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辑 | 小康社会作文指导和读本
访问链接即可下载:
展示部分
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包括: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三、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四、恩格尔系数低于40%;五、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城镇化率达到50%;七、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大学入学率20%;九、每千人医生数2.8人;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小康社会要求在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优秀的成绩。本文集中展示小康社会可能有的写法。
提请诸君注意,任何作文都要满足题目要求,不能生搬硬套。
1/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过程
过去已去,未来已来
改编自《求是》杂志《决胜全面小康》
2020年,这将是全面小康社会如期建成、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功实现之年。这一年,必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光辉一笔!让我们热烈地拥抱2020年!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从2000多年前的《诗经》开始,“小康”作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代名词,就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和社会理想。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小康对于广大百姓只是镜花水月。进入近代,列强入侵、危机重重,民生凋敝、水深火热,“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小康更成为中国人遥不可及的奢望。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与人民心心相印的中国共产党,最懂得人民站起来之后的所思所盼。
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历史定格这一幕。“小康”这一古老而美好的概念,从此被创造性地用来诠释中国现代化坐标上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小康”,这一亿万人民日益耳熟能详的时代语词,以它特有的吸引力,激励与召唤着一个时代的进取精神,推动着中国大步迈向未来。
道路越走越宽广,小康梦想越来越清晰,现代化内涵越来越丰富。从温饱到小康,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追求小康生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一个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环境生态更加友好的全面小康。
全面小康,谈何容易?改革开放伊始的1978年,中国还有数以亿计的绝对贫困人口。全面小康,这是无数人用实干和奋斗,用汗水心血乃至生命铸就的现代化丰碑。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虽然没有战火硝烟、枪林弹雨,却同样气壮山河、感天动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党的十八大以来的8年间,特别是全面小康进入决胜阶段之后,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截至2019年底,全国95%以上的贫困人口可以实现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可以实现摘帽。
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今朝梦圆。告别贫困,走向富足,我们正向全面小康大步走去。过去已去,未来已来。2020年,欢迎你!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