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会降价么?
贼老师,你不是说学区房没用么?那你当然认为学区房会升啊~
学区房和公民同招
学区房=屠龙之技
学区房,到底要不要买?
有没有用和价格高低有什么关联么?
事实上,公民同招之后,最紧张的就是那些“牛校”。比如上海著名的华二初中。
在他们自己的公众号里,华二明确说了:怕你不来,怕你乱来。
什么意思?
怕好的不来,怕差的乱来。
这种焦虑的心情丝毫不比那些焦虑的家长要显得不焦虑。
看看人家的师资,看看人家的家长资源,最后直接量化,家长什么学历水平,家里有没有钱,孩子资质怎么样,总之就是各项抓各项都要硬的感觉。
然而名校自己是看得很透的,没有优质生源,自己啥都不是,优质生源得不到保障,牛校那还是牛校么?
毫不夸张地说,上述条件都满足的孩子们凑成一个新的学校,换一拨中等水平的师资来教,三年后这个学校会一炮而红,这些毫不起眼的老师会涌现出一批名师的。
反过来,你这批有清北背景的师资,教一堆平平无奇的学生,三年后得到评价大概率是清北毕业的老师也不过如此。
——当然,强强联合的效果肯定好,这是毋庸置疑的,只是根源在优质生源,这个必须要弄清楚。
华二的这篇大实话遭到了网上的一片痛骂,因为过于赤裸裸的真话刺痛了很多人:原来娃不如别人的根源在于自己比不过其他娃的家长。真话总是难听的,迫于网上的压力,华二删掉了这篇文章,但是事实放在那里,往往是经济条件优渥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更重视,那些能咬牙买学区房中只有少数是抱着把孩子往好学校一扔了事的想法,大多数在课外对孩子教育的投入远高于一般家庭。
当用经济手段来决定受教育的水平,那就离阶层固化不远了,所以这种格局必须改变。
全国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地方无疑是北京,北京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地方又在西城,可以这样说:西城的入学政策决定了全国学区房的命运。
事实上,西城区刚出台的关于学区房的政策,看起来确实是想把学区房的房价给压下去:从2020年7月31日起将执行多校划片政策。
原来你户口在哪个小区,你就能上对口的小学,但是现在的话有可能会去其他的一般小学,这个政策的目的性之强,简直不能再明白了。
结果西城区的学区房应声而。。。涨。
是的,你妹看错,而且是量价齐升,因为在7.31前在西城买房落户,就还能享受最后一波红利!在5.4到5.5之间,宏庙小学的对口小区丰汇园已经成交了三套千万元级的学区房,最高单价超过25万一平,看到这个数字,我看了看自己的银行卡余额,默默地掉下了眼泪。
当然,现在西城区学区房火爆的景象也很好理解,毕竟大家都在赶末班车,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其实都是小问题,钱是王八蛋,花完了咱再赚;挣钱不给娃用给谁用?在这一条条口号的刺激下,一天之内成交三套千万级的老破小真的是太正常不过。
那么大限过了呢?
7.31以后,西城区的房价会应声下跌么?
帝都的情况不好说,我们来看看魔都的盛况。
我们预想中的民办学校招生的热度会急剧降温,事实证明,放手一搏的老母亲的狠劲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面对有可能落到很差的地段初中的风险,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参加摇号。
根据现在的锁区政策,区内的适龄儿童都有资格参与摇号,扩大了参与度,于是最有可能出现的局面是原来的学区房的涨幅减缓、停滞甚至会有所下跌,但是全区的房子都可能上涨。
同样的,北京的幼升小的新政也会导致这个结果:既然原来只有两三个小区才能进某牛小,现在扩大到六七个小学都有机会,你说涨不涨?
1%的机会就要付诸99%的努力,这句话用来形容为了上名校的学生家长再合适不过。
何况由于政策的导向和房产商长期的讲故事,学区房的概念深入人心,很多时候家长买了学区房,捎带手也是投资:孩子顺利进入名校最好,就算进不了,过几年吧学区房一卖,大几百万到手,实在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说学区房是庞氏骗局可能过了点,只不过这一棒一棒下去,不知道谁是最后接棒的呢?
咨询北京小学、初中、高中精品课程请拨打电话 16619908263 (同微信号)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