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八一学校 特稿 | 疫情之下,八一学子的思考!

点击领取>>>北京中考真题、北京各区初三一模、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汇总

特稿 | 疫情之下,八一学子的思考!


疫情之下  八一学子的思考

八一学校高中学子优秀作品分享

自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变得和以往大不一样。但同时,灾难也引发了我们持久而深刻的思考。北京市八一学校高中的学子们,更是随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今天的战“疫”·有我篇,让我们共同来阅读这些原创文字,希望也能触发你的感思!期待互动区留言,云端展开笔友交流!

上周,我们为大家报道了一场特殊的辩论赛,丁童心同学作为辩手之一,在本周的云端升旗仪式上,与大家分享了她的感悟。

甄别资源 合理安排时间

高一10班 丁童心

距离我们原定开学的日子,已经过了一月有余,相信同学们已经逐渐适应了线上学习的模式,也能够有条不紊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我有幸在新学期伊始,加入了学校的辩论队,与我的七名队友一起参与了一场特殊的辩论赛。

此次辩论赛由《少年双声道》节目组举办,旨在通过网上辩论的方式,提高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同时,在疫情背景下,通过共同探讨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论题,进一步提升我们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虽然我和其他队员,都有过参与辩论的经历,但线上辩论赛却是第一次,所以备赛过程中,也自然碰到了许多困难。就拿写稿子来说,节目组只给了我们一周的准备时间。为了在最终不到一分钟的发言里,清晰而简练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对对方论点进行有力反驳,我们全体队员与老师,几乎每晚都会通过语音会议讨论备赛。一直到开赛前两天,为了将观点覆盖得更加全面,大家都还在积极讨论,直到深夜。头脑风暴时,有分歧甚至争吵,也有焦虑。遇到分歧,我们甚至会讨论一整晚,在老师的耐心引导下,用全员智慧一次次想出更加精确的论点。因此,每个人的发言稿都至少经历了五、六次的改动。经过我们精益求精地打磨和锤炼,最终辩论时,我们每个人的发言都自信又亮眼,圆满地完成了比赛的任务,所有队员都得到了满满的收获。




我们的辩题与你我的生活息息相关:“停课不停学”更应依靠“教”的引导性还是“学”的自主性?我方观点是更应当依靠“教”的引导性。但事实上,这两个观点之所以能够成为辩题,是因为“教”与“学”,在如今这个特殊的时期,都是十分重要的。我认为,“停课不停学”虽然改变了课堂的形式,但同时也是一次尝试教育模式创新的好机会。现在网上学习的模式与平时最大的不同,就是大家沟通习惯的改变。网络授课,让老师“被迫”深入到同学们可能更加得心应手的网络世界中,从而更多地了解同学们日常学习生活的状态。同时,因为老师的介入,同学们也可以更好地甄别网络资源,摒弃“糟粕”,在海量的资讯中,准确找出真正有用的信息。这不但可以提升学习能力,也将给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更多益处。


所以,同学们不妨利用这段时间,静下心来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知识结构,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将宅在家的时间尽可能利用起来。学校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学科交流的网络平台,还为我们安排了各式各样的素质课程。在读书做题的间隙,闭上眼睛欣赏一首悠扬的钢琴曲;或是跟随美术老师的讲解,走进中外艺术的世界;亦或是在心理课上,暂时剥离生活中的是非纷乱,尝试敞开心扉、疏解情绪、认清自我。我想,这样劳逸结合的在线学习安排,无疑是想让我们懂得,如何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能够更好地学习与生活。




最后,我想对高三的学长、学姐和初三的学弟、学妹们说,疫情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延期开学肯定或多或少影响了复习的进程,加大了备考的压力,也很可能加重了大家心里的焦虑与恐惧。但是,如果说每一位同学都是待放的花苞,那这次疫情就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或许现在有铺天盖地的冰冷雨滴拍打在身上,可是请大家相信,只要尽力挺直枝干,经受住摧残,就一定能够迎来雨后的灿烂。《滕王阁序》有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希望所有的学长、学姐、学弟、学妹,都能够向着自己的理想不断奋进!我相信,待到六月盛夏时节,在明媚的阳光下,我们必定会迎来最美妙的绽放!

新冠病毒虽然棘手,但谣言,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可怕的传染病。孙语悦同学针对疫情中谣言频出的现象,分析了谣言产生的原因、传播的危害,还提出了防治和杜绝谣言的希望和方法。

谣言也是一种传染病

高一1班 孙语悦

自疫情爆发以来,短短几天时间,大大小小的谣言多如雪花般数不清。如钟南山院士不幸感染新冠病毒;火神山医院选址靠近水源地,污染水源,将重新选址;飞机上喷洒消毒水等等。《清异录·丧葬》曾记述:“一传十,十传百,辗转无穷,故号义闰。”正如疾病传染迅速,谣言的传播也是如此。由此可见,谣言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病毒,是一种精神传染病。

有了2003年“非典”初期的疫情瞒报前情,加上这次湖北信息公示不及时,前期事件的模糊不清,一些对自己言论不负责的人,开始大肆发表自己的猜测臆想,或是刻意造谣来引发关注,谣言便这样产生了。




虽说谣言止于智者,但是大家也许没有足够的辨别能力。关心则乱,恰恰满足了谣言传播的条件,将其传播得沸沸扬扬。1947年,美国社会学家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总结出谣言公式:R=I*A。即:谣言的杀伤力=信息的重要度*信息的不透明程度。克罗斯将这一共识发展后,提出:谣言=(事情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

从这两则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谣言的传播,取决于事件的重要性、公示的透明度与公众的判断力。例如一则颇具“权威”的谣言:1月26日晚九点半,白岩松连线钟南山院士介绍疫情。这则谣言广为传播,是由于民众对疫情的恐慌,导致大家迫切地想从最为敬爱的钟院士口中,得到最为“可靠”的消息。而大多数人看到这则消息后,不会想到去求证,因为它看起来就靠谱得像是官方发布的消息。

又比如1月底,微博上有一则视频广为传播: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存在尸体无人处理的情况。有不少不明真相的网友,“义愤填膺”地转发,扩大了谣言。当然不乏有明智的网友指出,这种现象不可能出现,然而却淹没在盲目相信的言论之中。这则谣言之所以能够扩大,是因为它完全符合三个传播条件:事件重要、公示不够透明、公众的判断力不够。最后,还是官方辟谣,事情才告一段落。




由此不难看出,谣言的社会危害极大,尤其是在疫情当下,它不仅给民众带来干扰,引发恐慌,还会摧毁社会信任体系。那么,如何杜绝谣言?正如防控病毒一样,也要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有人说,谣言在某种程度上,是民众得不到释放的心理诉求,是一种对于信息不透明现象的抗争。基于这一层意思,要从根本上杜绝谣言的制造源头,政府层面就要努力做到信息及时播报和事实公开透明,不给造谣者任何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要拒绝做谣言的“易感者”,学会“自保”,给自己带上一只无形的“精神口罩”,清醒、理性、不轻信、不盲转,不给造谣者想要得到的关注。当然,做到这一点的前提,便是我们要学会全面深刻地思考,增强对是非真伪的辨别力,提升媒介素养。

可喜的是,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随着对病毒认识地逐渐清晰,以及防御工作的一步步改进,疫情公布的数据越来越透明、迅速、详细,谣言如新冠病毒一样,正在慢慢溃退……当真相揭开,谣言遁逃,人们精神上的口罩,也就可以摘下了。

疫情之下,生活失去了往日的色彩,但也留下了许多温暖和感动。来听毕清淇同学,为我们讲述戴口罩的日子。

戴口罩的日子

国际部 毕清淇

病毒的入侵和疫情的扩散,使城市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使人们失去了曾经的欢笑,开启了十四亿中国人同时戴口罩的日子。

对于我来说,戴口罩的日子是难熬的,与朋友期待已久的见面,商场里向往已久的美食都泡汤了,曾经定好的许多计划,都因疫情离我而去。现在的我们,只能宅在家里,保护好自己,不为国家添麻烦。看着曾经繁华的街道,现在却行人稀少,出来的人也都带着口罩,看不到表情。北京像是突然变成了一座陌生的城市,即使站在阳台上,对着灿烂的阳光,也感受不到春天的明媚和温暖。

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关于疫情的新闻,一直期待着好消息的出现。盼望着,盼望着,一条条有情感、有温度的新闻,让我看到还有很多人在戴口罩的日子里,走出了安全的家,逆行出发。




最打动我的,是一线的医护人员。虽然对他们来说,戴口罩的日子是平常的,但是这次却有不同的使命。他们全副武装,与死神赛跑、与病毒较量,尽力救治每一位病人,努力寻找新的希望。武汉的医护人员和援助医疗队的队员,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战士,他们告别家人,来到最危险的前线;为了提高效率、节省物资,他们带上了尿不湿;漂亮的女孩子们,义无反顾地剃掉了自己的头发……他们承担的是责任和使命,我们感受到的是信心与温暖。因为有他们,真正的春天不再遥远。

最震撼我的,是普通的中国人。很多留学生利用一切资源,为国内找寻更多的物资。一架架飞机带回来的,不仅仅是物资,还是中国学子对祖国的思念和牵挂。一个身处武汉的快递小哥,组建了数百人的志愿者队伍,为医护人员提供上、下班义务接送和免费送餐服务,使医护人员在救治病人的同时,也能够有更好的生活保障。在带口罩的日子里,虽然我看不到他们的面孔,但我深信,他们一定是最美、最帅的人。他们的行为,诠释了什么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戴口罩的日子里,我最深切的感受是珍惜生活、感恩社会,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有很多人在为你负重前行。特殊时期,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曾经习以为常的日子,现在才觉得格外珍贵。到校上课已经改成线上学习;原本送上门的外卖、快递变成了无接触配送;通行自由的小区开始发放通行证;出去活动的时间,被一缩再缩。戴口罩的日子虽然无趣,但与逆行者的生活相比,已经算得上是岁月静好了。

疫情还未离去,戴口罩的日子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我们要做的就是宅在家里好好学习,做好防护,不给国家和社区添麻烦。希望这种戴口罩的日子可以赶快过去,一切都能早日恢复正常。

当可以摘下口罩时,你最想做什么呢?丰泽坤同学勾勒出春日的美好图景,希望不久之后,与朋友共同拥抱春天。

待摘下口罩 去拥抱春天

国际部 丰泽坤

立春这天,丽日当空。我走出呆了好久的屋子,来到小区的空旷处,摘下口罩,深深地呼出一口气来。天空淡蓝而悠远,阳光明媚却冷冷地照着,冰凉的风从树木光秃秃的枝丫间穿过,吹得人几乎要打寒战。天气仍寒,但春已至,北方的我们,将告别霜晨和霾掩的黄昏。

天气预报说,未来两周都将是晴天。人间是如此温暖的存在,一束阳光就可以让许多烦恼消散,就连这世上的一缕风、一片云、一棵草,甚至是一丝水纹,都能让人感到生命的律动。

“五九六九,顺河看柳。”柳枝已悄悄泛出鹅黄,只是少有赏景的游客。街头,无论行人或是车辆,明显比春节前稀少。路人行色匆匆,带着口罩,几无交流,似乎连偶然对视的眼神,都会尽快避开。




就在一个多月前,我生活的城市还是车水马龙,人们在街上毫无顾忌地谈笑,尽情享受着生活的美好。但突然之间,我们的城市就被按了暂停键。我知道,城市周围的乡村也是寂静的,我们国家的大部分地区都是这样的。己亥年的冬天,把它最后的时日,以这样冷血的方式,展现在国人面前。

现在,我还会想起大寒节气那天,辛劳一年的人们,仍在心意满满地准备年货,憧憬着团圆的新年,规划新春的行程。接下来,钟南山老院士出征武汉;接下来,一切发生了改变。病毒迅速蔓延全国,而我们倾举国之力,对抗着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虽然新年如期而至,人们依然传递着温馨的祝福,但每个人都心头沉重,脸上的悲欢都被口罩挡住。

节气已初定,春风在飞扬。尽管风中还浸满了凉意,但我知道,春风很快会温暖起来。此刻,隔着口罩,我正嗅到了风中的春讯。我已经看见,春的暖意正拂过万千心灵;我已经听见,春的脚步正迈过山河万里。灾难过去,古老而伟大的中华大地上,将再次生机勃勃,国家会再次焕发出无限活力,失去的一切,将以更快的速度被我们拿回来。




春天归来,我与亲爱的朋友相约,待摘下口罩,我们携手笑傲春风,漫步郁郁葱葱、繁花似锦的城市和乡村,尽享和平安定的大国生活。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疴?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也都会健康快乐,像从前一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呼吸,欢快地歌唱。孩子们快乐地追逐,姑娘、小伙儿扬起青春的脸庞,老人们无忧无虑地走在洒满阳光的道路上。祖国处处繁华,人民幸福安康!

虎啸龙吟凌云志,落花流水平常心。希望疫情散去,祖国无恙,你我无恙,谨以我手写我心,祝福中华!

大美春光令人向往,世间的美好,还等待我们去发现。当诸多的温暖和感动蓄成了心湖,于是,从笔尖上就流淌出了这样一首赞歌。

有你们 这盏灯不会灭

高一1班 其其格

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的爆发,令人始料未及。数万计医务工作者驰援湖北,工地建设者不舍昼夜,14亿人按要求自我防护……我们国家采取了前所未有的防控与救治措施。前赴后继的驰援,凝聚多少人的力量;昼夜施工的场面,点燃多少人的希望。有你们在,这盏关乎生命的希望之灯,不会灭。

心电监护仪的报警声渐渐平稳,发出有规律的“滴滴”声。白色的防护服下,是早已被汗水打湿的面孔,紧绷的五官直到这一刻,才缓缓舒展开来。你们冷静、无畏,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曾记否,南方医科大学的千名医护人员,请战抗击新冠肺炎,你们按下自己的红手印,立下铮铮誓言“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钟南山在疫情最严重时,主动请缨,亲自赶往武汉一线驰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你们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你们以令人景仰的学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让战胜疫情的希望灯火,无惧长夜。




烈日当头,戴着安全帽的你们,正有条不紊地工作着。皮肤是久经曝晒才有的酱色,精瘦的双肩上,扛起一根根铁杆。你们协作、高效,以建设者的齐心团结,与疫情竞速。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相继正式通过验收,两座医院在仅仅两周时间内拔地而起,施工现场的监控画面,更吸引了数万网民围观,“中国速度”引发海内外持续讨论。有网民评价称:“10天造出33公顷的医院,就像阿拉丁擦亮神灯一样。”的确,这样的成就,在外国人眼中是不可思议的,因为除了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力量!我想,正是这样的中国力量与中国速度,不辜负每一个生命的等待,让战胜疫情的希望灯火,无惧松风。

小区里,居民正从窗户与来考察的中央的指导小组反映情况,听到居民说“假的、假的”,你们神色凝重,当机立断展开深入调查。你们果断、坚定,以行政者的高度,负责群防、群控。大儒张载曾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在你们身上,我看到了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感。一位欧洲华侨感叹:“国外出了事,政府管不了那么多。但看看我们现在,水不停、电不停、暖不停、通信不停、生活物资供应不停,社会秩序不乱,国家机器运转正常,有条不紊地应对,这在国外是不敢想象的。”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充分展现了中国政府的强大领导能力,让战胜疫情的希望灯火,无惧寒院。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你们依然踏着坚定的步子,去救助生命,去奉献光热。在寂寂长夜中,在萧萧松风下,在深深寒院旁,一双双奉献之手,一颗颗温暖之心,守护着生命与希望的灯火。这灯火,暖暖照人。




感谢王建稳老师的“稳言稳语”和八一国际部微信公众号提供素材。疫情之下,逆行的勇士们,值得最高礼遇!点击“阅读原文”,看各地如何迎接英雄凯旋!



云端辩论 在线学习谁主导

八一学子参加《少年双声道》云辩论赛

END

文/ 丁童心 孙语悦 其其格

      王建稳 丰泽坤 毕清淇 

图/ 摄图网

编/ 周晗宇


欢迎关注北京市八一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

请长按二维码识别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整理,由网站团队(微信公众号搜索:北京小学学习资料)排版编辑,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https://img.jzlt100.com/uploads/files_user49/question/5ec64705177d8154134.png


扫码添加“家长论坛”微信好友(微信号 16619908263

获取北京中考真题、北京各区初三一模、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汇总

咨询北京小初高作文课程请拨打电话 16619908263 (同微信号)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