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志愿,我段子李对高考作文也是认真的
一家之言罢了。
每年高考第一天,报名志愿咨询的家长都穿着旗袍送考去了,也没什么数据需要整理,我都会守着屏幕刷新有关作文题目的消息。
早年间各省自主命题最红火那些年,作文题目也多,段子手们拥有特别好的素材,够热,够多。但是其他科目不会这样,原因很简单,高中毕业那么多年,能看懂的只剩下作文题目了。
最近一两年全国卷一统天下,除了新高考地区和直辖市,基本都用全国卷,作文题目少了很多,感觉段子手对吐槽题目这件事情也不太热心了。也可能是“段子”文化这两年也不那么火了,大家更愿意看搞笑短视频,而不是段子,是的,移动互联就是这么改变我们生活的。
今年有四个地方实行的是新高考,京津本来都是自主命题,波澜不惊。山东和海南考的分别是全国新高考I、II卷。一般情况下,全国卷的题目更四平八稳一些,毕竟要照顾的考生人口更多,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也更不平均。而独立命题的地区,一般来讲都有一些符合地方特色的出题思路。
例行的,一个个都说说,北京卷算是我耕耘的主场,放在最后。
坦白讲这个题目对我这个传统的理科生不太友好,材料最后来了两句文言,虽然读完了理解起来没什么压力,但是看到这种非自己所学科目“历史”类的材料,还是会哆嗦一下。
题目问的很明确,要求写发言稿,说一下自己对哪位的感触最深。虽然材料最后给三位都加了一句历史上的评论,但材料本身明显对鲍叔的描述着墨更多。
这里就有下一个问题了,如果对历史非常有积累的学生,完全可以在发言中多多介绍自己选定人物在历史中更多的材料,那么这个作文题,是否对理科生就不够友好呢?
好在全国还是分文理的,考生哪怕仅就材料本身,也是可以发展出很多观点。
这是一篇稍微提及了一下疫情的材料作文,开头还引用了名人名篇。要求考生写的是演讲稿,但是主题私以为太过宏大了。
这里必须说一下全国II卷主要的省份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等地。经济在全国并不算突出,传统上我们会说,当地的考生,可能眼界没有东部沿海地区那么宽广,那么这种略显宏大的题目是不是有点问题呢?
不,我思前想后,觉得宏大的主题从命题角度上,更能平衡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而且从指导未来教学的方面,要求同学们需要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能只是盯着习题集刷题。
其实突如其来的疫情,可能让很多地方不得不大踏步的进入了线上教学的未来模式,不管同学们怎么想的,老师们怎么认为的,互联网就是已经入侵了传统的教学生活。与其严防死守,不如拥抱世界。
整体上,全国3套卷子覆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递减的。所以一般全国III的题目都波澜不惊。但是今年是写信,还是写给高一同学的信,我觉得是有惊喜的。
惊的部分是,都什么年代了,还要写信,这个我个人觉得,并不妥当。
喜的部分多一些,因为作文毕竟是有感而发的才最好,相比于和生活略微脱节的宏大叙事,写点自己的感悟,写给师弟师妹们临别的赠语,才是听从内心召唤的写作。
至此,全国卷三套的题目分别介绍完了。但是如果摆在一起,我有一些奇妙的发现,三篇题目分别从时间、空间、心灵,三个角度选取了材料,都具备一定的距离感,写春秋时代的人物,写给全世界青年的话,认清无法完整的自己。我觉得考生们可以把这种命题的思路,适当代入自己平时写作的思路里面。一个材料,是否可以从时间、空间、心灵三个维度去做延展。一方面打破无话可说的窘境,一方面让思维有迹可循,不至于跑题太远。
山东第一年新高考,其实只有山东用这套卷子,但是并不叫山东卷。估计明年会有新的地区加入这个阵营,我们到时候再说,今天只说作文题。
高考开考前我说,疫情是个很负面的话题,应该不会被拿来命题,但是我错了。当然了,作文题目一定要是积极的,正向的。所以我们看到材料里面满满的正能量。
我觉得,今年曝出的各种顶替事件,对考生来说,多少会带来一点消极的影响。所以山东需要一个特别正能量的开头,让考生们恢复专注。我觉得,这篇作文,做到了。
但是疫情这个话题,我觉得考生在各种练习中一定准备过材料,做过准备,所以我真的不觉得这是一个好的题目。
另外,我以一个成年人的视角看这道题,如果我写道,我的母亲就是抗疫一线的医生,我和她的距离很远,但是她为我树立了最好的榜样。这种内容算不算泄露个人信息?如果算的话,那我的母亲就是医生,这是我对这场疫情最深刻的体会,为什么不让我写?如果不算的话,我这么有正能量的内容,会不会收获阅卷老师的同情分?
那我再以一个鸡贼的成年人视角,故意写这种一线的经历,我爸爸是外卖骑手、我舅妈是教师,在文中故意卖惨以换取同情分。能容得下类似内容的作文题,真的是好的作文题吗?
新高考二卷理论上这次只有海南考了,题目很有海南岛的海风味。旅游城市嘛,免税特区嘛,笔者昨天还看到一篇网络文章,介绍的是海南卫视旗下的旅游卫视,各种时尚前沿、文化青年。
相信很多海南岛的同学是来大陆旅游过的,但是我觉得一定也有人没出过岛吧,所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也是不错的选择。甚至说,介绍自己的家乡,才是最熟悉的,最合适的选择。
海南教委鸡贼啊,一个题目免费征集了上万篇介绍海南岛风光美食人情的文章,给自己省结结实实的打了一次广告,超值!
天津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城市,我说的当然不只是相声有意思。它本是个海港,充分的贸易自由本来是优势,但是后方就是首都北京,那些年如果太开放了就怕洋鬼子直逼京城,这些年被北京人才虹吸效应影响明显,有点尴尬。
如果说这次谁家的作文题最没特色,恐怕就是这个“中国面孔”了,考生们什么都能写,但是仿佛又被2020年春天限制了。这个春天除了口罩和上网课,同学们见过多少中国面孔呢。
所以只要平时有不错的范文积累,找一篇写人物的,看看能否和时事做一些结合,就可以成文。这种容易套用的题目,我个人是坚决要给差评的。
好像去年上海卷的作文就很出挑,今年也是。我们都知道这个意外可以特指今年的疫情,也可以指这世界上的所有事情。
而人对外部事物发展的主观影响力,与外部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当然还有意外的到来。这个本就是一个充满哲学思辨的题目。但是我们的同学们,真的好好上过哲学课吗?
也许全国范围看,哲学课确实不太符合国情,但是上海作为我国经济第一市,那句歌词怎么唱的来着,海岸线像一张弓,长江是千百年未射出的梦,那上海就是箭头啊。对考生们写作的深刻度带来一些要求,我觉得是非常好的尝试,这个主题本身也非常符合我们所处的这个充满意外的当代世界。
浙江也是新高考地区,只不过一直自主命题,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嘛,我个人支持。
这个话题是每个考生都正在面对或者即将面对的切身问题。我先给这个题目点一个大大的赞。
我回忆这些年碰到的作文题,有讲传承的,有讲孝道的,好像真的没有一个是探讨个人追求与家长期望冲突的。当然也可能是我比较孤陋。
现在高考的同学们完全出生在新世纪,他们的父母以70后为主,都算得上是共和国改革开放与腾飞这种历史大事件的见证者。年轻的家长们往往也更开明,尤其是浙江经济活力更强,开放程度高。家长们可以更多的包容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当然也更能接受这种带有点挑战父母权威地位的作文题目。
这种两代人的冲突,很多孩子写进了日记,这次高考给了他们直抒胸臆的机会,不错。如果我是阅卷老师,我特别愿意给那些说了真话的孩子高分。
江苏一直都是高考改革的排头兵,作文题目我觉得也很接地气。
这个话题看似需要考生必须有很深度的互联网体验才能写好,但是事实上我们接收信息的惯性就是我们已经认定的事情。比方说有的学生喜欢一个老师,认定以后会一直学习这个科目;或者初中时候认定自己擅长物理,到了高中也会继续选等等(生活中的例子更多,我只说和高中学习生活的两个)。
应该说这次作文题目很多地区都有提及互联网相关的内容,我觉得我考前押题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
我当时猜题的思路也很单纯,就是觉得要有一个正能量的话题,有一个居家学习都能接触到的事物。所以我最后把题目放在了学习本身和互联网上面。
北京卷要多说两句的。过去一些年,北京的题目几乎一定是高层的五四演讲,“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你一定听说过。于是我个人有一个判断,高考成卷应该在考前一个月左右,几乎就是青年节刚结束,题目就敲定。但是去年习大大和青年们说了太多的话,不好筛选,最后出了一个“文明的韧性”。今年高考延期一个月,再用五四的话题有点过时,因为模拟考会有老师教孩子们相关的作文怎么写。所以在六月初,我也在关心有没有与青年相关的大新闻,感觉没有特别契合的。
今天一看作文傻了眼,北斗组网,咱们的长征火箭是6月23号发射成功的。那么也就是说,存在一种可能,高考作文的确定时间,有可能仅仅在开考前半个月确定。即便是命题老师看到新闻说原计划16号发射,那定稿的时间距离高考也仅仅20天。
也就是说,再准备高考作文题,一个月、20天、半个月前刚刚发生的大事,都有可能是题材,可以关注一下。当然了,不刻意准备也无所谓,因为题目为了尽可能公平,一定会照顾那些忙得没空看新闻的同学。
另一道是“一条信息”,这个和江苏卷有点像,不过江苏卷只说了积极的部分,北京卷提到了辨别真伪。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篇记叙文。唉,记叙文不好写啊。不过考虑到允许展开联想或者想象,那确实给了富有创造力的考生很大的空间,可以构思一个小说,比方说开头先来一句,滴滴,“有内鬼,终止交易”,妥妥的大片既视感,不过这么说好像更考验学生的能力了。
好了,例行的,每年把高考作文都梳理一下,今年终于写完了。
部分小细节可能未经核实,但是我个人对于这些题目的感想都是真的。想看去年的我也附在后面,大家自己取用吧。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