学的融合使人诗意地存在。
2001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首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上,由李政道创意、表现物质微观世界的《物之道》,以及由吴冠中创意、表现生命微观世界的《生之欲》两件雕塑作品,引起观者极大的兴趣。
思考:这两个雕塑作品哪个是吴冠中创作的?为什么?
大家答对了吗?
让我们还是从作者的话里来体会作品的美,寻找创作之源吧!
“我常听旁人说,冠中先生是东方的蒙德里安,可是吴冠中这个画,他是永远有生命的,启发我对科学的情感……有的现代的艺术家,他们表达越来越内向,表达自己个人的情感,大家看起来不一定能产生共鸣,那么冠中先生呢,他既把自己的情感表达,而且像我自己这样不懂艺术的,看看,有共鸣,冠中先生的表达深,引起的共鸣的范围广,我觉得,了不起……”——李政道
“他的很多圆圈,很多,搞这些大雕塑,他这个我也做过了,对称的圆,后来我说我这个怎么做呢,后来我看他们那个化学,看细菌,病毒放大,放大之后挺好看,各式各样的病毒,就搞了一个就叫《生之欲》,生的欲望,这些细菌都在活动,都在奔放,都在活动以后它就发生美感,各种舞蹈,各种运动,都在运动……”——吴冠中
这两件作品艺术表现形式竟然想双胞胎一样,出现惊人的一致,激情与对称相互辉映,科学与艺术相互交融。这两个作品轰动了艺术界和科学界。
拓展二
共赏吴冠中诗歌 《我把四季用来等你》(春)
五、学习素材
朱立元.美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吴冠中《绘画的形式美》
吴冠中《百日谈》
吴冠中《我负丹青》
六、本课自测
1、形式美的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 )、美的过程中对美的( )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 )、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 )和多样统一。
2、抽象美是排除了客观事物的( ),仅凭( )、( )、( )、块和色彩等抽象形式组合所体现出的美。
3、简述吴冠中艺术价值。
七、课后练习
请分析一幅吴冠中表现季节的作品?在分享区与大家分享。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艺术中心及国际教育部特别说明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艺术中心(Art Center of Beijing No.20 High School)” 与“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国际教育部(Glob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Beijing No.20 High School)”合用本公众号,有关北京市第二十中学艺术教育、国际教育的信息都将在本公众号中发布。
敬请关注
了解北京市第二十中学艺术中心及国际教育部更多资讯,长按左图二维码自动识别
撰稿:刘敏
编辑:刘敏
审核:吴刚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整理,由网站团队(微信公众号搜索:北京小学学习资料)排版编辑,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扫码添加“家长论坛”微信好友(微信号 16619908263)
获取最新北京各学校初一初二初三下学期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咨询北京初中期中、期末、中考冲刺课程请拨打电话 16619908263 (同微信号)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