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学区房大数据:10年,10万+条成交数据,超过1000个小区
这段时间整理了一下北京海淀区从2011~2020年11月(初)、这十年间的二手房成交数据,去掉车位和地下室,一共约105000条、筛选出约1100个社区,然后把它们全部按照最新的小学招生简章进行了一一归类,最终得出海淀17个学区、超过110所小学的学区房“大数据”(厚着脸皮的自称),希望能对购房者以及业内人士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十年间海淀区每月二手房的成交量和房价走势图、对比图、面积和户型透视图、近两年内不同套价成交的透视图和对比图、17个学区成交量的占比图、成交量排名TOP20的社区、以及各图表的相关简析等。——试探着回复北京购房者的终极疑问:当前海淀房价处于历史中的什么水平?卖的最火的学区房都是哪些面积段的?近期主流成交房源的套价有多高?楼市调控到底对市场有那些直观影响?
2011~2020年海淀学区房市场概况
首先,对不了解海淀区的读者说明一下:整个海淀区,绝大多数住宅小区,只要能划片入学并上市交易,就已经可以称为“学区房”了。尤其是,海淀小升初点招非常普遍、19年1月1日之后大多数小学原则上“多校划片”,所以就算在海淀买最差的小学学区房,小孩也有机会通过点招择优、派位“中奖”等方式,上整个北京、乃至全中国最优质的初中学校,哪怕中考只考上了海淀的二流高中(东西海锁区,外区很难考进海淀高中)、依然有五成的几率上211(这个数据可以查看其他北京自媒体对2020年海淀高考成绩的解析)。所以,海淀的二手房,绝大多数自带“学区房”属性。
——“海淀学区房”在北京人民眼中属于比较极端的一个词汇,既可以说海淀没有学区房,也可以说海淀全是学区房,懂得都懂,不懂的...可以看我几天后更新的下一篇海淀学区房调研文。
▍2011.6~2020.11海淀区每月二手房成交量与房价走势简析
图表简析:①从房价走势曲线中,可以看出,海淀有两个比较明显的房价下跌期,——2014年初、2017年4月至2018年初。这两个时间点对应的“历史”分别为:2013年“新国五条”和“京十九条”对楼市过度抑制、2014年5月开启救市、颁布“央五条”、降低购房门槛、9月又出台“930”新政(七折利率)、两年内六次降息,随后房价脱离下跌期、2015年进入快速上涨期;2017年3月,北京连续出台“3·17·22·24·26”等一系列政策,认房又认贷、二套首付提高到60%等,号称北京“最严楼市调控”期,房价上涨势头得到遏制。
②单纯观测房价起伏的话,这十年、海淀房价只有两年存在“暴涨”的现象,那就是2015中~2017年4月,均价从5万一跃至接近9万,尤其是2016年,整年狂涨。2015年之前,房价甚至可以说略显平稳,仅2012年的曲线有明显上扬的幅度,随后2013年立刻出台了国五条和京十九条;2017年4月之后,“最严调控”出台,海淀房价下跌了一万左右,随后在2018年进入漫长的“横盘震荡期”,近两年,海淀房价一直在8万上下“震荡”。
③观察成交量曲线,我们可以发现,成交量下跌幅度最大的一次,发生在2016年10月,因为那个月北京发布了“新京八条”,首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到35%,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到50%,吓了市场一大“跳”,成交量猛跌,大家都在观望,但这种程度的调控依然不好使,房价又涨了五个月,第二年3月加码调控,才最终遏制住房价上涨势头。这五个月,成交量和房价走势完全背离、成交量暴跌但房价惯性上涨(与石家庄楼市2017年4月~10月的表现一致),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明显的危险信号。如果下个周期,又出现了楼市放松、又收紧的过程,这个“规律”可能依然适用。
——作者认为,当前海淀二手房市场依然处于“高位盘整期”,相比历史高位,上涨空间其实已经很小,再加上中国经济已经过了最高速的发展时期,除非配合政策调整,比如减轻首付和房贷利率负担,否则未来很难看到海淀房价出现大幅度涨跌。
▍这十年,每月成交量和房价走势对比简析
图表简析:①从上图可以看出,除了疯狂的2016年,每年3月,基本都是一年中二手房成交量最高的月份。10月一般是下半年成交量最低的月份,几乎只有2014年10月例外(看上图那根最黄的线),因为那年九月的最后一天颁布了“930”新政,“贷清不认房”+“利率七折”,狠狠的刺激了一波沉寂许久的楼市。
——所以,我一直在粉丝群里讲,二手房和新房不一样,二手房讲究“金三银五”,新房才有“金九银十”的说法。
图表简析:①从上图可以看出,2013-14-15年的三条线,几乎在同一个区间,证明那三年房价是比较平稳的;2016年是真滴恐怖,只有那根红色的线,贯穿了三个区间。2018-19-20这三年,房价明显趋稳,三条线都要重合了,而且2017-18-19的年底,房价都会在11月来个小跌幅。
——综合对比十年间、每月的成交量和房价走势,可以看出,成交量和房价之间没有必然、或者说直接的联系,成交量和楼市调控是紧密相连的,但房价不是。也就是说,楼市调控对成交量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对房价的影响反而是有所滞后的。
海淀学区房成交概况
▍十年内海淀不同学区的房产成交占比
图表简析:从上图可以看出,海淀17个学区中,西三旗和北太平庄的学区房卖的最多,虽然这俩学区并没有特别出名的牛小,但西三旗好歹是码农“圣地”、购房刚需多,北太平庄紧邻北二环、片内小区多、只有北太平庄学区内小区数量超过160。(区内超过100个小区的学区仅有三个,剩下俩是紫竹院和八里庄,成交量紧随其后)
而广受推崇的上地、中关村、万寿路学区的成交量,并不算特别高,房价倒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地域小、片内小区数量少、出房太少,尤其是上地,就那么十几个能买的小区。温泉苏家坨没人买的原因很简单,打开地图看一下就行。
至于更精准的学区房相关内容,每个学区内的小学概况、派位情况、成交量最大的前20个小区、房龄最新的小区、不同套价预算的匹配等问题,这几天去北京海淀实地调研后,贴上一些照片,更新下篇文章一起讲。(篇幅很大,超两万字,每个学区写的都很详尽,傻瓜式的学区房攻略,这俩月一直在忙的内容就是它,就差再去一趟海淀了。)
PS.同一个小区,在不同的中介网站,名称有可能是不同的,甚至地域定位也有可能是不同的。作者是按照最新的小学招生简章、在绿中介的网站“按图索骥”,如有错误,还请读者指正。比如上图的小南庄社区,里面有很多不同的院儿,有人说部分楼栋可以上八一学校小学部,但在八一小学的招生简章中我没发现相关描述,所以只写了万泉小学和西颐小学。
▍十年内海淀不同面积区间段的学区房占比
图表简析:从上图可以看出,海淀学区房最主流的成交面积段,是46~60㎡,或者说四十多平至六十多平的二手房,买的人最多。其次是61~75㎡和76~90㎡,整体面积段偏小,海淀人民辛苦了,一大半儿人住的都比较挤。
▍十年内海淀不同户型的学区房成交占比
图表简析:从上图可以看出,海淀学区房成交量最大的户型,就是“两室一厅”,其次是“一室一厅”,其次是“三室一厅”、“三室两厅”和“两室两厅”。(这个图可能会被压缩,变得模糊,但我的文字简析已经很明确了)
▍近两年内海淀不同套价的学区房成交占比
图表简析:从上图可以看出,近两年(2018.10~2020.11)内,海淀区400多万的学区房成交量最大,其次是500多万、300多万、600多万以及700多万。相比西城学区房,海淀学区房的上车门槛还是比较低的。17个学区中,温泉苏家坨的主流成交套价最低,还不到300万,其他学区的主流成交套价大部分在500-600万左右,上地、中关村和四季青的主流成交套价超过700万。(篇幅所限,下篇文章会按照学区逐一解析的)
文末总结
海淀区的学区房市场其实是北京楼市的一个缩影,毕竟二手房成交量全市第二,通过这篇文章,相信读者可以学到一些东西,比如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内,房价、成交量与政策之间的关系。以及许多关于海淀学区房的干货,比如40~70多平的二手房成交量最高、两室一厅的房子卖的最多、近两年400~700万的学区房最受欢迎等。
绿中介的成交数据其实有很多瑕疵,但对数据统计来说,最大的问题出在“限价”上。单价和总价超过一定区间的成交数据,外网禁止显示,所以其实海淀实际房价会略高一些......
这几天从海淀回来后,我会更新海淀学区房调研的最后一篇,包括每个学区内的小学概况、派位情况、1911后调剂情况、成交量最大的前20个小区、品质最好的小区、不同套价预算的精准匹配等内容,敬请期待。(写完海淀立刻开始东城学区房调研,东西海就差东城了)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