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5G+VR 为学生未来成长赋能——北京市首个5G网络下VR教学服务项目落户朝阳实验小学
点击领取>>>北京各小学1-6年级期末真题试卷及解析 复习资料汇总
“下潜”海底,与海洋生物亲密接触;“飞上”太空,探寻太阳系的奥秘;“化身”食物,感受人体消化的过程,“进入”火灾现场,体验如何从烈火中逃生……随着5G时代的来临,这样的学习在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正成为现实。日前,北京市首个5G网络下VR教学服务项目已在朝阳区实验小学幸福校区投入使用,学生们戴上VR眼镜,就能在全景视频中“游历”,开展沉浸式学习。
未来社会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迎来了一次又一次深刻的变革,从粉笔、黑板到多媒体,再到智慧教育交互屏,技术的不断改变和进步,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随着5G时代的真正到来,VR课堂教学正逐步成为当下创新课堂、创客教育等多种教学环境的新形式。借助5G网络及VR移动终端设备,可随时随地地给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虚拟化学习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的多维空间中自由想象、创造、探索,用科技为学生的成长赋能。
据介绍,项目组结合国家课程标准及学科目标,已经基本建成了5G+VR应用资源库,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便捷地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服务教学人,让学生在课堂中便可体验多种、多形式的学习场景。
VR教育资源库里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朝阳区实验小学各教研组已经开始系统梳理各学科可利用VR开展教学服务的知识点,并结合教学的需求,匹配合适的VR教育资源。每位教师可以登录自己的账户,建立自己的学科教学资源库。目前,学校已经全学科完成了的VR教学应用的课堂活动,例如在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数学《确定起跑线》、英语《植物生长》、科学《认识太阳系》、音乐《曾侯乙编钟》、美术-《梵高 星月夜》、综合《人的耳朵》、《耳朵结构》等课程中使用了VR教学,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校还尝试在跨学科主题式教学中运用VR技术开展教学,围绕“星”这一主题,科学和美术学科教师协同开展教学活动。
5G+VR教学服务项目很好地解决了很多传统信息技术及教学方式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对于抽象或微观知识有了更加直观和全面的认知,打破传统教学设施及环境的限制,助力智慧教育发展。而资源库里的各种灾害、事故等教育资源,可以让学生体验更加生动的安全教育。
朝阳区实验小学科技教师闫晓娜介绍,以往的科学课中,一些像太空、月相成因等宏观知识、人体、霉菌等微观方面的知识点,只能通过照片或视频进行教学,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而一些空间想象力弱的学生就难以理解。而有了VR设备后,学生们可以身临其境去感受,变脑力想象为视觉直观,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习变得更高效。
朝阳区实验小学幸福校区王晓松主任介绍,在课堂上,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大屏展示3D资源进行教学展示,还可以及时通过5G网络分发资源到各个学生VR终端。方便、快捷、及时的分发,使得课堂更加灵活。目前学校已经实现了5G网络的全覆盖,配备的80台设备,基本可以满足教师的日常教学需求。依托5G网络,师生可以在学校的各教室、操场、等区域进行使用,教学场景不受空间制约。教师在课前只需要在校园网上提交使用申请单,就可以将VR设备带入普通教室或专业教师进行教学。
王晓松主任介绍,学校使用的VR设备可以进行调节,最高可以满足800度近视的学生裸眼观看。针对学生的视力健康问题,5G网络可以有效解决VR视频资源的卡顿问题,让学生在观看时基本没有眩晕感。同时,学校也规定了学生每天观看VR视频的时间。
朝阳区实验小学的5G+VR教学服务项目已经实施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师生对此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VR可以提供深度的数字化学习体验,引导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复杂或抽象的学习和探索的场景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降低真实实验室意外风险,为现代教育变革及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助力。
朝阳区实验小学校长陈立华认为,5G+VR教学服务项目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必须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进行备课、教学,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快速使用海量VR教育资源及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设施及环境的限制,增强了课堂的实效性。同时,新技术的出现,让学生在虚拟的多维空间中自由想象探索,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成长赋能,为学生的未来奠基。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整理,由网站团队(微信公众号搜索:北京小学学习资料)排版编辑,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扫码添加“家长论坛”微信好友(微信号 16619908263)
咨询北京小学期中、期末课程请拨打电话 16619908263 (同微信号)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