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北京高考作文“主人公”:听北斗卫星总装团队负责人如何理解今年作文题?
今天下午,北京高考结束了英语部分的考试。在昨天的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后,围绕今年语文作文题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息。教育圆桌从多位专家处了解到,今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增加了“语言基础运用”板块,全卷字数比往年减少了约200字。“大作文” 聚焦北斗三号卫星,要求考生以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联想和思考,写一篇议论文。“微作文”则要求为疫情期间的快递小哥写诗。值得一提的是,在“语言基础运用”的考查中,还选取了一则“扶贫攻坚”的新闻报道材料。
点这里查看
2020语文作文题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
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有的同学觉得阅读《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大部头”名著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读缩写本或连环画省时省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150字左右。
(2)学校举办“生活技能大赛”,同学们可展示烹饪、插花、做手工、修器具等技能。请你介绍一项自己擅长的生活技能。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150字左右。
(3)请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快递小哥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有形象。小诗不超过150字,抒情文字150字左右。
教育圆桌第一时间独家采访到北斗三号卫星总装工艺团队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吕景辉,作为今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的“主人公”之一,听听他对此有哪些个人的看法和体会,同时他也与大家分享了日常工作中的真情实感。
吕景辉:“建议把时事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写。”
作为“北斗三号”卫星总装工艺团队的负责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高级工程师吕景辉听说“北斗三号”成为了今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感到惊喜又骄傲,因为14天前刚成功发射最后一颗卫星完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这么快就成了高考作文题,“说明自己投身15年的事业真的受到关注”。对于这个作文题,他认为应该从北斗55颗卫星“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申到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点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方能成为点睛之笔。
忆“北斗”生涯:
15年参加过29颗卫星总装
今年41岁的吕景辉,过去15年的青春岁月都献给了北斗事业。他先后参与了北斗系统55颗卫星中29颗的总装工作,还经常要跟随在北京总装完毕的卫星赶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近几年,他带领着一支6名年轻人组成的卫星总装工艺团队,经历过顺遂,也经历过延迟发射的考验。今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前完成全球组网部署。
回首往事,他觉得过去15年好像一眨眼就过去了,但是“自己亲身参与的事业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比较让人服气的导航系统,还是觉得挺骄傲和激动的,算是为国为民做了一点事”。他这么说的时候流露腼腆之意。
说作文命题:
如何理解“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
听说“北斗三号”成为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是在吕景辉昨天下班之后,因为他工作的时候不上网、不刷微博微信,“下班之后才听同事说起”。对于这个作文题目,他思考了一会儿才慢慢对圆桌小编说出自己的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55颗卫星分三种轨道,每颗卫星都有自己的轨道、自己的功能。但它们彼此又不是孤立的,三种轨道的卫星互相通信、彼此连接,共同进行地球上的定位,才能实现北斗整个系统强大的导航功能。
“我记得在新闻报道里看过,先后共有30多万人参与过北斗系统的建设。我和我的团队都是这30万人集体中的一员,就像一颗卫星在整个北斗系统中一样。一个人不可能独立做到,必须是一群人团结协作,才能做出这样一个复杂而巨大的工程。在此基础上,就像55颗卫星‘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我们这个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作用,秉承航天人‘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北斗才能最终组网成功——我想其他事也是一样。”吕景辉说。
举实际案例:
总装过程中有讨论有争吵
吕景辉给圆桌小编举了一个例子:在卫星总装现场,除了他们这样的工程技术人员,还有一线操作人员,他们的工作是与工程技术人员合作,把对卫星的设计变成现实。其中有一位特级技师田占敏,退休返聘后继续在航天岗位发挥余热,他在工作中总是能想方设法地解决具体问题。因为设计出来的方案与实际操作难免存在偏差,在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就经常会想出点子来解决难题,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不断与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沟通。
“我参加北斗总装15年,就和田师傅共事了15年,每天都在一起工作。”吕景辉说,“我们既要从各自的工作要求出发,也要互相配合完成共同的工作目标,有讨论、有争论,甚至吵过一次架,但大家总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最终结果是讨论、争论、吵出了解决方案——我认为这就是团队成员各自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又协同合作。”
探讨写作思路:
建议写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基于这样的认识,吕景辉认为,这篇作文可以从55颗卫星“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申到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既要点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作用,也要写出个人在集体中的位置、关系,强调个人在集体中发挥好自己的岗位职责,才能在有意义的事业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吕景辉参加高考已经是22年前的事了,他记得当年的作文题也是议论文。身为工科人,他坦承写作不是自己擅长的事,但他认为,议论文要想写好,关键不是有多么华丽的文采,而是“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就像今年北京作文要求一样:“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常与时事相关,而十八九岁参加高考的年轻人往往缺乏具体生活体验,不一定对时事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吕景辉的建议是:平时多关心时事,多收集有关材料,把时事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加深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论据。
下面是专家解析作文时间
01
大作文考 “北斗三号”
考查考生语文积累水平与思辨品质
今年高考语文大作文仍然是“二选一”,篇幅要求不少于700字。第一道大作文题聚焦北斗三号卫星,要求考生以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联想和思考,写一篇议论文。第二道大作文题以“一条信息” 为题,要求考生写一篇记叙文。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特级教师何杰介绍,大作文题中的议论文,命题素材取自当下最新科技发展,并由最新科技发展引发考生对社会、人生等诸多方面的思考,体现出立德树人要求与核心素养立意。题目要求考生对北斗天网卫星“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展开联想和思考,切口小,空间大,使考生能够上手又可以充分发挥。既考查考生对国家发展的关注意识,又考查考生语文积累水平与思辨品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宋声泉也表示,第一道大作文很符合学生青春期的心理,也有话可谈。
大作文题中的记叙文,针对现代社会特别是课标中对于媒介素养的要求,以“一条信息”为切入点,要求考生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体现出对考生观察、体验生活能力和叙述描写技能的要求。考查内容与考生生活密切相关,便于取材,情境真实,利于考生现场发挥。“第二道记叙文作文题可写空间很大,和生活相关,限制性小,可以出高分作文,容易写出真情实感。”宋声泉说。
02
“微作文”为疫情期间快递小哥写诗
大多数考生“有话可说”
“微写作”方面,也与往年一样为“三选一”,内容分别为对《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名著阅读认识的议论,介绍自己的一项擅长的生活技能和为新冠疫情期间快递小哥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何杰介绍,微写作中名著阅读的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名著阅读价值的思考,引导考生对于名著阅读拥有正确态度,同时考查了考生思辨能力和论述能力。生活技能介绍的题目则响应中央关于劳动教育的要求,体现出培养劳动精神与劳动能力的价值导向。
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快递小哥写一首小诗或抒情性文字这一题目,直接取材自今年重大事件。快递这个与每个家庭密切相关的职业,考生作为深受其益的社会群体,大都有话可说亦应有深切体验。试题要求为快递小哥写一首小诗,亦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真实情境中应用学科能力的导向。
03
语文卷增加“语言基础运用”板块
全卷文字阅读量减少200字
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介绍,今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加强素材情境与社会现实、个人生活和学科特点密切贴合,注重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重视试题的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强调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拓展考生个性化、创造性表达的空间。
“今年语文的复习难度比去年要难,《论语》和《红楼梦》增加为名著必考,无形中加大了考生的复习量,但在命题上充分考虑考生实际,整个卷子的字数比往年要减少了200字的阅读量,经过计算,学生的书写量与往年一致。所以,很有利于学生作答及学生的发挥。”何杰介绍。
专家提到,2020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增加了“语言基础运用”板块,试题从虚词用法、近义词辨析、句子基本结构、语篇衔接等角度设问,较为全面地考查了考生的语言基础运用能力。增加此板块,可引导中学语文教学注意提高考生正确、规范使用母语的能力,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
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还表示,今年语文卷还引导考生关注个体对社会的责任与价值,培养家国情怀。例如,多文本阅读的考查,选择了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背软着陆,取得了“人无我有”重大成就的相关材料。语言基础运用的考查,选取一则“扶贫攻坚”的新闻报道材料,引导考生了解和关注国家迈进“小康”社会的步伐和取得的成就。
文字 | 北青报记者 雷嘉 武文娟 刘婧
供图 | 受访者提供
编辑 | 菲菲酱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