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二十初中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空中艺术课堂(第207课)”——生动的人物动态
点击领取>>>北京各学校初一初二初三下学期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初二年级美术学科
5月份第三周(18-24日)学案
一
学习内容
生动的人物动态
——选自人美社初中《美术》教材八年级下册第4课
二
学习目标
(一)感受绘画作品中的人物动态之美;了解人体的基本比例。
(二)学习用简单的线条描绘人物动态的基本方法和人物写生的一般步骤。
(三)通过人物全身姿态的写生练习,感知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
三
学习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生动的人物动态无处不在,运动场上的矫健身影、舞台上的翩翩舞姿、公园里的健身老人、课堂上凝思苦想的你我,都体现着生命的活力。人是万物之灵,人的形体动态反映着心理活动与情绪变化。
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通过捕捉人物瞬间的动态,刻画出真实、生动、灵活的形象,让观者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和人的精神气质。学习人体的比例、结构知识,了解动作、运动的规律,注意观察,大胆落笔我们就能掌握人物动态的表现方法,感受到人物动态带给我们的美。
(一)绘画作品中的人物动态之美
思考1
欣赏下幅油画,分析作品描绘了什么?
《夯歌》 王文斌 油画 1957—1962
《夯歌》是王文彬的大学毕业创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在画《夯歌》之前,王文彬就有打夯这种劳动经历。
《夯歌》描绘的是几个劳动妇女用一块夯石正在平整地面,表现出劳动的喜悦,作品表现了一组妇女劳动的热烈场面。几位唱着夯歌打夯的农家姑娘,被画家安放在视平线以上的位置,画面人物呈放射状的动感布局,给人以高大升腾的视觉效果。在灿烂阳光的照射下,姑娘们的衣服色彩被地面的暖色反光映衬得纯净而透明,明亮的轮廓光将她们青春的形体勾勒出优美的曲线,在大面积的天空和深色的远山衬托下更加光彩夺目。
《夯歌》全画面中没有一根垂直线,也没有一根水平线,全是斜线,姑娘们的身体形成一种放射感,充满动感和活力,后倾的身躯、高举的臂膀将力量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地表现出了劳动的美感。
藏族舞蹈 叶浅予 中国画 1978
《藏族舞蹈》是中国知名画家叶浅予的作品。叶浅予专攻舞蹈人物画这一课题,长期研究舞蹈人物的动态规律,形成了浓郁热情的舞蹈人物画风格,塑造了许多富有生命活力、优美动感的人物形象。他将传统绘画的以线造型发挥到极致,形成了炉火纯青、传神写意的笔墨语言。叶浅予一生画稿无数,画面精品纷呈,许多作品堪称为“以形写神、形象兼备”的当代典范。
在这幅作品中,生动的舞姿跃然纸上,体现出了节日的欢快气氛。
(二)人体的基本比例
思考2
仔细观察下面三张图片中人的基本比例,她们的身高是几个头高呢?(可以尝试用尺子量一量)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当人站立时,身高是7个头高;当人坐在椅子上时,身高是5个头高;当人在地上盘坐着时,身高是3个半头高。
人物基本比例图
我们在画人物时可遵循“立七坐五盘三半”的基本比例关系。
(三)描绘人体动态的基本方法
《好喜欢》 卢波 雕塑 1989
雕塑作品《好喜欢》把民间花会中不同的舞蹈场景组合在一起,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人们的欣喜心情。其中秧歌女的塑造惟妙惟肖地抓住了踩鼓点时腰臀扭动的瞬间。
示范1
概括地画出《好喜欢》雕塑中秧歌女的动态。
作画前要观察人物整体动态特点,分析人体重心的位置以及头、胸和骨盆的扭转关系。人在运动中,会调整自身的重心以保持身体平衡,在休息时也会变换姿态使骨骼、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这些时候人的头、胸和骨盆的扭转会产生各种动作变化,善于抓住这三者之间的变化,就能表现出人物的生动姿态。
要想捕捉和表现人物动态,除了要了解人体的运动规律和基本比例,还应了解重心线、动态线以及体块关系。
重心线:人体重心垂直于地面的线。重心线如果偏离支撑面,人就站立不稳。
动态线:以简练的线条概括人体的姿态。
(1)观察动态中的人物,看看轴线的变化,如图中红线所标示。
(2)衣服贴紧的部分体现的是身体的形状,用虚线将其表现出来。
体块:注意人的头、胸腔、骨盆三大块的关系和脊椎的弯曲、扭转。人的三大块和轴线决定了动态的幅度。变化越大,动态的幅度就越大。
练习1
请你参照上边的方法,用线条画出《好喜欢》其他形象的动态线。(可将画的作品发至老师邮箱yimiyanzi@163.com,有加分~)
(四)人物动态的绘画步骤
示范2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画一画这个打羽毛球的人,了解一下人物动态的绘画步骤。
1. 观察人物打球的动作,确定构图,用线概括出大的动势。
2. 确定人物的基本动态及整体的基本比例,画出大的轮廓。
3. 根据人物的动态,以头部为重点进行刻画,注意肩膀、手臂与头部的比例关系。
4.注意脚与头、手之间的角度与比例及两脚前后的虚实关系。添加衣褶,整理完成。
练习2
观察下面两个人物,试着以体块的形式表现他们的动态。(可将画的作品发至老师邮箱yimiyanzi@163.com,有加分~)
(五)学生作品欣赏
上篮
做操
跳舞
运球
打羽毛球
断球
四
知识拓展
《掷铁饼者》
《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刻家米隆于约公元前450年雕刻的青铜雕塑。
掷铁饼的强烈动感与雕像的稳定感结合得非常好。雕像的重心落在右腿上,因此右腿成了使整个雕像身体自由屈伸和旋转的轴心,同时又保持了雕像的稳定性。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象一张拉满弦的弓,带动了身体的弯曲,呈现出不稳定状态,但高举的铁饼又把人体全部的运动统一了起来,使人们又体会到了暂时的平衡。
整尊雕像充满了连贯的运动感和节奏感,突破了艺术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传递了运动的意念,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家们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同时也在艺术思想和表现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
观看以下空中课堂,可了解更多古希腊雕塑作品。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空中艺术课堂(第195课)”——从“掷铁饼者”到“罗马斗兽场”
五
学习素材
(一)推荐书籍
《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学》 [美] 乔治·伯里曼 著
(二)相关学习视频
六
本课自测
1.人物动态绘制步骤第一步为( )。
A.画出轮廓线
B.确定构图,用线概括出大的动势
C.细致刻画头部、肩膀、手臂
D.画衣褶
2.在画人物时可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比例关系。
3.要想捕捉和表现人物动态,除了要了解人体的运动规律和基本比例,还应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留言分享
1.选择一件著名美术作品(人物作品,可以是油画、雕塑、摄影等形式),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动态特点。
2.尝试画一画你身边人物的生动动态,将绘制过程中的感受写在下方留言区域。
(请从中选择一个问题阐述自己的想法,并将你的想法写到下面留言区,也可将画的作品发至老师邮箱yimiyanzi@163.com。)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艺术中心及国际教育部
特别说明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艺术中心(Art Center of Beijing No.20 High School)” 与“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国际教育部(Glob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Beijing No.20 High School)”合用本公众号,有关北京市第二十中学艺术教育、国际教育的信息都将在本公众号中发布。
敬请关注
欢迎关注“北京20中艺术工作”微信公众账号了解北京市第二十中学艺术教育中心更多资讯长按左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撰稿:李惠燕
编辑:李惠燕
审核:吴 刚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整理,由网站团队(微信公众号搜索:北京小学学习资料)排版编辑,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扫码添加“家长论坛”微信好友(微信号 16619908263)
获取最新北京各学校初一初二初三下学期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咨询北京初中期中、期末、中考冲刺课程请拨打电话 16619908263 (同微信号)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