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学习重点要放在哪里?
点击领取>>>叶圣陶杯初赛决赛真题、高清录播课/大赛获奖范文集锦+写作素材+写作技巧
上周,同事跟我抱怨她娃的学习情况:
孩子升了3年级,很不适应,遇到了“三年级现象”; 期末考试刚结束,平时明明很擅长文科的孩子,却意外地拿了低分; 孩子看到成绩单之后回家委屈地说:“妈妈,我是不是很笨?你给我买的作文书我都看过,上面的方法我也都记下来了,为什么还是考这么差?……”
同事想了想,说,可能真的是!比如,当孩子读完试卷上的答题要求之后,就觉得自己脑袋空空,觉得毫无头绪,平时学的看的,似乎都没有用啊!
同事再仔细研究了孩子不会做的题目,类型都是“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看法”,或者“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种问题的看法”。
同事最后总结道:对于一个平时只靠死记硬背,没有自己思考和积累的孩子,想答出这样的题目,显然是有些吃力了!
是的,不要以为样样都跟着脚步走,该读的书要读,该学的东西要学,孩子就会成绩好,关键在于活学活用,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啊!
从应试教育的死记硬背,到引导孩子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是考试制度的革新,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缩影,而想要适应这种时代的改革,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是最好的方式。

前段时间和一个移居国外的朋友聊,她分享了一个观察:“到国外后还是发现,那些从小打好了中文思维底子的孩子,在国外学校遇到了思辨性强的课,适应起来反而很快。他们大脑里已经存储了一套非常强大的思维系统——
阅读时懂得快速提取信息;
写作时有自己的观点,知道如何有逻辑地推演、佐证;
演讲时思路清晰、言之有物;
辩论时更不用说了,分得清事实和观点,稳准狠抓住别人的漏洞,说服他人。
不过,问题就在于,国内能培养这种思维系统的资源,真的太少了。
在市面上,绝大多数中文、语文相关的课程
一大部分是大而浅的“大语文”,历史人文类故事为主,孩子听了很多,但几乎没有写作、表达、辩论等“输出”训练;
剩下的,大多是单独教阅读、写作、辩论,极少有系统训练整体的 “中文思维体系”的
微信公众号搜索: 北京小学学习资料 家长升学指南 家长升学训练营 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资讯!
扫码添加“家长论坛”微信好友(微信号 16619908263)
获取叶圣陶杯初赛决赛真题、高清录播课/大赛获奖范文集锦+写作素材+写作技巧
咨询叶圣陶杯初赛 决赛政策请拨打电话 16619908263 (同微信号)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