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二作文:舌尖上的认同感

 点击领取>>>小初高作文写作全攻略+技巧+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资料

汪老有句妙语:“他乡的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只一句,便让他老家高邮的咸鸭蛋脱颖于“四方鸭蛋”,独冠天下。


       其实汪曾祺先生倒不是在故意贬低其他地方的咸鸭蛋,而是对家乡高邮咸鸭蛋的认同感太厚太浓,以至于一食他乡咸鸭蛋就失去了韵味。


       这种舌尖上的认同感往往来自于故乡。某一地域的人都会有某一特定的嗜食的偏好,这便是最浓厚的舌尖认同了。川黔湘赣嗜辣,北人爱生葱生蒜,苏州无锡喜甜。便是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常想,大概最早的乡人并没有偏爱,只是一方做法不同,习俗不同,抑或是特产相异,让人习惯了,像烙印在舌尖,便形成了牢不可破的认同感,从此家乡的年轻人走南闯北,忘不掉家乡的那道独特的佳肴。


       虽如此,但汪老也说过:“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并不是烙上了家乡印记的味蕾,便再不能分辨他乡的美妙味道。这种认同他乡味道的浓厚程度或许不比对家乡味道的认同程度,但往往是别有一番滋味,一时间给人以新奇的感观冲击,从此也能把认同感牢牢记在心里。一次汪曾祺先生与河南人吃饭,看他们吃油饼就蒜,他自己试了试,果然“另一个味儿。”于是认同建立在了心里。后来他回到家乡,接连吃了几天鸡鸭鱼虾,吃腻了,便跟家里人要了一碟葱,两头蒜,下一碗阳春面,一时吃的爽快,而家里人见他竟吃葱蒜,都大为惊骇。这样的,对他乡味道的认同,或许也能让自己的味蕾不总是那么单调。


       对家乡味道的认同感,便把家乡的记忆一并恪守在心中,这是对家乡认同感的意义,而对他乡的味道的认同感,便让生活变得多彩丰富。二者实在不可缺,但二者实在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一如淮阳名菜“狮子头”,猪肉肥瘦各半,细切粗斩,再用手抟成球,入油锅略炸,再捞出放入水碗,加酱油、糖慢火小煮,煮至味透,盛入盘中,松而不散,入口即化。而传至北方,有了“四喜丸子”,又接着北方人的喜好做成小珠一般。而到了我们家乡,不南不北,便大小相宜,甜咸相和,每逢喜宴必有此一道“喜肉丸子”。如此一来,认同感便在差异之中竟放得大了,变得宽了。可见味蕾的认同并不只是认同家乡的味道,再因独特而认同他乡的味道,其更宽广的意义,在于对四方之味的认同。


       还是汪老说的好:“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该这样。”是啊,舌尖的认同宽广了,目光所及处,文化的认同不也能更有包容力了吗?

人们懂得用五味杂陈形容人生,因为懂得味道是每个人心中固守的乡愁。

https://img.jzlt100.com/uploads/files_user49/question/5ec64705177d8154134.png






扫码添加“家长论坛”微信好友(微信号 16619908263

获取小初高作文写作全攻略+技巧+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资料

咨询北京小初高作文课程请拨打电话 16619908263 (同微信号)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