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领取>>>KET/PET官方真题汇总、官网样卷试题、听力阅读答题卡、高频必备单词表
RE3阅读话题深入---
从太空起飞竞赛, 到战后美苏关键天才人物
一本书讲完了, RE3讲到了最后一个单元了, 太空探索。
课文中介绍了人类太空探索的历史时间轨迹。
这个图, 我只简要的帮你归纳:
1957年10月4日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
1958年10月1日,美国宇航局(NASA)正式成立。
1961年4月12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乘坐这艘飞船的航天员是加加林 Yuri Gagarin。
1962年2月20日,约翰·格伦搭乘友谊7号飞船,太空飞行近5小时,成为美国首位进入地球轨道的宇航员。(RE2 也有提及 )
1963年6月16日世界上第一位女航天员是苏联的捷列什科娃 Valentina Tereshkova 乘“东方”6号进入太空,在轨道上运行了70小时50分钟,绕地球48圈。
1965年3月18日 苏联发射了“上升2号”飞船,该飞船有两名航天员,别列亚耶夫空军上校和列昂诺夫空军中校。列昂诺夫 Alexei Leonov在舱外空间环境中行走了12分钟,成为太空行走第一人。
1967年4月24日,苏联航天员科马罗夫(Valdimir Komarov)因飞船在再入过程中降落伞失灵,飞船坠毁而身亡,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执行太空飞行任务时献身的航天员。
1968年12月21日,美国的土星5号火箭发射升空,它携带的阿波罗8号飞船乘坐着3名航天员。在12月24日上午,机组抵达了月球轨道并进入环绕月球的轨道运动。这是人类第一次环绕月球飞行(First manned lunar orbit).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离开地球,飞往月球。7月20日,美国东部时间晚上10点56分,在着陆约6小时后,航天员阿姆斯特朗钻出登月舱,下到月球表面。
仅看此表的这段,你一定惊讶于美国和苏联在五六十年代疯狂紧锣密鼓地开展太空竞赛。
这个趋势的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又能发展如此迅猛,今天就来谈谈。
01
两个天才
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开始了剑拔弩张的太空竞赛,其原因是什么?
追根溯源,美苏两霸瓜分德国才是这场好戏的导火索。
两国俘获了大量德国火箭方面的技术和科研人员,为了保持在航天领域的技术领先和国家安全,两国展开了以研发导弹为目的的太空军事竞赛。
当时美国和苏联,都有一个极其重要任务,就是回收纳粹的最强武器——V-2火箭。
二战末期纳粹德国研发了V-2远程火箭,它不仅是世界上最早投入实战的弹道导弹,也开创了现代航天运载火箭和远程导弹的全新领域。美苏两国对这款火箭早就垂涎已久,为此两国开始疯狂争夺V-2火箭的工程师。
在那个飞机还停留在螺旋桨的时期,V-2的时速就已达两万里,是世上最尖端的武器。
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人类首次创造出的,有能力进入太空的装置。
V-2导弹震惊世界,冯·布劳恩也被誉为“导弹之父”。
V-2的设计师, V-2的灵魂人物德国火箭专家,冯·布劳恩 von Braun。
其实虽为纳粹的首席火箭设计师,但他真正的目标可不是战争,而是太空。
二战后, 冯·布劳恩及其团队,连同带制造火箭的核心设备,全部投奔了美国。
苏联军方,只好请苏联伟大的火箭设计师“神仙”科罗廖夫出山了。
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苏联宇航事业的伟大设计师。
V-2抢夺战中苏联失利,科罗廖夫才从此摆脱厄运,成为与冯·布劳恩最强劲的对手。
冯·布劳恩站在了资本主义阵营,而科罗廖夫则站在了社会主义阵营。
这场天才与天才之间的较量由此展开。
02
天才与伯乐
冯·布劳恩虽作为“头脑财富”来到美国,但却没有施展拳脚的机会。因为美国人始终对这位纳粹分子心存芥蒂。
那段日子,他离太空最近时还是在迪士尼片场录制太空短片,与唐老鸭米老鼠同台为儿童讲解火箭知识。
(图: 冯·布劳恩(右)与华特迪士尼)
而与冯·布劳恩相反,科罗廖夫则得到了领导的重视,支持其火箭事业。
所以这才有了苏联击败美国,率先一步在1957年10月4日将人类第一颗卫星送上天。
而将这第一颗卫星送上天的,正是科罗廖夫研发的R-7火箭。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标志着太空竞赛的正式开端。
R-7火箭家族,最左的SPUTNIK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同年11月3号,苏联载有小狗“莱卡”的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科罗廖夫与第一个太空小狗)
科罗廖夫的锦上添花,对美国人民来说就是雪上加霜。
而全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毕竟,因为火箭能上太空,也意味着其能携带核弹头穿过大西洋,轰炸北美大陆。
只是冯·布劳恩与美国人的恐慌情绪不同。他不是害怕,他是愤怒和生气。
明明自己打造的火箭,同样具有将人造卫星送上太空的推力,但他却始终没能打破美国官僚的阻挠。
不过美国也算迷途知返,意识到冯·布劳恩的重要性后就决定让其放手一搏。
而早已蓄势待发的冯·布劳恩,当然也不负众望。
只用了不到3个月时间,“木星C”火箭就被打造出来。
1958年2月1日,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顺利进入太空。
一直以来,科罗廖夫都关注着布劳恩的一举一动。
但布劳恩却不知道苏联还有这样的天才,在与自己竞争。
他更没法猜到科罗廖夫创造的下一个历史一瞬是什么、会在什么时刻。
1959年1月2日,苏联的月球1号探测器顺利升空,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摆脱地心引力的飞行器。
9月12日升空的月球2号,又成了第一个到达月面的人造物体。
同年10月4日,“月球-3”还飞到月球背面,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月球背面照片。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科罗廖夫的骄人成绩。
到1961年4月12日,科罗廖夫更是使出一记大招——将人类第一位航天员尤里·加加林送上太空。
截至加加林上天,科罗廖夫已全部拿下人造卫星、月球探测和载人飞船这些重要节点的“三连冠”了。
后面,科罗廖夫依然花样百出,根本不给美国人任何喘息的机会。
人类第一次太空行走、第一位女宇航员上天、筹备人类第一个太空站...都是科罗廖夫一手指挥的。
(图: 科罗廖夫和加加林)
冯·布劳恩也明白,这样追在别人后面的战术,是行不通的。
很快美国就决定弯道超车,来个跨越式发展——载人登月,想将花样玩尽的苏联远远甩开。
03
美国的惊恐
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时,德怀特·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任美国总统。
这件事震惊了美国,导致这两个超级强国之间展开冷战时期的太空竞赛。第二年,也就是1958年, 美国航宇局就成立了。
赫鲁晓夫的一句话更是让美国人心惶惶,他说:“苏联可以把人造卫星的载重换成核弹头。”,美国也开始加速卫星发射计划的进行。
1957年12月,美国直播自己的火箭发射过程,然后这场受到全世界瞩目的发射计划失败,火箭发生爆炸,在地面化作一团火球。
这次失败的发射并不是由冯布劳恩主导的。
美国这时终于意识到了冯布劳恩的价值,这位前纳粹工程师终于得到了送卫星上天的机会。在这次发射失败短短八个星期之后,冯布劳恩就将美国的卫星送上了太空,美苏双方的太空竞赛终于正式打响。
在五十年代末,苏联在太空竞赛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1961年4月,肯尼迪担任美国总统才不过三个月的时间,苏联的加加林就成为了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1961年5月,肯尼迪总统就向全世界宣布“阿波罗”计划启动,10年内必将人类送上月球!
当然,总设计师还是冯·布劳恩。
图:冯·布劳恩与肯尼迪总统
不过说来滑稽,赫鲁晓夫可不相信美国当真会举全国之力,来完成这“没有实际意义的载人登月计划”。
04
肯尼迪与他的太空计划:美国人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
当时的苏联,在太空探索方面领先于美国,这使得肯尼迪如骨鲠在喉。他曾经于1961年6月和1963年秋两度同赫鲁晓夫见面,讨论太空合作问题。
肯尼迪在1961年5月25日的演讲,更是让很多人记住:我相信现在到了这个国家兑现承诺的时刻,去完成这个目标:在这10年结束前,将人类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球。
肯尼迪1962年演讲----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又译《我们决定登月》
直到发现美国人是玩真的,1964年苏联才匆忙出台了载人登月计划。
这时候,已经比美国登月计划晚起步三年了。
太空竞赛的天平已开始往美国的方向倾斜。
美国为了在60年代结束前成功登月,开始了紧罗密布的火箭研发工作,每艘火箭发射的间隔平均只有不到半年。
美国首个载人航天项目——水星计划(Project Mercury)包含20次无载人飞船发射、6次载人飞船发射。整个计划耗资3.84亿美元,相当于2010年29亿美元。
(水星计划:1958-- 1963)
代价当然也是巨大的。
比如阿波罗1号飞船3名宇航员在模拟发射时身亡在发射台。
美国水星计划从1959年至1963年,是水星飞船从孕育到终结的阶段。苏联东方计划从1956年到1964年,是东方号飞船从开发到终止的阶段。
双方你追我赶,咬得很紧。但没有竞争,就没有进化。
没有水星计划,也不会有接下来的双子座计划,更不会有登峰造极的阿波罗计划。
(图:双子座时代1961---1966)
双子座计划总共执行2次无载人飞行、10次载人飞行。使用双子座飞船和大力神2号火箭,作为箭船航天系统。整个计划耗资54亿美元,相当于2010年400亿美元。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整理,由网站团队(微信公众号搜索:北京小学学习资料)排版编辑,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扫码添加“家长论坛”微信好友(微信号 16619908263)
获取KET/PET官方真题汇总、官网样卷试题、听力阅读答题卡、高频必备单词表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