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二十初中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空中艺术课堂(第239课)”——吴昌硕的书画和篆刻

点击领取>>>北京各学校初一初二初三下学期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中艺术中心工作”公众号

初二年级美术学科

6月份第三周(15-21日)学案


一、 学习内容

吴昌硕的书画和篆刻

——选自人美社初中《美术》教材八年级下册第6课

二、学习目标

(一)初步学会用欣赏的方法,分析吴昌硕的书画和篆刻作品。

(二)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体味吴昌硕的艺术魅力。

三、学习过程

导语:

      你知道为什么说吴昌硕是中国近现代画坛有开创性业绩的、承前启后的一代艺术家吗?   

(一)

吴昌硕简介

     吴昌硕(1844—1927)是中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诗人。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原名俊,字昌硕、仓石,别号苦铁、缶庐、老缶、破荷亭长、芜青亭长、无须老人、酸寒尉等。


 吴昌硕像

(二)

初识吴昌硕绘画

《花卉册之一》(中国画)1904

01

思考


(1)这件吴昌硕1904年创作的大写意花卉作品《花卉册之一》,包含了哪些艺术形式?

(2)画面表现了哪些内容?

(3)画面中的形象是如何安排表现的?

(4)作品表现了什么主题?有何寓意?

    

02

分析


(1) 内容描述。

图中几根紫藤从右上往左下自然下垂。画面左边,茂密的叶子在回旋缠绕的藤上生机盎然;画面右上角,一串紫藤花含蓄地探头而出,隐隐地似有花香飘来;画面的右侧,两行行草题款连绵奔放,一气呵成。


(2)形式分析。

布局:对角斜势,起落分明。

气势:刚柔相济的笔墨描绘盘曲的藤条,以增强画面的气势。

疏密:几乎大半的空白与茂密的叶子和两行密不透风的题款形成强烈对比。


(3)画家意图。

作为一个文人,吴昌硕通过描绘花卉来反映自己所追求的生活雅趣,同时,表达自己高尚的人格特性。


(4)作品评价。

寥寥数笔,内容简洁,构图巧妙,墨色酣畅淋漓,用笔遒劲,藤条厚实而有弹性,力透纸背。

作品空灵,意境悠远,诗、书、画、印有机结合,是画家的精品力作之一。

 

(三)

二次探究吴昌硕绘画

请同学们按照《花卉册之一》的思路来欣赏这幅《折枝桃实》。

01

思考


(1)吴昌硕是怎样用他独特的笔墨、构图和设色来表现寿桃的?

(2)你认为吴昌硕创作这幅画的意图是什么?

《折枝桃实》(中国画)1914

02

分析


(1)内容描述。

这幅立轴《折枝桃实》高136厘米,宽55厘米。上下呼应,上半部多行行草,下半部以深浅不同的墨色表现层次丰富的桃叶,浓墨线条勾勒叶筋,凝练遒劲,生动多姿。


(2)形式分析。

《折枝桃实》局部(中国画)1914

    三只寿桃设色浓郁,布局错落有致。


(3)画家意图。

      我国民间以桃象征长寿。吴昌硕笔下的桃墨迹颇多,他笔下的桃绝少甜俗,而是着力体现寿而康的精神内涵。借东方朔食仙桃而长生不老的典故,表达美好愿望,是其画桃的意图所在。



(4)作品评价。


 全画气势奔放,书法苍劲有力,字与画相互呼应,诗文、书法、绘画、印章相得益彰,集中体现了吴昌硕大写花卉的神韵气质。


(四)

吴昌硕书法作品

01

思考


 你知道这幅对联是什么字体吗?

吴昌硕书法

这幅字为带有石鼓文笔意的大篆

02

分析


吴昌硕的书法诸体皆善,其中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

石鼓文实物


石鼓文是唐代在陕西凤翔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因为文字是刻在10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内容是介绍秦国国君游猎的10首四言诗,亦称“猎碣”。后经金石学家们从其内容、字体和书法风格等多方面的考证研究,认定是秦国遗物,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石鼓文拓片(局部)


吴昌硕临石鼓文(局部)


中年以后,吴昌硕博览金石原件及拓本,选择石鼓文作为主要临摹对象。数十年间,反复钻研,参以秦权铭款、琅邪台刻石、泰山刻石等文字的体势笔意,故所作石鼓文凝练遒劲,自出新意,具有独特的风格。


03

思考


如何欣赏这幅作品?

吴昌硕临石鼓文(局部)


我们从用笔特征、 结构特点、神采意蕴三个方面分析吴昌硕的书法特点。


(1)用笔特征。

用笔厚重、饱满。起笔藏头护尾,行笔圆润充实,收笔或戛然而止,或轻顿缓提。


( 2 ) 结构特点。

纵长取势,疏密有致。


( 3 ) 神采意蕴。

饱墨铺毫,气韵生动,大气老辣。书家从大局着眼,不在细微枝节处作过多的雕琢,有时墨尽笔枯,苍茫朴拙之趣凸显,恣肆老辣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


(五)

吴昌硕的篆刻


思考


吴昌硕篆刻特点?

特点1:刀镌笔写、雄浑遒劲。


特点2:布白气韵贯通,虚实相生。


特点3:刀法以书入印,钝刀硬入。


(六)

吴昌硕作品欣赏

四君子

梅花图

美意延年

墨兰图

花卉

行书团扇

行书条幅

传朴堂

(七)

小结

吴昌硕的艺术以诗、书、画、印四个方面构成了有机的结合体。吴昌硕艺术中的力量与气魄是传统式、复古式,充满了书卷气、儒雅风的。它含蓄、温文尔雅,寓气魄与内力于圆浑单纯,是一种刚正的古风,体现着倔强自守的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清高与沉静,显示了中国文人艺术的精神特质。


四、知识拓展

任颐(1840—1895),即任伯年,清末著名画家。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

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技法全面,山水、花鸟、人物等无一不能。重视写生,又融汇诸家法,并吸取水彩色调之长,勾皴点染,格调清新。任氏一门中绘画杰出者亦有之,后有“三任”之说(指其叔伯辈的任薰、任熊),但成就最大的无疑当属任颐。

代表作:故宫博物院藏《干莫炼剑图》轴、《风尘三侠图》轴等,浙江省博物馆藏《酸寒尉像》轴,徐悲鸿纪念馆藏《紫藤翠鸟图》轴等。

任伯年

任伯年

      体会吴昌硕的绘画风格与的任伯年绘画风格的不同之处。

五、学习素材

给大家推荐网络上的视频学习素材:

视频《大师吴昌硕》

六、本课自测


    1.          的艺术以诗、书、画、印四个方面构成了有机的结合体。

      A.任伯年

      B.吴昌硕

      C.文征明


    2. 吴昌硕(1844—1927)是中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诗人。杭州西泠印社         

      A:社员

      B:成员

      C:首任社长

七、留言分享

      请从吴昌硕作品欣赏中,任选一部作品, 运用本课所学知识,从“内容描述、形式分析、画家意图、作品评价”四个方面完成作品分析,并发表在下方留言区,与大家分享。



 特别说明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艺术中心(Art Center of Beijing No.20 High School)” 与“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国际教育部(Glob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Beijing No.20 High School)”合用本公众号,有关北京市第二十中学艺术教育、国际教育的信息都将在本公众号中发布。

敬请关注




欢迎关注“北京20中艺术工作”微信公众账号了解北京市第二十中学艺术教育中心更多资讯长按左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撰稿:刘瑞英

编辑:刘瑞英

审核:吴    刚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整理,由网站团队(微信公众号搜索:北京小学学习资料)排版编辑,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https://img.jzlt100.com/uploads/files_user49/question/5ec64705177d8154134.png


扫码添加“家长论坛”微信好友(微信号 16619908263

获取最新北京各学校初一初二初三下学期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咨询北京初中期中、期末、中考冲刺课程请拨打电话 16619908263 (同微信号)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