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海淀爸爸,凭什么佛系?
点击领取>>>北京小升初语数英笔试面试真题、分班考真题、简历模板
文 | 胖爸爸
可能是小升初的原因,这段时间的文章稍微有点鸡血,然后,就有个别心理不够强大的朋友坐不住了。有说我贩卖焦虑的,有威胁要取关的,更有的人以一种哀其不幸地口吻说:哎,怎么连你也不佛系了?
what?
是哪篇文章让您对我有这么大的误解?
我一个海淀爸爸,敢佛系?
我说的佛系,是结果佛系;
我说的结果佛系,前提是过程努力。
在反对的声音中,还有一种看上去颇为高大上的,他们的口号是“素质教育”。在他们眼里:谈应试谈奥数谈KET/PET就不是素质教育,就是应试教育;谈琴棋书画静待花开,才是素质教育。
这恐怕是“素质教育”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01
曾经的职业经历,让我习惯在发言之前,先梳理一下政策。这部分内容可能稍微有点枯燥,但是我强烈建议大家认真看一看,因为其中有些细节,很多人关注不到,但是很重要。
“素质教育”作为一个专有名词,首次出现于中央文件中,是1994年8月3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请注意,这并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大一统的教育文件,所以,由它占据这么重的历史地位,其实还是挺有趣的一件事。
详细内容可登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查看
关于素质教育,更有份量的文件是1999年6月1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是一个极具前瞻性的框架性的文件。时至今日,关于素质教育的很多基础说法,还是从这里来的。比如,把素质教育具体化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而且,回看20年前的这份文件,很多问题到了现在……仍然是问题
详细内容可登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查看
截至目前,最新的文件是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这里面承接了上一段的内容,第一次旗帜鲜明的明确提出“五育并举”,也就是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这算是给“素质教育”下了官方的定义。
详细内容可登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查看
OK,体现我专业性的地方来了。时过20年,你关注到上面两个文件的差别了么?
我相信不常读文件的人很难注意到这一点。20年文件的标题直接说的是教育,20年后则聚焦为“义务教育”。
这有什么区别么?
这!区!别!大!了!
义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个阶段。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也就是从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现在叫九年级)。可以这么谨慎理解,素质教育是对义务教育的要求。
这件事不是孤立的,而是法定的。
此处又要提问了!
你知道我们有几部关于教育的法么?
一部?
No!
除了一部管总的《教育法》,还有六个单行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教师法》《学位条例》。
这些就当科普了,没那么重要,重要的点在于:“素质教育”只在一部法律中出现过,那就是《义务教育法》!
详细内容可登陆中国人大网查看
跟着胖爸学过不少政策的你,有没有意识到什么?这意味着,虽然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始终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但是,素质教育作为一个教育方针,更适用于义务教育阶段。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从中考开始,所有的孩子将面临第一次分层,然后高中,还有高考作为第二次分层。
再把话说明白点:应试,很多人躲不过。
02
了解了素质教育的来龙去脉,我们再来说应试和素质的关系。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我们的任何文件中,都不曾出现过应试教育这样的字眼。某种程度上,它其实成了教育体制缺陷的背锅侠,仿佛所有的问题都是应试教育带来的,仿佛解决了它,就解决了所有的教育问题。
荒唐至极。
应试这两个字原本是中性的,有考试,自然有应试。以应试为目标的教育,原本也没有那么可怕,毕竟那些希望通过中考选拔的人,希望通过高考的人,需要围绕这一目标,做很多努力。就好像成年之后,考试也一直是如影随形的存在。
据我观察,没有几个人喜欢考试,但是,出走半生总该明白,我们不喜欢的事,很难完全拒绝。
适应,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当然,你可以特立独行,一直不适应,我钦佩这样的人,并且送你四个字:有种,命硬。
一旦我们意识到,应试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遮蔽在应试教育这四个字上面的负面情绪,就可以逐步脱离。
然后,我们再来看素质教育和应试的关系。
前面说了,素质教育分为五个维度,这其中可以直接和“应试”产生联系的,无疑是智育,体育,美育。虽然德育和劳育也很重要,但是,对于综合性选拔来说,很难测试。所以,你就知道,为什么会有知识性测试,为什么会有文体特长生考核。
理清楚这些事,我们再来想这样一个问题: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矛盾的么?是对立的么?
显然不是。
应试的这些领域,原本都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如果非要说区别,素质教育是过程,应试是其中一个结果。
很多人之所以对素质教育有盲目的期待,对应试教育有天然的抵触,除了认识上的误区,还有一种可能:惧怕结果,又不愿意付出过程。
一个会应试的孩子,素质就不高么?或者说,素质高的孩子,应试就不行么?恰恰相反,我见过的海淀牛娃,那都是样样行的。
别拿素质为应试教育遮羞,也别让应试为素质教育背锅。
03
再来说一下很多人关注的琴棋书画,这方面我是写过论文的,有兴趣的可以回复“兴趣班”,一键直达。
其中,有一个观点:绝大多数孩子,最值得发展的兴趣是学习。这句话确实是基于应试的目标说的。因为高考时,走文体特长生的,终究是少数派,而且这条路一点也不比全科高考容易。
因为一个项目,要能发展为特长,需要兴趣,天赋,以及时间和金钱的巨额投入。体育生有多苦,艺术生有多烧钱,大家一问便知。
如果孩子没有对应的天赋,也没有经过检验的真正兴趣(这个我也写过识别方法),家里也没有矿,未来的目标还需要中考高考,那么从一开始,就不要任性的把琴棋书画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当然这句话的意思,也不是说,给孩子报各种班是错误的,美育体育劳育是不重要的。只是在心里要有个数,这种所谓的“素质教育”,目标在哪里,程度在哪里。
更何况,识字看书也是素质教育,接触英语也是素质教育,数学启蒙也是素质教育,这都是智育的范畴。老祖宗说,凡事讲究平衡。如果孩子把学前时光都用来吹拉弹唱,就要接受将来上学后,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在智育方面有所欠缺的结果。
毕竟,都是资质差不多的孩子,谁能逆袭谁呢?
有人说,你看国外教育多好,练个帆船,就能进哈佛。这就纯粹是逻辑混乱了。那种以升学为目标的文体特长训练,才不是很多人口中的素质教育,恰恰相反,是极致的应试教育——只不过那些国家的应试评价体系中,文体的占比相对比较高罢了。
那为什么我们国家不选择这样的应试体制,给予大家多元化的机会?
第一,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同。
第二,如果真的贸然转型为这样的选拔体制,那才是普通人的噩梦。很多原本凭智育可以挺身而出的孩子,很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要知道,帆船马术冰球,投入都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
所以,我劝你,与其沉浸于素质和应试的二元对立中不能自拔,不如怀揣一颗素质教育的心,好好准备应试吧!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整理,由网站团队(微信公众号搜索:北京小学学习资料)排版编辑,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扫码添加“家长论坛”微信好友(微信号 16619908263)
获取最新六年级北京小升初语数英笔试面试真题、分班考真题、简历模板!
咨询北京小升初笔试/面试/分班考课程请拨打电话 16619908263 (同微信号)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