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西城多校划片的办法

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上一篇文章,马哥说到,择校给教委带来很大的麻烦,热点校区,或者你们所说的北京顶级学校资源的学区,会引来大量的入学生源,单校给校舍建设,老师配置带来巨大困难。


原来的学区政策还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风险


随着房价的升高,必然有很多高杠杆的买家,会涌进来。


这样的家庭,如果失业,或者资金链断裂,很容易出现大的麻烦,给小区带来风险。


即使不是高杠杆,一个高档小区,住户更换频繁,也不是什么好事。


因此六年一学位,势在必行。



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个伪命题,用金钱躲避竞争才是真正的痛点


一直流行一个说法, 权贵小区的生源牛逼


这是一个伪命题


按照金钱来区分,那么北京的家庭财产比山东至少高3-5倍


这样比起来,北京所有的孩子都是优质生源,优质生源的孩子成绩,肯定能干得过山东,全国统一高考,统一录取,山东要吓个半死,对吧



实际上不是这样


北京的录取率高,在山东1%的孩子985,北京差不多6%的孩子可以上985


这隐含着一个什么道理?


即使成绩不那么强,给予机会,也能战胜成绩好的那部分,成绩好和前途好不划等号。



最近看了一个段子,是说消费主义,说享乐主义的,老公收入40-50万,老婆就不上班了,家庭主妇了,奢侈包包买起来,50-60万的小车开起来,一点积累没有,一边造船,一边有人给大船凿洞。啥家庭啊,家里有矿啊?


你才有多少钱,就不想让孩子吃学习的苦了?


选择西城,有一个重要愿意是不想让孩子吃学习的苦


大家都知道学习很苦,希望优质的资源弥补,不用鸡娃,轻轻松松读个985,让TOP2给海淀的娃读,我们花钱去美国读个名校硕士,回来比TOP2的强。


这几乎是所有中产的想法


但是真正的权贵肯定不会这么想


成功者,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都是竞争的勇敢者


我们举一个权贵的最极限例子,皇帝家庭


再牛的教育资源,不会比得过皇宫,


但是皇帝的最终选择,还是选择多生


为什么?


举两个例子


诺贝奖获得者的孩子,再获诺贝尔奖的,九牛一毛


清北的孩子,再读清北的可能,1%不到


对于顶级智商的娃,智商下滑,那是肯定的事情。


对于高级动物,比如老虎、比如人类,比如老鹰,养育成本很高。


陪伴的时间成本高,教育成本高,导致很多家庭不想多生。


希望只生一个娃,实现大的逆袭


这个想法基本上不现实


最后,对于西城多校划片,教育资源均衡的破解办法


除了花钱享受私立教育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多生


生两个娃,至少可以和自己小两口智商持平,生三个娃,必然会有一个智商高于我们的人。


生一个娃是重点保护对象,彻底成为娃奴,被娃的一举一动牵动情绪和注意力。生三个娃,自然形成竞争机制,从小学会在竞争中合作,谋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家里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