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2020年北京高考作文训练及优秀范文22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磨”既有磨擦、磨合的意思,也有研磨、打磨的意思,还有磨练、磨砺的意思……有时候,“磨”能带来精致;有时候,“磨”代表一种慢生活;有时候,“磨”意味着没有效率……

请以“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类似命题】

(一)2005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

以“说‘安’”为题作文。(60分)

“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要求自行选定角度,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二)2007年海淀一模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和”是中国古代哲学术语。《国语》中有“和实生物”的说法,意思是各种不同的元素,相互协调、融合,最终都能得到发展,生生不息。

古人这种认识启示我们去思考古今中外各种相关的问题,自然万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

参照以上文字,以“和”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三)2008年东城一模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晒”,译自英文share,有“分享”的意思。当今在我们周围,“晒”是一种时尚。在网上,如果你把自己的隐私:工资条、结婚照、化妆品、成绩单……总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展示给公众,与人分享,由人评说,那么,你就是一个“晒客”,你的行为就是“晒”。

请针对这一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角度。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全文不少于800字。

以上三个作文题,在当年都起到了很好的测评效果,而且真实有效地反映了时代环境,比如“晒”作为当年的热词所折射出的社会变化与心理,“和”从思考深度上引导学生认识和谐的文化传统与深刻意义。应该说“磨”这个作文题,在这一点上与以上作文题是一致的,学生考场习作中展现的优秀作文也印证了这一点。

【关于审题立意】

本次考试,以“磨”为题目,给出提示语。提示语料一共有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侧重对“磨”这个概念进行解读,后半部分侧重对“磨”产生的效果、带来的结果进行解读。

《现代汉语词典》对“磨”做了如下六条解释,每一条解释都给出了精当而又形象的辞条作诠释:

1.摩擦(磨擦):脚上磨了几个大泡/我劝了他大半天,嘴唇都快磨破了。

2.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磨刀/磨墨/磨玻璃/铁杵磨成针。

3.折磨:他被这场病磨得改了样子了。

4.没完没了地纠缠:这孩子可真磨人。

5.消灭,磨灭:百世不磨。

6.消耗时间,拖延:磨洋工/磨工夫

我们从中能受到一些审题立意方面的启发:

比如,“摩擦”这个意思,“脚上磨了几个大泡”是一种肉体上的“磨”,有肉体上的磨,就有精神上的磨,脚上磨出泡,精神也一定痛苦——折磨,忍受着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有为的是什么呢?倘若没有意义,那便是无谓的“磨”,如果经历这个过程,从不适应走向适应,脚上的泡磨成了茧,柔软的心磨得坚硬。小而言之这就是“磨合”,由摩擦走向磨合。大而言之这就是磨砺,打磨生活,磨砺性格,“金就砺则利”,“十年磨一剑”。当然,也并不是所有棱角都应磨去,磨得圆润固然是好的,但磨得过于圆滑,乃至磨得麻木,则大不可取。

再比如,“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这个意思,“磨刀”——宝剑锋从磨砺出,千磨万击还坚劲。即便是锈了的,也要自将磨洗认前朝。“磨墨”——带着浓浓的墨香,书卷气扑面而来。例文中同学们写道,漆器成型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用细草打磨,以干枯细草的磨拭换来漆器如玉一般的光泽,还有的同学以“好诗是磨出来的”立意,全文以诗歌组材,从古典诗词到现代诗歌,不必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也不必说“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单是以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门罗女士为例,她以大半生的时光著诗200余首,想来这每首诗大抵也是磨出来的。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见到有的女士总爱把自己带的玉镯,放在手里磨啊磨,学名叫“盘玉”,在磨的过程中,玉上光华四射的“贼光”不见了,变得温润、敦厚。我们也经常看到有的男士总爱掏出随身带着的葫芦、核桃、手串,放在手里磨啊磨,学名叫“把玩”,在摩挲的过程中拥有几十年树龄的木质的葫芦、核桃,色泽洪亮,透着活泛。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的外延,此言得之,发现生活中与磨有关的现象,在感性认识中思考、提升,那么这些感性材料就能起到启发,甚至是激发写作思维的作用。你看,好的咖啡是磨出来的,好的豆浆是磨出来的,香喷喷的香油叫小磨香油,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磨破了嘴皮子——用心良苦,好事多磨呀。

“磨洋工”这个词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背景下,本有着特定的含义,形容受雇于资本家的中国工人消极怠工。今天这个词的背景虽已不存在了,但这个词的比喻义沿用至今,正如题目中所说“有时候,‘磨’意味着没有效率”,“磨蹭”、“磨叽”、“磨叨”、“磨烦”的意思也与之有关。由“磨蹭”而引发的“拖延症”也是当下年青人的痼疾沉疴。

……

小结:

一、审题

审题贵在准确无偏颇。怎样才能无偏颇?

要准确解读题目中每一个关键词的合理内涵或象征意义。

二、立意

(一)命题作文立意的基本原则

1.立意贵在多角度思考,然后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你可以“择”其中的最佳角度展开论证。

议论类文章立意,“磨砺”这个方向是学生们熟悉的,尽管整体试卷阅读、书写量较大,但难度不大的审题,较为熟悉的立意,可以保证学生利益的正确。同时考生也应积极构思,努力在立意上体现后面几点:

2.立意贵在不落俗套,独特,有个性,有新意,有深度。

3.立意贵在健康,高尚,有品位。

4.立意贵在旗帜鲜明,不含混,不隐晦。

5.立意要考虑读者(阅卷者)的阅读感受。

例如本次的满分作文中就有这样一段:

我闲来偶以治印自娱,下刀前先要磨石头。我自此体会出“磨”有三个特点,一个是进展慢,每在砂纸上磨一下,只磨下来薄薄一层,须得反复百余次才得有可观之致。而这就决定了其第二个特点,用时长。然而这里还有一个特点,便是效果好。按说印石本是切石机切出来的,那机器是极利落的。然而即如此亦不可直用之,倘不经磨制,印蜕必然斑驳难识的。

这便是人生之修炼,一方面只能渐进,一方面又要尽一生之光阴,然而倘若“磨”之不懈,亦能有大境界了。

你看,作者以磨印石为例,见微知著,论述的三招两式间,“磨”的几番意思便极分明了。

再比如这篇散文的开头:

还能不能再找一个下午,和你一起把时光磨碎,冲泡成一杯暖心的咖啡,聊天如同习惯。还能不能再觅得一个停电的夏夜,和你一起把烛光磨碎,撒一把都成了醉心的故事,声息伴我入眠。还能不能再来一个清晨,和你一起把晨光磨碎,漂浮在空气中的零散话语无比安心,伸手即可触碰。

把时光磨碎,把烛光磨碎,把晨光磨碎,在磨碎中生活的点点滴滴遍都飘散到面前了。记叙性散文的情感就在开篇的巧妙立意中丝丝析出了。

【关于成文】

一、议论类:

1.论证贵在紧扣论点(主旨),或正反对比,或层层深入(纵向),或平行推进(横向)。

2.论证贵在文脉畅通。

3.论证贵在思路严谨。每一段段落内部的句与句之间要一气呵成,整篇文章的段落与段落之间要环环相扣。

思维凌乱的作文表现在:一篇文章,有段落切题,有段落跑题,有段落与文章中心若即若离。

二、记叙类:

结合例文具体分析。

议论类文章,在成文能力上要求学生围绕立意展开论证而不是简单贴合。上述立意中,“磨砺”这个方向是学生们熟悉的,但不可把挫折、苦难类文章照搬照套到“磨砺”中,而是应该立足“磨砺”这个含义,分析甚至是压榨出它的特定内容、质感、色彩,继而论述出“磨砺”与挫折、苦难的必然联系,论述的重点在“磨砺”。这就是依据熟悉内容、材料,写出正确立意。

同时,也应鼓励学生努力论证好比较新鲜的立意,论述中也要注意呈现方式的灵活、多样。

比如这段例文:面对磨砺,有人逃避不肯直面,求得“悠然见南山”的安逸,有人愈挫愈勇,激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有人“少时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经历打磨,磨练出“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成熟…在磨砺面前不屈服固已十分难得,而那些主动求“磨”的人更是十分可敬。

托尔斯泰出身贵族,本可安享父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却为了解放农奴自办庄园,看似自讨苦吃的行为,却是对人民最深沉的热爱,这位“俄罗斯19世纪的良心”将人类的十字架背负在自己的身上,将温暖的怀抱伸向农奴,舍己为人的精神难能可贵。也有钱钟书做《围城》后名声大噪,却闭门不见汹涌的记者,继续打磨自己的作品,不受干扰。“久寂亦生凄凉,既生凄凉,必眷恋旧日荣华光景。”然而他却主动请寂,潜心琢磨文学创作,其气度非常人所能企及。而正是这份拒门打磨,磨出了钱老受人敬仰的不可动摇的文学成就,使其人物形象生动入骨,令人难忘。

这一段论述到位,有较为严密和深刻的分析,但又不乏感情的渲染,议论文也可以轮的摇曳生姿,也应当论的情绪饱满。

再比如这篇满分作文:

昨夜失眠,翻来覆去地看月光打磨床角留下的影子。想起一位诗人说,失眠的意义就在于让夜晚的静谧打磨白天的棱角,打磨风尘的灵魂。

白天是有棱角的吗?是的。白天的我们拼命奔波。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总想突出一角自己的身影。在人生的清晨正午,我们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积蓄着初生牛犊之势,潜心雕琢镂刻,让这棱角更尖一些,跟锐利一些,好削铁如泥,所向披靡。

殊不知人生要的并不是过分的雕琢。老子长开嘴,齿亡尽矣,而舌仍诚实地存在着。以世之至柔克世之至刚——这是时间的最恼人的武器。所以还是磨一磨自己的锋芒吧:刻刀和锉刀,缺一不可,而后者往往是被忽略的。你看那山间的泉水蹦跳地撞碎在嶙峋的山石上。是山石打磨了泉水吗?你再看看数万年的沧桑过去,泉水依旧是泉水,而山石清冽的倒影早已不再嶙峋。

圆滑不是世故,是至柔的智慧。上善若水,这智慧,先人已得,今之少年需谨而习之。

其实泉水磨尽的不仅是那尖刻的棱角,更是那棱角下隐着的风尘。这风尘又是老子先懂了,于是他骑着牛出函谷关,且行且弃。弃世吗?不,弃风尘。“众人惑惑兮,好无积亿;真人恬淡兮,独与道息。”时间磨去了棱角,同时也磨去了一切患得患失——名与利,富与贵,权与钱,爱恨情仇……受制于风尘的灵魂,永远的需要淘洗,需要纯净的山泉的打磨。

正所谓不屑屑于雕心刻骨,不劳劳于算计得失。但最终了,总会遇见汪曾祺《复仇》中那个沉默的头陀,磨去棱角,磨去风尘,在崎岖的山间,磨出一条通径呵。

睡去吧,让夜和梦打磨棱角和灵魂。清晨的镜中,定是一双温润澄澈的眼睛。

开篇以失眠入题,月光打磨床角,夜晚打磨白天,自然清新引人入胜。

继而以“雕琢”和“打磨”这一对矛盾关系展开论证,老子的例子形象、熨帖、空灵的为对比论证提供了答案,也将先哲智慧的光芒照进了我们生活的时代。

“圆滑不是世故,是至柔的智慧”在辨证分析中,文章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磨去棱角,磨去风尘”,最终“磨出一条通径”。

磨的问题想明白了,失眠也到此结束,在被失眠磨过之后,作者相信“清晨的镜中,定是一双温润澄澈的眼睛”,结尾在回环中升华,笔有尽而意无穷。显示了上乘的成文能力。

【关于文体】

我们欣喜地看到,本次作文问题形式的多样,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小小说、散文、书信、广告、童话、产品说明书均有体现。

从2013年北京市高考作文的考场佳作来看,适合自己的体裁就是最好的。

【关于例文】

例文一

老话常讲“十年磨一剑”,这里的磨,是一种品质的保障。文人常说“为吟得一字,捻断数茎须”,这里的磨,是一种艺术上的不懈追求。磨是一条通往精致的捷径。

CCTV的记录频道曾播出过一部关于漆器的纪录片。片中,年近八旬的匠人戴着老花镜,将一根生有倒刺的细草伸入漆器雕花的每一条缝隙之中细细打磨,磨完一番在对着灯光细细打量一番后,不慌不忙地再磨。磨好的地方台灯一照,便漾出一层琥珀色的光辉,整件漆器磨好后如玉雕成一般,温润、莹亮,“磨”使漆器脱胎换骨,精致绝伦。

“好的漆器是漆出来的,也是磨出来的。”匠人蔼然说道。这场景在我脑海中久不能忘。匠人以草磨漆器,而文人以心磨诗词。昔有贾岛之推敲,有“千锤百炼”得一“绿”;今有周汝昌三代白首,六十余年方得周汝昌版汇校《红楼》,在通往精致的路上,“磨”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器具也好,诗词也罢,少了磨,就如同少了点睛之笔的龙,再难腾飞。

而我们当今社会,却恰恰缺乏这种“磨”的意识。前日惊闻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一本书内竟出现5处错谬。记者究其原因,业内人士表示“出版社需要尽量压缩从编稿再到出版的时间,以求赢利”。我心中满是凉意。连教科书这种最需“磨”的东西都可以忽略“磨”而直接发行,何况其他呢?我又忽然忆起那纪录片中拍摄的,乃是日本漆器。而作为漆器发源地的中国,在国际上却并未收获太多认可,这其中焉知没有我们不愿花上一周去做“磨”的“无用功”的缘故?不止漆器,我们的许多国货都因“做工糙、没档次”而在贸易竞争中输给“做工精致”的日本,我们和先进国家的差距,是不是就在这一个“磨”上面呢?

在这个讲求效率的时代,“磨”似乎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无用功,然而我们却忘却了,当我们于灯下赏漆器时,那细缝亦有折光的惊喜,当我们于月下赏诗篇时,那推敲的一字亦有韵味能咀嚼出深深的感动。那份“磨”出来的精致,恰如城市的下水道般,平时隐而未觉其妙,至若夜雨霖霖、连月不开时方察其动人之处。那份“磨”出来的精致,也能洗一洗弥漫在社会中的浮躁之气,帮助人们诗意地栖居。



例文二:

英国诗人西格·萨松曾留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诗句:我心中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诚如斯言,人的身体里一直蕴含两种精神形态:猛虎与蔷薇。猛虎意喻坚忍、奋斗、不畏磨难,哪怕遍体鳞伤;蔷薇意喻平淡、舒缓、细磨人生,哪怕无波无澜。然而,无论是彻骨打磨或精雕细磨,经磨而生的人生都精彩纷呈。

如猛虎般生活,恰如刘伟。当无臂钢琴师用双脚奏出一曲曲震人心魄的曲子,那旋律之下,是他经过彻骨打磨的人生。纵使命运不公,施与他太多的磨砺,他依然以猛虎般的信念坚持。当主持人调侃似的说道:“上天对你够狠的”。刘伟笑言:“还好还好,少了磨练,我还不知道自己现在会是什么样子”。正因他的人生经历磨炼,他才少了畏惧、恐慌,多了信念、执著。

如猛虎般生活,更如雷鸣声。单从名字看,他便有一种不向命运妥协、不服输的劲儿,他就是雷鸣声——最年轻的千万富翁。当他的人生正处于低谷,命运一次次砸碎他的希望时,他不放弃自己想要创造一款刷机软件的梦想,连续数月每日工作二十小时以上,猛虎一般坚忍、奋斗的信念支撑着他,纵使无望也不放弃,最终获得成功。于他而言,正是一次次的磨难才使他有所成就。

如猛虎一般的人生使人坚忍、成就非凡,而蔷薇一般的人生则在一隅开得绚烂。

还记得丰子恺的那幅《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吗?画面上,一弯新月清淡玄远,更搭上几把竹椅、几盏清茶,使人不禁遐想此时的子恺是否正闲坐竹椅,手捧清茶,于月辉之下在心中细嗅蔷薇芬芳呢?这样的人生少了粗犷地大块打磨,多了温和的浅琢细磨,似乎每刻一下,生命便多些芳香。

如蔷薇般生活,少不了魏晋风骨。在黑暗的大背景下,他们不弯腰向权贵,反折枝为美人,他们爱鹅、爱鹤、爱琴、爱林泉,生命如蔷薇在一隅恣意绽放。他们的人生是不同于猛虎的另一种磨,放达清高,宁静致远。

心有猛虎,便不畏磨难,呼啸而过;

心似蔷薇,便精磨细雕,芳香动人。



例文3

中国需要打磨(题目-1)

不管是谁,在成长发展的一路上都需要不断地被打磨,不可能风雨无阻,只有在不断打磨,渐渐适应这条道路的时候,才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才能再向更远的方向前进,而现在,中国便是这样。

读过历史书便会感慨,中国发展几十年到现在,能够有此成就真的不易,国际上已经是个不容小觑的强国。但这深层,谁都能够看到还有许多问题在其中,短短的时间内很难连根拔除,中国,需要的是打磨。

可能因为追求快速的发展,几十年里,环境不断被破坏,而这几年,后果终于显露,所有人都只能望着灰蒙蒙的天空而无可奈何。并没有吸取其他国家的教训,而是直到降到自己身上才有所发觉有所行动,一直并不是没有说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可也只有当自己能清楚感受到空气中的灰尘、化学的味道才真正开始重视。虽然无奈,但这也许也是中国需要经历的,发展道路上打磨的一部分。

现在每年都有无数学生去海外留学,也许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想去陌生的国家,可他们需要更进一步的学习,需要学习更深的思想,而中国现在缺少这样。教育体制不断在改革,考试机制也在变动,但思想、创造力的培养仍是缺陷,而这只能在中国教育不断打磨,改进后才能将它填补好。

最重要的,应该还是素质的打磨。现在众多场景都能看出,文明素质,大家懂,但到了行动上,关乎到自己的利益,这些却被抛在脑后,或是在表面做个样子,不然就干脆不屑一顾,这这种情况下,某些地方便出了规定,以此来维持文明道德。这是无奈之举,也是打磨的一步,在规定下也许并不是真正的文明素质,但这也会渐渐成为习惯而让社会有所改善。

打磨是个漫长的过程,中国需要在这过程中不断发展,同时也不断学习,这样总会打磨出光亮,在道路上越走越顺畅,发展出新的中国。



例文4

远在天堂的奶奶:

你一切都还好吗?

前天看见爷爷在摇椅上晒着太阳,温暖阳光透过窗帘的薄雾筛进来,照在他老态龙钟的脸上,少有的安详又静谧。你知道吗?爷爷在你走后不久患上了老年痴呆。不过你不用担心,他很乖,我们将他照料得很好。只是——只是他总以为,你未曾离去,你还在他身边。你的名字,总存在于他梦中的呓语中。我们知道,在他心中你未曾远离。

爷爷给我讲过你们的曾经。按他的话说:“你们的一生是‘磨’出来的。”

你们都是二婚,带着各自的孩子凭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合。你们开始并没有爱情,双方又都带着孩子,磨擦自然在所难免。直到后来,有了我爸爸,家里不冷不热的气氛才缓解了许多。爱情也不期然悄然滋生。爷爷说其实他不觉得有爱情,只是缘分,只是磨合,只是习惯。可你死后他握着你的手,眼里是清除分明的不舍与依恋,是难言的隐忍和难过。

你们最大的磨擦应该就是有关爸爸上大学的事情了吧。爷爷坚决支持爸爸去上大学,考出农村。而你迫于家里揭不开锅的困窘,向着家里留一男丁干事总是更保险的。很俗套的故事,爷爷却讲得老泪纵横,他说那时候苦哇,磕头求遍了全村才借来的钱,你奶奶却不懂。那是你们为数不多的大吵。但爷爷坚持让家里出一个大学生,不顾你强烈反对硬是让父亲考出了农村,上了大学。我问爷爷后来怎么样,爷爷说还能怎样,我只能每天多做些活,多开导开导你奶奶呗,一脸的云淡风轻。

后来的你们小吵不断,像卖不卖猪,盐多不多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吵起来。这些都被絮叨的爷爷断断续续地讲给我听。那时的我总问,后来呢,爷爷总答,没有后来了。我又问,最后听谁的呢?爷爷一脸无所谓,忘了。无非是你进我退,隐忍退让罢了。日子就是这么一天天地过,生活就是一天天地磨——不断的磨擦,不断的磨合。

水总被石头拦住去路,却只用自己的温柔一遍遍将其磨得光滑平整。生活也不过是一天天的柴米油盐,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也靠彼此的爱将彼此的棱角磨光,彼此才契合若一体。你说对吗,亲爱的奶奶?

“老婆子,该去买菜喽——今天的菜别再那么咸了,我吃不下,清淡些好……”瞧,爷爷又在絮叨了,我该去陪他了。就这样吧,奶奶,愿你一切安好。

爱你的孙女

XX年XX月



例文五:

论磨砺(题目-1)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古人嘴里常说的话,也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它告诉我们,要想有所成就,就得经受住常人难以忍受的磨砺,磨砺可以带给我们很多东西。

磨砺能带给我们更平和的心境。南非总统曼德拉在年青时曾被当地白人政府关在监狱长达27年,这对于他来说未尝不是一个痛苦的磨砺。但当他出狱之时,他却说:“如果我仍不能放下仇恨,那么我仍生活在狱中。”经受过严酷磨砺的他并未像常人所想的那样激进地煽动革命,而是保有一颗平和的心态,有一颗历经沧桑后沉淀的心去用宽容、大爱的心关爱不同肤色的人。

磨砺能够使我们的才华更加出众。梵高,生前受过多少世人的讥讽与不理解。但正是这种世俗评价带给他的磨砺使他越发的将情感倾注于画作之中。《向日葵》、《星空》……,那一幅幅色彩鲜明包含梵高热情激情甚至是冷情绝望的画使我们被震撼,使他的才华在经过痛苦的磨砺之后变得更加出众,璀璨炫目。

磨砺更可以检验我们坚守正道的决心。于陵仲子本来在饥饿面前,不食嗟来之食,意欲坚守己道。但面对磨砺,他没有强大的意志力与决心,不到三日便抱树食李,未能守住正道。反观孔子,在困于陈蔡之时,饥饿与死亡的阴影同样笼罩着他。但孔子在面对磨砺之时用自己那强大的意志力与坚守的决心克服了逃避退缩之意,整天传经授业,毫无颓萎之意。也正因为磨砺方可区别出哪些人如陈仲子只能埋没于芸芸众生之中,哪些人如孔子可以名流千古,受后人景仰。

既然磨砺如此之好,那我们面对磨砺之时为何仍愁眉苦脸,如临大敌呢?因为磨砺实在太痛苦了。忍受牢狱之苦,忍世人的讥讽,忍饥饿之苦痛固然可以磨砺己身,成就辉煌,但其中的滋味也非常人可以忍受。只有那些伟人名人,他们能忍住这天大的苦难,成就一番事业。

那么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该何去何从呢?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痛苦就放弃。因为一点小小的磨砺就轻易放弃,那今后的大江大浪该如何度过?但也不要过分追求苦难,否则迎接你的将不是风雨后的彩虹,而是跳入悬崖后的尸骨无存。

总而言之,磨砺是件好事,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但要记住过犹不及,至刚则易折,要自己把握好度,不要强求,这样才能既幸福又无遗憾地度过一生。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