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是少数人的游戏,究竟多“少数”

点击领取>>>CMO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真题及答案解析

:你是那“少数”人吗?

今天这篇文章,写的有些杂,东一点西一点,但都来自最近的一些和奥数相关的感悟。

1
最近新建了一个新一年级的群,因为群里有泽哥在,所以大家就自然而然的聊到数学的学习。其实,在低年级,也就是一二年级,其实无所谓“奥数”的概念,因为孩子在课内学的内容还是太简单了,很多比较基础部分的内容还都没有涉及到。而且现在孩子们接触的东西多了,眼界开阔了,自然了解的东西也多了,这就导致很多家长都会认为自家一二年级的孩子有“神童”的潜质,继而给孩子提前学习一些复杂的内容。在泽哥看来,一二年级其实是打基础的阶段,不用着急学得快,也不用着急学的难,无论是看一些课外的奥数书,还是提前学习一些校内的知识,都是要把基础的内容学扎实。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可以说:一二年级“无奥数”

2
今天北京人大附的超常儿童培养项目早培班发了通知,本周四测试,本周六考试。在之前人大附的这个项目通知中,有一句话,叫:心理学研究表明,超常儿童占整体儿童群体的比例约为1%—3%(原文详见:人大附中早培班开始报名!内附点评)。按照北京市公布的现有注册小学生103万来计算,超常儿童总数大约在1万到3万之间。因为每个年级的人数不同,按照每个年级来看,大约是1500人~5000人左右。这么一看,其实无论人大附早培,还是北京八中,都只在自己区招生,也无可厚非。比如八中只在西城区招超常儿童,西城区四五年级学生加一起3.3万人,即便1%超常儿童,也有330人,而八中的超常儿童项目,少儿班和素质班合在一起,也就招100多人,所以,即便只在西城区招生,也基本上能保证招来的大部分是超常儿童了。再考虑到北京孩子平均的智力水平要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那么每届有能力学奥数的,差不多近万人了。这并不是一个小的数字,所以这也大概能够解释为何每年人大附早培的报名人数能够上万的原因了。

附表:
图片

3
奥数,虽贵为“奥林匹克数学”,但泽哥一直认为:我们练习长跑,不是为了有一天要去参加奥运会,而仅仅是因为跑步能够强身健体,同时分泌令人快乐的多巴胺。那么我们学习奥数,也不是为了去参加IMO等比赛,同样也是因为学习奥数,能够让我们的思维得到锻炼,并享受做出题目的乐趣。所以,虽然智力超常的儿童学习起奥数来,可能会比较合适,但这就和我们没有博尔特或者贝克勒那样的身体条件但一样能练习跑步一样,我们没有高达150的智商,一样也可以学习奥数。所以在泽哥的观点中,学习奥数,其实遵循8个字就好:学有余力,量力而行。学有余力,指的是要想学习奥数,必须保证校内的数学成绩为优秀。这也是为何泽哥说“一二年级无奥数”的原因,就是因为一二年级课内太简单,没有区分度,说是“乐考”,但家长、孩子和学校的重心都在“乐”上,而不在“考”上,所以就谈不上“学有余力”。“量力而行”指的是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不同,孩子所擅长的方面也不同,所以不要强求孩子学了奥数,就一定要学会做最难的题目,那样对很多孩子来说都是一种煎熬,就让孩子去思考能够想明白或者听明白的那些问题就好,如果孩子实在不懂,就接受这个事实就可以。

4
昨天谈到集团校为了中学出成绩,都在搞小学部的直升,而作为能够直升中学的小学部,很多中学都对小学下达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要求小学部选拔合适的孩子学习奥数(上次北京疫情就爆出了一所学校请校外机构的老师去给孩子们讲奥数了,详见:么?居然有小学外请校外机构老师来学校利用课后时间补数学?)。这是为什么?这不单单是为了“选拔”出好的孩子,因为如果仅仅是为了选拔的话,那孩子在小学部的这六年,什么样的孩子好,什么样的孩子优秀,老师们有六年的时间去观察,基本上不会看走眼。所以这个课程,不完全是为了选拔,更重要的目的是“培养”。通过奥数的这个媒介,去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以及现在新课标对孩子核心素养要求中非常重要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内容在别的方面能不能培养?能。但奥数,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一定是最好的媒介。泽哥在上课的时候,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数学学的是什么,数学,就是让你不断的用会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不会的问题,同时不断的把不会的问题转化为你会的问题。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中学需要的,也是国家需要的。

5
上个周末,和之前一起学习小学奥数的小初高同学吃饭,就聊起现在小升初和奥数的这个大环境。我们是属于小时候奥数学得好,所以升学家长都没怎么操过心的那一类,所以每次都会不由自主的聊起教育、升学、奥数等专题。他虽然现在工作和奥数已经毫无关系,但也提到小时候学习奥数,对今后中学的学习,乃至工作之后解决一些问题,都非常有帮助。只不过这种很“虚”的感受,是表达不出来的,也是没学过奥数的人不能理解的。我也在很多场合说过这句话。学奥数,不仅仅是为了小升初,也不是为了提前学些初高中的知识和做题方法。通过在学习奥数的过程中留下的那种思维方式,对于一个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当你把所学的所有知识都忘记了之后,剩下的内容。举个小例子:有一次老师之间的分享交流活动,换下一个老师要分享的时候,老师使劲点击前面的大屏,屏幕都没有反应,但我能够一下给老师指出,没反应是因为现在这个屏幕不是这个大屏的电脑,而是这个大屏所连接的笔记本,所以需要在笔记本上进行操作。看似很简单的一个问题,看似是老师的脑子“临时短路”,但事实上,这种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够动脑进行处理的。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发现身边有一些生活和工作中的“聪明人”。他们真正比其他人聪明吗?不尽然。他们只是有可能是数学学的较好罢了。

说了这么多,最后扣个题吧。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个说法,就是“奥数是少数人的游戏”,或者“奥数是给聪明人学的内容”。在过去的20年中,有很多人都“妖魔化”过奥数内容,也禁止过让大家学奥数。我觉得禁止是对的,因为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学奥数,如果真的是“全民奥数”,那确实是社会的悲哀,我们不应该让不适合学奥数的人来学奥数。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奥数所带来的那些积极作用。

所以,对于那些在校内数学学习方面“学有余力”的“少数人”来说,如果对数学感兴趣,又有对应的时间和精力,那就学起来吧。



微信公众号搜索: 北京小学学习资料     家长升学指南  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资讯!   

图片

扫码添加“家长论坛”微信好友(微信号 16619908263

获取历年CMO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真题及答案解析
咨询CMO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政策请拨打电话 16619908263 (同微信号)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