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送到课外班,仅仅是让孩子学知识来了?



记:有很多东西,比学知识更重要。

昨天发了个俩学校超常项目落幕的总结性文章,结果留言区问的最多的是:秋季课外班怎么上课……

说实话,秋季课外班怎么上,泽哥说了也不算啊,国家有方向,当地有政策,机构有举措,作为家长,等通知就好了。

但泽哥今天想聊聊的是,除去在课外班能学点课内学不到的知识外,还能在课外班学点啥?

有这个想法,主要是因为泽哥班上有两个小孩每节课都坐同桌。其中一个小孩A来的比较早,到了之后会先开始做今天的题目;而另一个小孩B来的晚一点,通常是卡点进教室。而每节课,小孩B都会和小孩A单方面进行比赛,一比每道题做对正确与否,二比做题速度,不得不说,还真互有胜负。而当B领先的时候,B还会拿出暑假作业写上两笔。颇有泽哥小时候抓紧一切时间的风范。

后来我问B:你在学校也这么比么?
结果B说:不比,因为没人能比得过我。

其实,故事讲完了,今天想要说的也就说完了。

上课外班,确实能学到不少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在课外班,孩子能碰到一群和他有相同爱好,水平相当的小伙伴。不是说校内碰不到,而是校内要想碰到,需要很多机缘巧合才可以。但在可以自己选择的课外班,身边的小伙伴们很容易就和自己有着相同的爱好。甚至即便不说学习,从二十年前的弹尺子,到十年前的叠烟盒,再到今天的弹笔,基本都是先从课外班风靡起来的(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学校里不让,但课外班就没有这个禁忌)。

从古代的孟母三迁开始,我们都知道,孩子,是需要有一个好的环境的。我相信,很多家长不接受孩子不上高中,不一定是因为觉得学一门手艺有多么的不好,而是觉得不上高中,就容易和一些“坏”孩子混在一起,从而学坏。我们择校其实也是同样的目的。选好学校,其实不是选学校的名气,甚至可能也不是选学校的老师,而是在选周围的同学。在有的好学校中,老师起到的更多的是引路人的角色,帮助孩子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而不仅仅是教知识的角色,学知识,孩子自有办法。

引进来,走出去,这对于孩子的学习也是同样有效的。有一句话是:宁当鸡头不当凤尾。如果是只在鸡头和凤尾中选,那无非鸡头有着很多优势,但如果是鸡头和凤身子呢?我认为应该选凤身子。孩子一直不走出去,只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称霸王,容易丧失斗志,也容易因为受不到挫折,从而在今后受到挫折时容易一蹶不振。当在自己所处的这个环境中能够名列前茅时,这时应该换到个更高的环境中,受一下刺激,有的孩子可能能够持续“升级”,有的孩子可能“升级”到某个阶段就停止了,但这都比停留在自己比较舒服的那个阶段收获要大。

所以,不要仅仅把课外班当作学知识的地方,而把他当作给孩子展示自我的一个平台。环境是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当孩子处于不同的环境中时,会展示出不一样的自己,可能能够给家长一个惊喜。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