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Explorer (RE) 学习面面观
点击领取>>>全球顶级阅读教材 Reading Explorer 视频、音频、学生用书、老师用书
目录
RE是什么?
RE的设计架构是怎样的?
RE有哪些突出的亮点?
分享RE的精读流程与收获
分享学习RE的课程
关于 Nonfiction
随着小朋友独立阅读水平的不断提升,阅读素材范围的逐步拓展,我们都会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关于 nonfiction 素材的阅读。

那么到底什么是 “nonfiction”?
维基百科这样解释:
Nonfiction is any document or content that purports in good faith to represent truth and accuracy regarding information, events, or people.
非虚构类作品是指任何声称真实、准确地描述信息、事件或人物的文件或内容。

那为什么要非常重视 nonfiction 非虚构素材的阅读呢?
1. 认知真实的世界,构建认知体系
拓宽孩子的视野,激发他们对更广阔世界的好奇心。关注真实世界以及人与人,人与世界的联结,理解并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2. 提升文学作品鉴赏力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非虚构素材的阅读与积累,为理解虚构文学作品的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我们都能感受到:好的文学作品离不开强大的人文历史艺术与科学知识的铺垫,知识构建可以帮助孩子们感受到文学作品的乐趣以及其中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一点我们在读《神奇树屋》时都已深有体会。
3. 培养思维的逻辑性,提升思辨能力
通过纪实性学术随笔的阅读,感受观点表述与支撑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注重思维逻辑性的习惯,通过一系列开放性问题的思考提升思辨能力。
4. 提升阅读能力,积累阅读技巧
非虚构阅读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精读技巧,阅读大信息量的文章时,慢慢培养其提取有用信息的习惯,提升对信息的分析、归纳与总结能力,受益一生。
5. 积累大量词汇,与考试接轨
据悉,近几年高考英语越来越大篇幅引入原版报媒期刊原文,阅读语篇的话题包括:人工智能、3D打印、月球探索、纳米科技、网络安全、社交媒体、环境保护等,nonfiction类题材占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目的85%以上。无论是剑桥五级MSE考试还是雅思、托福,非虚构阅读素材比比皆是。

Moly进入独立阅读阶段之后,通过裸听以及自读,fiction类素材阅读已成为她自我娱乐的一部分,属于自驱类的学习项目;而我在有限的陪伴时间里,会更侧重陪她进行 nonfiction 类素材的精读与学习。
以下为正文
RE(Reading Explorer)
是美国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
和CENGAGE Learning圣智出版社集团
联手出品的分级系列读物,目前市面上在售的是第二版(Second Edition 2015 )
和今年刚刚更新出版的第三版
(Third Edition 2020),是孩子阅读进阶之路上一套非常理想的教辅书籍。
第二版
第三版
National Geographic Learning’s mission is to bring the world to the classroom and the classroom to life. With our English language programs, students learn about their world by experiencing it.
Reading Explorer的阅读材料主要选自美国《国家地理》的真实故事,希望将世界带入课堂并使课堂变得生动,让读者可以通过文字与感官体验来了解自己的世界。帮助孩子们适应全球化生活,提升其所需的语言和技能。
介于Moly同步上的RE课程用的是第二版教材,所以本文主要讨论第二版。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做了素材的更新。
RE 主要素材包括学生用书、音频、视频以及教师用书,教师用书介绍了 Teaching Tips 带读技巧和 Unit Note 每个单元的重点、Reading Summary Worksheet 以及练习题答案。
学生用书的正版书在封底还配有一个Code,就是RE的配套学习账户代码信息,网站有拓展词汇和阅读练习,可以辅助学习素材。但是要注意每本书的使用有效期只有一年,所以千万不要像我那样手欠地讲两本都迫不及待的都绑定上,才发现了这个说明。不过想想一年内学完F和L1两本是没问题的,索性就当成动力吧。
Code使用方法:
1.打开网址 https://myelt.heinle.com/
——点击“Create an Account” 先注册一个用户名——
注册后登陆登录,在账户类型里里选择 Student——自学 Self-Study
2. 需要输入Code信息。每本书的内封底都有一张贴纸,刮开银灰色区域就能看到Code,把它输入到文本框,完善一下信息,就可以开始学习使用了。
图:网站配套练习
以第二版的 Foundations (第一本)学生用书为例,全书分为 12 个主题单元,每个主题单元分为 AB 两课。
A课 的主题是一篇与主题相关的社科短文,里面配图全部都是来源于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摄影作品,全部学习过程分为6大环节:
1. Warm Up 热身
Discussion questions help to raise learners’ interest in the unit theme and activate learners’ prior knowledge.
热身环节提出几个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小问题,通过触发孩子已有的认知及知识储备链接来启发性地激发孩子对后面文章阅读的兴趣。
2. Before You Read 阅读前的准备
Tasks introduce key terms and content that learners will encounter in the reading passage, and develop previewing skills such as skimming and making predictions.
给出一些小任务和小问题,并给出一些图片的注解。让孩子慢慢养成带着关键词语和问题去阅读的习惯,练习预览、略读以及揣摩预测文章大意的阅读技巧。
3. Reading Passage (正文阅读)
Each passage is adapted from an authentic National Geographic source; the language has been carefully graded and the reading contains 8 high-frequency
“target vocabulary” items.
每篇阅读素材都来源于真实的国家地理杂志,尤其结合语言教学目标改编而来,语言都是已经精心分级,每篇文章都包含8个高频“目标词汇”,也就是文中红色标记的词汇。
4. Reading Comprehension (阅读理解)
Activities include question types commonly found in high-states international exams, such as TOFEL,TOEIC and MSE.
阅读理解题目包含与托福、托业以及剑桥五级等国际常见考试一致问题类型,包括提取文章主旨,揣摩作者意图,文章细节提问,考察小读者对个别语句在相应语境中的理解等等。
5. Reading Skill (阅读技巧)
Reading Skill tasks include a variety of graphic organizers, which help learner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ey ideas in the passage.
Each chapter presents a different Reading Skill. Examples of the skill are often drawn from the chapter’s reading passage.
The text box explaining the skill often identifies signal words that make students more aware of how the text has been constructed.
每课阅读中都包含阅读技巧的展示与示范讲解,先介绍一种阅读技巧,紧接着通过本章节主文章中的应用举例让读者对这种技巧有所感知,再通过小练习来加强。
而阅读技巧最上方的文本框里面有一小段备忘笔记,是对重要信息的诠释,并解锁它存在的意义,提示小读者注意。
6. Vocabulary Practice (词汇练习)
Focuses on the 8 target vocabulary items, giving students the chance to encounter them in different contexts and understand their meanings.
每一章的词汇练习都集中在8个目标核心词汇上,让小读者在不同的不用的语境中更深刻理解它们的含义,类似国内考试的“完形填空”。
B课详细分可分为 5个大板块,前面阅读和词汇部分和A课机构基本一致,多了个别环节,选材上比A课更加注重知识和词汇拓展。
1. Before You Read (阅读前准备)
——背景知识介绍以及问题索引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n the subject of the passage gives students a better perspective.
2. Reading Passage (正文阅读)
A second reading in each unit expands learners’ knowledge of the unit theme and further builds vocabulary.
B课的主文章选材基于同样主题的一篇阅读素材,但是难度会比A课的主文章略高,注重知识和词汇的拓展。
3. Reading Comprehension (阅读理解)
这部分增加了 Critical Thinking ,用开放性问题鼓励小读者思考,并想办法表述出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4. The Vocabulary Practice (词汇练习)
除了词汇测试题目,这部分通常还有重点知识卡
Vocabulary Building boxes/
Word Link boxes
展示了词汇固定搭配,常见用法以及词汇的前后缀,揭秘词汇的构成。
5. Viewing (视频观看)
图:RE F 每个单元配套主题视频——3分钟左右的社会人文纪实片
每个单元选取了一个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小视频,它与单元主题相关。视频帮助孩子们巩固拓展词汇练习并提升理解力,拓展视野。观看前、中、后还分别提出了相应要求。
Before You Watch (观看前)
激活背景知识,解释词汇,同时对视频情节做预测。
Activate background knowledge
Predict information
While You Watch (观看中)
该部分验证读前的预测,提示关注视频中的细节。
Check on the predictions
After You Watch (观看后)
Synthesize information
该部分通过观察和批判性思考的问题引导读者梳理观视频所收集到的信息并按要求完成题目。
以上就是RE整套书的体系构成,每个版块中具体的信息呈现方式以及题目非常丰富,逻辑性极强。除此之外,它还有很多非常独特的优势和亮点,细微之处常打动人。
A. 宏观的选材主题与微观的切入视角
众所周知,RE选的阅读素材都改编自国家地理资源库,涉及到的自然社会,人文历史,旅行科学等主题都是和来源于真实生活的记录且与生活息息相关。它的主题很宏观,但是切入的视角都是微小的生动个体。
比如讲地域人文特色,从一篇关于吃辣椒破纪录的印度女孩报道为切入点,进而讲到辣椒的特点、辣椒辣度的衡量单位、辣椒素这种成分对人体身体的益处以及那些以辣椒为主要配料的地域美食文化。
如果只是干巴巴的介绍后面这些知识,想来小朋友是很难有耐心读下去的,但是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围观的小人物视角,把社科知识和人文常识依附在生动的生活体验之中,让文章充满喜怒哀乐与人间百味,鲜有晦涩。
图:RE配套视频介绍墨西哥美食
再比如讲“职业”这个主题,以一篇“国家地理杂志社摄影师”的专访为阅读素材,通过访谈和内心独白的记录描述了他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份工作?做这份工作难在哪里?是否可以赚到很多钱?以及他是否会坚持做下去?……用非常朴实的语言以侃侃而谈的方式让这份工作在小读者心中鲜活起来。即使"职业“主题因为年龄因素并不能完全匹配他们的认知,但是通过这样一个小故事,通过摄影师讲述他的生活日常,小读者也会多了更立体而丰满的感受。
图:老师课堂上给 Moly展示更多摄影师工作中的状态,讨论摄影师的历险故事
B. 培养目标与设计细节处处呼应
Aims and Principles
The Reading Explores series aims to develop learners’ skills
in reading, vocabulary build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using topics and visuals adapted from real-world National Geographic content.
RE系列旨在通过使用根据国家地理杂志内容改编的主题和视觉效果,培养学习者的阅读,词汇构建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从第一部分的框架解析中可以看到,每个版块有各自的侧重,而整体都服务与以上的发展培养目标,重视小朋友词汇的发展,阅读能力提升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C. 科学高效的学习词汇路径
仔细观察与体验,会发现RE的词汇学习链路之妙。
每篇主阅读的文章都有8个核心词,而且都有标红。文章之后,所有的练习都是围绕8个核心词展开,而这些核心词都是相对高频的词,通过填空、释义判断、同义词配对、思维导图绘制等等不同形式的练习,小朋友有了前面语境中的基础来理解这些词汇,又有相应的练习巩固印象,后面在阅读测试中就可以尝试将这些词汇运用起来。
语言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教学方法叫做PPP教学法,何为PPP方法呢?那就是
Presentation, Practice and Production
三个教学过程。在Presentation 过程中,教师把要学的新的语言知识介绍给学生,教师设法引起学生对所学新句型、新对话或新文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检查学生对新授要点的理解。在Practice 那过程中,教师则给学生很多的操练机会,鼓励学生尽可能运用刚介绍的新知识,进行反复的句型练习并不断提高语言运用的正确率。在Production 过程中,学生被要求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做到灵活并自由地运用语言,实现正确并流利地进行交际的目标。
不难发现,RE的词汇学习过程
就是 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
这样的教研思路。
而那些相对生僻的专有名词仅仅是以脚注footnote 的方式出现在图片或者页脚,作为理解文章的辅助解释即可。
相对比,我们学习RAZ的 Glossary时,就有一点困惑:它其实是将重点词汇和较难理解的词汇都放在一起,对孩子来说全部理解是容易做到的,但是后续如果没有针对性练习,进一步巩固和内化就不太容易;加之如果只做泛读,就只能通过RAZ自身的词汇复现机制来实现巩固,但是心里就总觉得不那么踏实。
RE 的词汇分级
Target vocabulary (目标核心词汇)
These high-frequency words(highlighted in red) have been selected because they occur often in nonfiction reading. Target vocabulary is developed further in each unit and recycled throughout the series.
文章中的核心目标词汇都是“非虚构”文章中常见的词汇,在后续练习中复现,并全部“标红”体现
Support vocabulary (支持性词汇)
These words appear in bold in each unit. They are related to the topic of the reading passage.
所有的支持性词汇都用黑体标注,用来支持理解文章。
Specialized or technical vocabulary
(专业和科技词汇)
These are footnoted within each passage, with definitions provided beneath the text.
这些专业词汇在每个段落中以脚注的方式出现,并在文本下方提供了定义。
D. 规范的Essay书写样本
RE中文字与图片结合的展现形式采用的是学术性文章的规范写法。我特意做了笔记,小朋友从最初的懵懵懂懂到现在对每篇Essay各个部分充分熟悉。一篇文章以图文的结合的方式向读者传递信息,信息的展现方式以其特点和重要程度的区别展现在不同的位置,培养小读者规范学术文章的信息提取习惯和阅读习惯。
E. 抽丝剥茧地示范与讲解精读技巧
RE 非常重要的 Reading Skills 阅读技能板块会层层递进地渗透语法知识以及精读技巧。每篇文章只讲一点点,在示范之后就让小读者去文章中找到相应的应用示范,还配有例子和相应的简单练习。这种“深入浅出”的方式适合小读者的认知水平。
而对于阅读技巧那些名词,无非是慢慢感知与积累,最重要的还是去潜移默化地掌握。国际标化考试对于阅读部分的考核都离不开广泛的知识面以及这些精读技能。
The Reading Skill section explicitly teaches a variety of reading skills.
我们一起看看RE都介绍了哪些精读技巧:
1. Skimming and Scanning
Skimming 略读,是要找出主旨,看文章在讲什么。
Read sth quickly in order to find particular point or the main point.
即快速阅读以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大意
(get the general idea).
By first skimming a text, you can get a sense of its overall logical progression. Skimming can also help you make decisions about where to place your greatest focus when you have limited time for your reading.
Scanning 浏览,一般是带着问题,为寻找答案去读;是审读,快速检索阅读以找到某一具体的信息。
Scan---look at every part of sth carefully, especially because you are looking for a particular thing or person with a more tightly focused purpose.
Scanning is essential in the writing of research papers, when you may need to look through many articles and books in order to find the material you need.
为什么需要学习这样的阅读技巧呢?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会尝试写一些涵盖自己观点的随笔,短篇;会参考很多书籍,还有很多学校指定的 reference books,
但并不是每本书从会头看到尾,所以要掌握一定的“略读”和“浏览”技巧。
2. Inferring Meaning
推理阅读
通过字面文字表述,通过问题的提示,提升小读者推断信息的能力
(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是思维能力和语感的综合体现。
这个单元主题讲“犯罪证据”,看起来题目是不是不适合孩子?其实不然。同样以小人物切角——犯罪现场侦查员的视角,讲他们如何保护现场,观察手印、脚印、轮胎印痕、采集DNA证据来帮助警察破案。对于一个听过《Nate the Great》、《Cam Jansen 》、《A to Z Mysteries》且沉迷与侦探题材的小朋友来说,这个单元每节课都让她兴奋不已。
这篇主题阅读之后的“阅读技巧”部分就介绍了“推理阅读”。比如第一题,从文章中报道碎玻璃现场推断,如果房间里面的碎玻璃比外面多,可以推断小偷从外面还是里面敲碎的玻璃呢?
小朋友通过常识经验一下子判断出B答案,“小侦探”的代入感让她特别喜欢这样的题目。
3. Creating a Timeline of Events
通过文章描述,完成对事件的时间排序,做出“时间线”。时间线可以让重要事件的发生顺序一目了然地呈现。
4. Creating a Concept Map
制作一个概念图,概念图可以将信息视觉化,从核心信息中发散开来,展示了各个分支细节之间的关系。
概念图的目标是使用圆,框以及各种形状和图表来表示想法和线条以将它们连接在一起,从而简化复杂的概念。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运用的“思维导图"工具。

除了 Concept Maps 概念图之外,RE中还展示了其他的图表用法,帮助小读者发展组织和检索视觉信息的能力。
不要被这些看似高深的图表名称搞晕啦,其实就是生活中我们检索、读取、归纳、整理信息中最常见的图表工具,小朋友在生活中也会用到呢。
Venn diagrams 文氏图

The Venn Diagram is a series of circles (most often three) that overlap to show the possibilities of various data sets.
文氏图是一系列圆圈(通常是三个圆圈),它们重叠以显示分类与重叠子集。
T-Chart T型图

A T-Chart is a graphic organizer that
separates information into columns,
traditionally for comparing. It looks like the letter "T" .
T图表像字母T,是一种图形组织器,通常将信息分成多个列以进行比较。
Flow Chart 流程图
A flow chart is a type of diagram, made of boxes and arrows. It can be used to show a step-by-step list of directions that need to be followed to solve a problem.
流程图是一种由框和箭头组成的图,它可用于显示解决问题所需要遵循的逐步说明。

RE第一本(F级别)信息量巨大,讲解到了非常丰富的阅读技巧,每篇文章都很经典,不容错过;而且难度适中更容易激发小朋友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跟着RE的阅读台阶明显可以实现阅读能力的进阶,稳扎稳打。现在Moly学完了F这本书的前5个单元,收获蛮大。
我们的精读流程大概如下:
预习环节——课前讨论+课文词汇预览
自己下班太晚,精力实在有限,我选择了RE的课程,让小朋友在专业外教老师的引导下一起学习这套书。
但是我会非常认真地跟踪她的学习进度,提前带她一起预习和讨论,课后一起复盘和记录。
至于预习到什么程度,我着实摸索了一段时间。
Warm up 环节:她来读题,我们简单讨论,交换观点;
文章正文:第一遍就由她出声朗读。
这里面顺序有个tips——先读再听,而不是先听再读。因为对小朋友这个阶段听力能力领先于阅读能力;但是随着阅读能力的发展,两者慢慢会逐渐持平。对于这套书,我更希望发展她的阅读能力,想在不听音频不靠音频辅助理解的情况下,检验她的独立阅读水平以及对阅读素材的理解程度。
REF所有的文章,她第一遍阅读时就可以做到理解大意。个别词汇不懂,我会引导她关注脚注,寻找信息。如果还是有生词,就会去查找字典以及百科。但是我发现这种情况并不多,可见REF与她当前的阅读水平是非常匹配的。
首先从那 8个Target vocabulary (目标词汇) 全部“标红”体现,所有的练习题都围绕这8个词,通过非常浅显的语言来解释以及反复练习,掌握扎实。
Support vocabulary
(支持性词汇)和Specialized or technical vocabulary (专业和科技词汇),基本可以再脚注footnote以及图解caption中找到,我觉得理解即可。
微信公众号搜索: 北京小学学习资料 家长升学指南 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资讯!
扫码添加“家长论坛”微信好友(微信号 16619908263)
获取全球顶级阅读教材 Reading Explorer 视频、音频、学生用书、老师用书
咨询KET、PET、IESOL、TOEFL Junior小托福相关政策请拨打电话 16619908263 (同微信号)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