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丨静电场丨电容器
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来到十点课堂,跟勇哥学物理,今天距离高考第68天,我们继续分享静电场中的电容器问题。
电容器是用来容纳电荷储存电能的装置。
高中阶段我们主要学习平行板电容器,今天的一共有三个重点,
第一是平板电容器的三个常见公式;
第二是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和储能的大小;
第三是在极板之间悬浮的液滴。
电容器的常见公式
平行板电容器的三个重要公式是:定义式、决定式和两板之间匀强电场场强的公式。
电容的定义式C=Q/U=ΔQ/ΔU ,Q表示极板上的带电量,U表示两板之间的电压。
电容的决定式C=εS/4πkd,其中ε是电介质常数,S指极板正对面积,d指的极板间的距离。
电容大小与是否充电无关,与极板的电量Q和电压U没有关系。就相当于我们做了一个水杯,即使不倒入水的情况下,水杯的容积也是保持不变的。所以电容有定义式和决定式两个物理量表达式。
平板电容器的两个金属板带等量的异种电荷,
比如A板带正电,那么对应的B板就会带负电,它们的电荷量的大小相同。
两个极板都会产生电场,电场相互叠加在AB板间的空间内,就会形成一个匀强电场。
当电压U保持不变时,E=U/d;
当电量Q保持不变时,E=4πkQ/εS
除了记住平板电容器的定义式、决定式和场强的大小之外,
我们也需要知道电容器的单位,法拉(F),1法拉=10的6次方微法=10的12次方皮法。
充电、放电和储能
对于电容器的公式和单位理解之后,就需要思考:
电容器是如何充电和放电的?
看我们的笔记当中,当s接到a端时,电容器与电源相连时,电源就会给电容器充电。
开关s接到a端,电容器就处于充电过程当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a板就带上正电荷,与负极相连的b板带负电荷。
随着电量的逐渐增加,两板之间的电压U也会逐渐的增大,充电过程中会有瞬时电流,电流I=E-U/R,U增大,电流I逐渐减小。
当电压逐渐增大,最后达到与电源的电动势相等的时候,电容器就不再充电,此时的电流I=0。
在充电过程当中,随着电量Q不断增大,两板之间的电压也会逐渐增大,U=E的时候就完成了充电的过程。
那么最后极板上所容纳的电子核量如何求呢?
根据电容器的定义 C=Q/U 可以推导出来的,Q=CU=CE。
如果有的题目中告知了我们充电的时间t,就可以求出电容器的充电过程中的平均电流,I=CE/t
平均电流是一个具体的值,是不变的,而瞬时电流逐渐变小。
这就跟我们跑100米一样,瞬时速度是变化的,但是平均速度就是总位移除以总时间就可以了。
如何求变容器储存的电能?
我们通常是画出Q-U图像,Q=CU是过原点的正比例函数,它的斜率就是电容C。
Q-U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就代表储存的能量:E电=CQ/2=CU²/2
理解了电容器的充电过程,放电过程也就好理解了,把开关s扳到b端时,它就处于放电的过程。
当接通的瞬间,会有一个瞬时电流I=U/R=E/R,
随着电量Q的逐渐变化,电流也会逐渐的减小,最后放完电之后电流等于0。
液滴悬浮问题分析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下,液体悬浮在极板间的问题。
如果液滴悬浮,那他一定需要考虑重力,受力平衡,它受到的重力mg=qE(电场力),
通过电场方向和受力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液滴的电性。
如果a板向上移动,问液滴还能否处于静止状态?
分析这个问题有两种情况
……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咱们明天见。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