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成绩单,是一个大部分孩子的通病,阅读差!
这是朋友的孩子11月份KET实考成绩,注意到这个孩子阅读121分(刚踏线),写作150分(满分时)。一部分家长们感到好奇,还有一部分家长产生了共鸣!分数怎么会这样呢?
一直秉承的观点是:阅读与写作是互通的,是文字(字符)信息输入与输出的转化。一般这两个分数在考试中会是基本平衡的分数,甚至多数情况下阅读(输入)分数会略高于写作(输出)分数,简单说就是:读懂的难度低于写明白的难度。这也是长久以来英语学习的共识!为啥在MSE上,在KET上就不一样了呢?
这个孩子,阅读和写作完全不在一个段位上, 写作实际到了B2水平,阅读在B1水平。除了考试迟到影响考试,写作题目之前有写过等非常规情况外,这个考生多数踩了阅读考试的“坑”。
简单整理下MSE考试阅读的(坑)成绩不理想(考不过、或者离期望成绩相差较大):
读不懂文章
读不懂题目内容是因为孩子英语能力薄弱?需要提升英语能力,主要就是多背单词,补充各种英语语法现象,让孩子了解句子机构、掌握句间关系。事实上从实际小学生(KET、PET考试年龄段来看)英语教学角度来说,从背单词做起,到掌握各类语法现象,讲解主谓宾结构,讲解复杂句,连词这样一步步下来是非常困难、低效的方式。
很多家长(尤其是英语专业的)会质疑觉得自己英语学习都是这样过来的,为什么孩子英语这样教学就不行呢?并非不行,只是效果不好,效率不高。原因在于家长们这样学习英语是因为母语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可以通过对照母语(汉语)帮助理解。而小学生本身母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阶段(甚至很多孩子单项英语水平已经高于了母语水平),要让孩子通过母语形式基础去记忆词汇、记住抽象的语法结构不是很有效的方式。
文章阅读理解就是翻译(语法+词汇)?有多少家长尝试自己给自己分析阅读文章的时候,简单地把句子都翻译一遍,然后说,看多简单,怎么就是不会呢。呵呵,如果所有的人都这样教孩子,语言教学不都是摆设了吗?!请家长自己试想一下自己遇到难文章之后的翻译,一般都是翻译成中文还是不理解,不仅不理解英文原文,就连自己翻译出来的中文也不理解。SO, 各位还是要坚持给孩子们以翻译作教学吗?容木叔直白的说一句:这不是鸡娃,这是坑娃。大量泛读加写作输出?这本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学习路径,很多学生家长都对类似的学习机构趋之若鹜,但是针对考试而言,泛读起不到提升准确率的作用,反而因为输出较多,使得写作更好一些,这种现象多出现于国际部学生身上。
做题目
各种技巧不停刷,各个机构不停换?尤其一些经历过比较多英语考试的家长,第一反应过来就是错了这么多,是不是定位没做对?是不是选项看不懂?是不是句子理解不了?然后就开始一轮又一轮的上课,解析卷子,一轮又一轮的单词与语法,刷题刷词……然而下次考试的结果,可能与这次差别不大。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直也没有思考过,我们自己已经很熟悉的“做题套路”是否也是孩子们的思路路径?以目前KET,PET参考孩子的年龄而言,正值学习获取信息的时间,有所谓“简便直接”的解题方法是否真的适合他们作为长期备考学习的方法?
再有孩子获取的做题方法是否是正确有效的?在早前的文章里也曾经解读过如今市面上参与到MSE 培训中的机构类别,那么自己给孩子准备的机构或老师,是否有认真的解读MSE考试并给自己孩子安排了合适的内容及老师,有很多孩子从一些老师那里获取到的信息其实特别不利于考试。例如,PET考前有个孩子说,机构的老师教的方法是把问题全都读一遍,然后再去看文章。What?这看完了根本记不住,更何况孩子们在看文章的时候注意力全都在文章上,哪里还有空去想问题的事儿。还有的文章填空题,要求看前一句,后一句,再去看选项哪个合适,这也能叫做题方法?老师就会说一句,你理解得好就能对,理解得不好就对不了。。。
孩子所获取的解题方法是否是适合自己家孩子的?每个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方法与学习路径。虽然考试有统一的格式与套路,但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可如此刻板地雕刻下,不仅失去了让孩子与众不同的可能性,而且抹杀了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训练强化技巧的孩子,何尝不像是流水生产线上的一个机械臂呢?指东往东走,指西往西走,灵活变通变成了难上加难的事情!
考试训练
平时练习对了就不用多刷题了?有很多孩子下了考场之后对考试的内容一点印象也没有,考试成绩与平时练习的成绩相去甚远。其实主要是平时的练习太少,加之环境与考试环境相去甚大,对一部分孩而言KET,或PET又可能第一个比较正式的考试,如此强烈差别之下,成绩受到影响是太正常的事儿了,就像今天成绩单上这个成绩一样。
日常练习的正确率与考试评分的区别?有很多家长与老师对MSE考试的评分标准不熟悉,也有可能造成平时孩子成绩“虚高”,导致了对单项的放松。
考前的限时训练?虽然目前大部分孩子整套题目完成的平均时长低于要求时间,但还是有一些孩子在考试的时候,出现过度紧张,过度谨慎,导致做题思路完全与平时不同,甚至考场上在第一部分题目完成的不好时,后面的题就慌了,导致结果与平时的练习不相符合。
考前的压力训练?很多孩子一上考场无法进入状态,其实就是紧张,有的做题到后面就已经没有耐力了,导致部分成绩与平时相差过大,主要原因在于日常的练习中总是分部分的,孩子们从来或者很少在类似考试的场景下把一整套题完整地做完。尤其是KET的阅读难度远大于写作的难度,部分失误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些个避也避不开的坑,会在后面的系列中不停的逐个解析,我们姑且把它叫做填坑指南!各位家长请持续关注~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