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如何自鸡Reading Explorer,啃下阅读的硬骨头
点击领取>>>全球顶级阅读教材 Reading Explorer 视频、音频、学生用书、老师用书
大家好,我是AB妈,是小麦的铁粉。AB作为一枚视觉型自鸡娃,虽然平时阅读量不少,但是试手标化考试阅读也会“惊喜不断”(明明句首就是主旨句,小朋友就是看不见啊,看不见......)
其实在跟朋友交流中发现不少人有跟我一样的困惑:
1. 孩子读了很多的书,但是阅读水平却一直没有提升,遇到瓶颈;
2. KET/PET等标化考试,觉得阅读部分胜券在握,没想到却成了“重灾区”;
3. PET阶段以后停滞不前,不出成绩。
这些难题如何破?
知道问题在哪,才能找到破解方案。
一、词汇量不足。
词汇量难拔高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非虚构Nonfiction阅读不足。此前小麦做过的一个调研显示,在备考KP的孩子中,NF输入量达到30%以上只有一半不到。

ket 非虚构调研图
二、缺乏系统的阅读技巧和思考能力训练。
比如当你读完一段文章,是否能够识别出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否能够思考为什么会给我们带有文字信息的图片?给出各种图标想告诉我们什么?
三、“英英释义”能力不足。
说悬点,就是语感不足。如果是一枚输入量够多的原版娃,是可以猜词的,在遇到生词时,大脑会以英文形式进行处理,其实就是“自动的”英英释义。但是缺乏语感的孩子只能从单词入手,查字典、背单词、记应用,初阶考试还可以应对,进阶到FCE阶段,就会很吃力。
那么,破解方案是啥?AB平时在跟外教学Wonders,但是我发现这类综合性教材很难突破阅读瓶颈,在翻遍各大公号后,终于让我挖到宝-- Reading Explorer,简称RE)。在自学完F级别后,发现AB的阅读进步蛮大,甚至可以迁移到中文阅读理解。
RE 整体介绍
Reading Explorer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习(National Geographic Learning)和圣智出版社(CENGAGE Learning)联手出品的分级系列读物。目前刚刚更新出版了第三版 (Third Edition 2020),介于AB自鸡用的是第二版教材,所以本文主要讨论第二版。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做了少量素材的更新。

第三版RE
RE 包含6个不同的等级,适合不同程度的英语学习者阅读。
每个级别有12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两篇主题阅读和1个补充视频。
每本书12个单元 Unit
每单元一个主题 Theme
每个主题有两篇阅读 Reading
每篇阅读学一个阅读技巧 Reading Skill
每篇阅读学会一个单词的构成规则 Vocabulary Building
每个单元有主体相关视频辅助理解 Video
这套教材,在三个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巧妙融合宏观选题和微观视角
众所周知,RE选的阅读素材都改编自国家地理资源库,涉及到的自然社会,人文历史,生命科学,建筑学等主题(自带枯燥的Nonfiction光环,有木有?)。


意大利佛洛伦萨,不可思议的屋顶
来源:Reading Explorer - Foundation Level
乍一看,主题都很大,但是细细读来,其实切入的视角都是细微的点,而且特别特别有趣。比如讲地域人文特色,从一篇关于吃辣椒破纪录的印度女孩报道为切入点,进而讲到辣椒的特点、辣椒辣度的衡量单位、辣椒素对人体的益处以及那些以辣椒为主要配料的地域美食文化。AB在学这一单元时,很开心地跟我讨论她有多能吃辣,她能接受的辣度是多少,吃最辣的辣椒是什么体验……孩子对有趣的事物总是没有抵抗力,有趣的学习材料是提高孩子学习自驱力的有力抓手,这点,RE做到了!

对标主流标化考试
无论是剑桥系列的考试如雅思、剑桥主体五级KPF这类考试,还是美国的ETS 托福等考试,全部都会从National Geographic语料库获取一手语料,然后改编出题。而RE血统纯正,文章直接来源NG语料库,每篇文章的阅读理解题,贴近高考英语、雅思、托福等标准化考试要求。每个单元明确地教授一到两项阅技能或策略,以及词汇知识积累。这些技能和知识的掌握,不仅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也适应国内外主流考试的需求。仅以Scanning for Details(扫读细节信息)为例,几乎各种考试中都能用到。
o 剑桥五级FCE(剑1-Test 2)
o 在第三段,关于Rex祖父,我们了解到什么?

o 雅思(剑桥雅思11-Test 1)
o 是非题:以下叙述和文中的表述是否一致。

o 托福(TPO34 Protection of plants by insects)
o 两种花蜜相似指出在于什么?

除此之外,像Identifying Main Ideas of Paragraphs(识别主旨大意)、Understanding Maps(地图识别)、Understanding Pronoun Reference(理解代词指代)、Summarizing Using a Concept Map(利用概念图做摘要)、Understanding a Writer's Use of Quotes(理解作者引用的目的)等等阅读技巧都所涉及。
此处考题内容参考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ba0P3EfkHtnCfPwGFItaVQ
阶梯式分级阅读教材,适合个性化自鸡。
RE难度对标欧洲共同标准CEFR,按照语言习得的规律逐步增大,从KET到CAE,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分级阅读教材。

(来源网络)
具体自鸡实操步骤:
在分享具体实操步骤前,啰嗦一句:RE的文章趣味性很强,很容易抓住孩子的眼球,在get枯燥的阅读技能和保护学习兴趣之间,已经帮家长找到了平衡。在陪娃自学的过程中,老母亲要尽量放低姿态,跟娃做同学,鸡娃先自鸡,时不时还要流露出崇拜的眼神可谓锦上添花。
Reading Explorer这套教材很适合孩子们自学,出版社的出书目的也是为了孩子自学。RE为孩子们提供了一整套立体生动的学习资源,在增强英语学习能力的同时,精进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岂不乐事。
切入级别的选择:
前面提到RE是一套分级阅读教材,从易到难分级清晰, F级别对应A2水平,也就是达到KET优秀水平左右。根据话题的不同,其实每篇文章的蓝思值是有很大差距的。F级别蓝思值在400L-600L之间,但是话题难度高的文章蓝思值也达到了800L-1000L。

10A A warming world

F11 A The mammoth's tale
大家需要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年龄来判断孩子适合哪个级别切入。最好孩子能够在3年级以上,其实这套教材是为了初中孩子设计的,要求孩子有一定的社会认知。年龄尚小,即使英语水平较高,部分话题也是难以彻底消化的。
比如F级别Unit12 Technology,课前话题热身问道:“What kind of technology do you often use?”AB听后想了半天,摇摇头,在一个6岁小朋友的阅历里,只知道手机可以打电话,电脑可以玩游戏,其他科技知识知之甚少。如果再过三五年,可能面对这个话题侃侃而谈也不难。
我们在刷完一遍F级别后,感觉有些囫囵吞枣了,于是又拿出来重新做了规划,又系统地学了一遍,接下来我把两轮下来总结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以AB最喜欢的一个话题Mind's Eye(F Unit7)为例,将学习方法拆解到本书的架构里来梳理。
每单元,分三步走:
1. Warm up(热身环节)
2. Reading(阅读环节)
3. Viewing(视听环节)
?第一步 Warm up 热身环节
RE有教师用书,里面提出了教核心目标“KWL”,即Know、Want和Learn。
每一单元开篇都有一个Warm up环节,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为了知道孩子已经掌握了或者知道了(Know)什么!通过这个热身环节,可以让孩子提前对话题背景有所了解,引燃孩子的好奇心。
首先,国家地理真实大图场景带入 ...

接着,提出本单元Warm Up热身环节的问题:
1. What is unusual about the picture above?
2. Do you usually remember your dreams?What is the last dream you remember?
在和孩子讨论的过程中,既是帮孩子输入的过程,也是引导输出+引发思考的过程。介于我自己水平有限,一般我会提前备课,在和孩子进行这个环节的时候,拿出“小抄”瞄几眼,或者堂而皇之照着念,娃也不会介意。
如果觉得自己实在应付不了,干脆放弃,也不影响整体阅读技能的提升。(老母亲该放过自己的时候就放过自己吧……)
以下备课方法适合像我这样,愿意折腾,英语又渣的妈……
以第一单元My steries为例,warm up环节问题是Do you think are there things that science cannot explain? If yes,give an example.乍一看这个问题,还真不知道有哪些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渣妈只知道一个UFO,可是随后课文要讲的就是UFO,为了不让娃知道老母亲知识量跟她差不多,我决定查一下……)
网上有大把的资料(中文),把需要的内容COPY到笔记本里(这里注意要把一些明显不常见的词删减或替换一下,免得后面的翻译把自己打趴下了,娃也不可能一下子吸收那么多高级词汇。)
接下来,把笔记内容复制到讯飞随身译公众号里,分分钟拿到热乎乎的整段翻译(一次翻译字数不能太多)。用讯飞很多年了,翻译还是比较靠谱的,但最好还是从头捋一遍,把明显的语病修改下,高亮生词,自己先读熟,免得到时候就算读“小抄”也读不顺溜。
段位再高一点的妈妈可以背下来,灵活应用出来的语言和读出来的效果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渣妈能读出来也比直接舍弃这部分要强。退而求其次嘛!最后,别忘了多搜一些图片,孩子还是对图片更有兴趣,这样讨论也不至于变成尬聊。

?第二步Reading阅读环节
Before youread(读前准备)
Passage(文章)
Reading Comprehension(阅读理解)
Reading Skill(阅读技巧)
Vocabulary Practice(词汇练习)
Before you read
(读前准备)
餐前开胃汤!
比如这单元,问你“你觉得梦和现实有什么关系?”“梦见蛇,可能是因为现实中你正在一段不开心的事?”“梦见皇后,是因为想妈妈了?”……
孩子最喜欢这种看似荒诞的问题,好嘛,很吊胃口啊!

不光照顾到趣味性,Before you read的题目其实有明确的教学意图---实现核心目标“KWL”中的Want和Learn。此环节训练孩子的Skimming (略读定位主旨)和Scanning(扫读锁定特定细节)的阅读能力,以及预测能力(推测文章内容)。
这个部分在国际考试中,例如雅思阅读、ACT阅读和SAT、SSAT阅读中非常重要!因为在这些考试中你并没有太多时间去阅读每一个细节,需要在有限的时间中找到核心信息。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阅读考试,浏览、跳读和预测都是王牌技能,日常生活中读书看报,更是离不开这项技能。
所以,这个环节不能忽视了,每课前出亮出这三招,慢慢地就内化成自己的阅读习惯。
Passage
(文章)

有一个问题,先处理生词还是直接从阅读中猜词吸收?
其实,RE教师版已经解答了我们的疑问。
方法一:先讲词汇,再进入课文学习----适合初学者和2级别以下。
方法二:直接进入课文猜词,然后再进入词汇学习----适合3级别以后,对孩子们要求更高。
在学F级别时,AB的AR5.8,蓝思800L多,学F 级别算是降维打击,文章里的核心词汇(标红词汇)基本都已掌握,所以我们直接采用方法二。
拿到文章,直接从大声朗读开始,读三遍:
第一遍边读边圈生词;
第二遍通读,提高熟练度;
第三遍录喜马拉雅。
AB属于视觉型娃,能自主阅读后就一直默读,表达相对成了弱项。上学后,语文老师对大声朗读要求很高,明确告诉家长,朗读有助于提升语感。语言是相通的,学习方法也应该是一致的。
英语朗读的欠缺,我们从RE开始找补,这些用词精准、语言生动、逻辑清晰的文章,一篇都不舍得浪费。我们每篇都会朗读三遍,最后一遍录喜马拉雅,挑一个孩子喜欢的配乐,让孩子读给粉丝们(其实并没有)听,她自己也会觉得动力满满。

不得不提!RE真的是超级立体的学习材料,每篇文章都配有标准美音朗读音频,我们经常在朗读后再听几遍音频,找找差距,当然孩子还小,自己主动纠音还做不到,相信多听多朗读,对完善发音很有裨益。
进行到1级别时,明显生词多了。我们依然采用方法二---阅读中猜词。但是我会额外再做一项工作:我会把核心词汇和孩子读错或不懂的词整理到Quizlet里,隔段时间拿出来复习下。
Quizlet的功能很强大,学习、单词卡、配对、测试等功能让背单词没那么枯燥。我们通常只用配对功能(最有趣),简单复习之前学会的词汇即可。

Reading Comprehension
(阅读理解)
Main Idea 把握核心思想 ...
Detail 掌握关键细节
Reference 明白互指关系
Vocabulary 理解词汇含义
Inference推断细节

在这个环节,还有一个疑惑:先读题还是先阅读?
其实这本来是个考试做题时间安排问题,先后顺序是个人习惯。但我个人觉得,对孩子来说,学习RE,除了学习阅读技巧,还是一个学习适应Nonfiction这类文章的过程,功力地去做题,难免有些可惜。
通常孩子在朗读过文章后,自己做出这几道选择题并不难。但是涉及到阅读技巧,比如扫读、找关键词、找主旨句等,还是需要家长带着用起来的。在Reading Skill里学到的技巧,正好在后面的练习中用上,才算及时复习、活学活用。
Reading Skill
(阅读技巧)
每一单元都会专门讲一项阅读技巧,并通过练习去掌握这项技巧。比如,这一单元讲了concept map(概念图)。读了这么一大段关于“梦的含义”的文字 ...
根据提示整理出一张概念图,梳理出文章的主旨(中间圈Dreans)、论点(3个圆圈)、论据(长方形内句子)。信息的层次、逻辑关系,一目了然,拿来做复述也是极好的思维导图。

学习RE如果能加入复述是很好的,复述对孩子水平要求很高,不是单纯的背诵,而是要按照文章脉络,用自己的话提炼总结出自己的观点。
对低龄娃,我不做要求,因为用RE的初衷就是搞定阅读,逼着孩子苦哈哈地做复述,难免违背第一条原则—保护兴趣。高阶娃确实可以把复述做起来,虽然不易,但是任何走出舒适区的努力都会有额外的惊喜。
RE 中类似的图表技巧还有很多,美国本土教材很重视“视觉化思维工具”的使用,各个年龄段,各个年级都会教孩子用 graphic charts 去做各种信息梳理、分析,这点是目前国内教学所欠缺的,所以说RE真的是大宝藏,一本在手,学习无忧!
这部分还增加了 Critical Thinking,用开放性问题鼓励孩子们思考,并想办法表述出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也是欧美教育强调的批判性思维的一种体现。我自知水平不够,自觉舍弃了这一部分。(实在跟孩子聊不起来,捂脸……)
Vocabulary Practice
(词汇练习)
每一单元都会有词汇练习,练习一项词汇理解策略(vocabulary strategy)。比如这一课,学的是怎么通过定义和完形填空(definitionand completion)来掌握本章的核心词汇,其实还是在对本单元的8个核心词再巩固。

单词的记忆是有周期的,即使当时已经掌握,过段时间最好拿出来再复习一下。前面提到过Quizlet复习单词法,简单、有趣!推荐!

?第三步Viewing(视听环节)
每一单元都有一个Viewing部分,让孩子针对一段主题相关视频做“阅读理解”。
这个环节,看出RE确实很赞!RE将阅读的含义从文字阅读拓展到音视频阅读。当今世界的大量信息都是通过影音方式储存、传播的。Reading Explorer 体现了这个时代趋势,用国家地理的真实拍摄的纪录片带孩子进行 “新阅读”!

Before you watch:观看之前,还是要“热身”, 需要孩子们解决生词并思考回答问题。
比如这一单元的视频是关于parasomnia(梦游),AB不厌其烦看了好多遍,对这个话题也能聊上几句。Parasomnia这种日常很难用到的词汇,不知不觉被内化,这是一般的阅读材料很难做到的。

While you watch:观看的时候,一边吸收信息,一边思考

After you watch:看完后,要思考并梳理视频脉络
视频一般需要看3遍,看什么呢?
1. 了解视频的主旨大意,核心思想;
2. 抓住视频的各种细节,领悟“画外音”;
3. 理解视频中的观点和推论。

整体而言,Reading Explorer是一套板块简单清晰、容易上手、有完整的逻辑闭环的教材,很适合自学。
语言的学习需要精泛结合,泛读交给兴趣,精读交给RE,双剑合璧,突破瓶颈。至于要不要把精读交给机构,需要权衡自家情况。
相比机构,自鸡确实有明显优势,一对一的高效学习让孩子快速超车。当然,基于老母亲能力所限,能带娃自学到PET水平,基本已经是普通老母亲的天花板了。盖兆泉老师也说过:“B1水平是我看到的家庭作坊式学习的最高水平”。那么,在PET之前,我们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呢!
走出舒适区,鸡娃先自鸡,对孩子来说,老母亲既是战友,又是榜样,这一路升级打怪自然多一分勇气。
微信公众号搜索: 北京小学学习资料 家长升学指南 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资讯!
扫码添加“家长论坛”微信好友(微信号 16619908263)
获取全球顶级阅读教材 Reading Explorer 视频、音频、学生用书、老师用书
咨询KET、PET、IESOL、TOEFL Junior小托福相关政策请拨打电话 16619908263 (同微信号)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