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上海市教委明确了!上海中小学发布开学提醒!附“收心锦囊”→

新学期校历收藏


本市中小学统一于2024年2月19日开学,6月28日结束,全学期共19周。暑假从7月1日开始,8月31日结束。


图片


事关寒假作业和开学


上海市教委明确了!


各中小学不得以寒假作业是否完成

作为新学期注册依据

开学2周内不得组织纸笔测试

不得随意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近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春季学期“安全教育周”活动的通知,2024年春季学期开学在即,将继续在开学第一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教育周”活动,强化安全教育,细化安全管理,防控安全风险,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图片图 / 上海教育网站


持续开展“安全教育周”活动

组织收看《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第十三季)电视公开课。该季公开课首创沪喀合拍新模式,聚焦沪喀两地共同关注的学生安全主题,围绕学生欺凌综合治理、网络安全、疾病预防和交通安全四个方面,通过专业讲授、情景演绎、行为示范、现场体验等形式,明确传递“向学生欺凌说不”“谨慎结交网友、不打赏网友”“防范诺如病毒、水痘”“步行、乘车安全”等知识技能,是中小学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生动一课。该季公开课将于2024年2月18日(星期日)18:00在上海教育电视台播出,各中小学要通知师生员工准时收看,倡导低龄学生家长陪同孩子共同观看。学校可在开学后适当时间,在校园里安排回放,提高安全教育覆盖面和普及率。


开展疾病预防教育。春季是流感、手足口病、诺如病毒等流行季节,各中小学要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师生员工疾病预防知识技能教育培训,提高师生员工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引导师生树立树牢并践行“健康第一”理念,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要加强营养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日常防护等方面教育引导,指导师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开展常态化安全教育。要按照《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本市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行为指南教材内容,针对区域实际和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交通安全、火灾防范、治安防范、运动安全、网络安全等针对性安全教育。要强化学生上下学时段步行、骑行和乘车安全教育,指导学生遵守“一盔一带”要求。要开展校园突发火灾、暴力入侵、地震等应急演练,校车使用学校要开展校车突发事件逃生演练,寄宿制学校要开展住宿生夜间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各中小学不得以寒假作业是否完成作为新学期注册依据,重申开学2周内不得组织纸笔测试,不得随意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各中小学校要在开学前后至少开展1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提升学生自我心理危机防御能力。认真实施全员导师制,在寒假及开学前后,导师要通过线上或线下等途径,关心结对学生思想、情绪、生活状况,给予学生关心关爱,并视情况通过家访等形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做好重点关注学生的关爱帮扶和心理干预。开学后,要引导导师与学生天天见,做学生的知心人、可信人。要指导学生开展同伴互助,发现同学有异常表现,及时报告老师,做好同学间的陪伴和安慰。


各中小学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学校微信公众号等途径,交流分享家庭教育经验,提升家长识别、应对子女心理问题和危机干预的意识与能力,指导家长在开学前后密切关注孩子情绪心理变化,有效开展亲子沟通,避免与孩子正面冲突。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陪伴孩子多亲近自然、多晒太阳、多运动,元气满满迎接新学期、新成长。学校要做好排摸工作及危机干预,重点关注开学后有异常情绪及行为的学生,予以适切的援助或家庭指导,对需要专业指导的学生或家长,可提示他们拨打962525心理咨询热线和各区24小时心理热线,或到相应心理健康指导机构寻求帮助。


调整作息,制定计划

这份“收心锦囊”请收好



作息调整,让生物钟“归位”

从今天开始请你调整生物钟,每天“早睡”一点,“早起”一点,执行上学期间的作息制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能有效避免在开学之初精神不集中,困倦、散漫等现象。


准备物品,让学习力“到位”

列出新学期所需的学习用品清单,做好物品整理。提前把学习用品准备好。如:书包、笔、练习本、笔袋、笔记本、作图工具等,提升对新学期的期待,满足的滋味、愉快的心情都是激发人的“催化剂”。


积极暗示,让负面情绪“离位”

当你感觉到紧张、烦躁等情绪时,在接纳情绪过后,可以鼓励自己多想想积极的事情,比如又可以见到老师和同学、参加丰富的校园活动、享受学校的美好时光等等。通过类似的积极心理暗示,增强愉悦感,让自己精神饱满地迈进新学期。


制定计划,让执行力“就位”

新学期,新希望,你可以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制定一份详细而可行的学期计划(可以和家长共同制定):

1. 计划不空洞,要实事求是;

2. 计划不好高骛远,要契合自身;

3. 计划不虚无缥缈,要能落实。



营造安静的收心环境

开学前,不在家中组织娱乐活动,按学校的正常作息时间起居和准备一日三餐,引导孩子按时休息、早睡早起,调整生物钟,适应开学后的“时差”变化。


适度“隔离”电子产品

很多孩子在寒假经常使用电子产品等娱乐工具,但在开学之前一定要提前介入,加强监督,控制好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和频率。


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

开学在即,很多孩子可能出现“开学综合症”:焦虑、紧张、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故发脾气、心理压力过大、和被窝难舍难分、和电子产品藕断丝连等。家长需要及时关注、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多跟孩子沟通,让孩子把心里的负面情绪说出来,同时给予疏解和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尽快摆脱负面情绪。


制造新鲜感和期待感

鼓励孩子提前联系同学,互相分享见闻和“新鲜事”,相互关心,相互表达彼此的想念和对新学期的期待,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增强孩子对新学期的新鲜感、期待感。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