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KET PET:星条旗之友——拉法耶特侯爵

点击领取>>>KET/PET官方真题汇总、官网样卷试题、听力阅读答题卡、高频必备单词表


A hero of two worlds. 


“他是两个世界的英雄。”


01

侯爵贵族 

1777年, 一位年仅17岁的法国青年贵族踏上了一艘军舰, 他的目的是北美新大陆。



他抛弃了在法国拥有的一切, 打算为一个还没被世界认可的国家的人民争取自由。他坚信北美即将诞生一个崭新的民主国家, 美利坚合众国将成为人人所敬仰的天堂, 将改变整个人类。这位充满热血的青年贵族就是拉法耶特侯爵。


拉法耶特吉尔伯特 ∙ 德 ∙ 莫蒂勒(Marquis de Lafayette,Gilbert du Motier1757—1834)



拉法耶特出生于法国一个古老贵族家族,家世显赫,在当地享有盛誉。据说其血脉可以追溯到古罗马帝国凯撒时期。拉法耶特一出生,就衣食无忧,享有别人几辈子都换不来的福分。本来可以和其他贵族一样, 在凡尔赛过着奢华的生活。1777年, 19岁的拉法耶特已经是法军军团一个上尉。在旁人看来, 拉法耶特的一生注定荣华富贵。


思想启蒙运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影响下,拉法耶特对于新世界非常向往。



当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打响时,意气风发的拉法耶特已是法国皇家陆军上尉,在军队获得了一定威望。作为法国最大的地产继承者,拉法耶特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大地主。他本可以凭借雄厚的资产和威望晋升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



1776年,华盛顿等人颁布了《独立宣言》,开始反抗英国的统治,听到消息的拉法耶特立即被震撼了,他意识到这个刚刚自立的美国正在爆发一场改变世界的革命。《独立宣言》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将彻底改变人类命运。



他临行前给妻子阿德里安娜留了一封信,上面写道∶


亲爱的宝贝,我正在一个遥远的地方给你写信,不知道你是否原谅了我的不辞而别?…我为自己所尊崇的自由而战。……我以朋友的身份到达这里,要为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奋斗。作为我个人我一无所求。……我是为美国的幸福而战……因为他们的幸福紧密联系着所有人类的幸福,美国将成为受人景仰的天堂,四处洋溢着诚实、宽容、平等、和平与自由的美德。


02

合众国之友

年轻的拉法耶特购置了一艘军舰,召集了一支训练有素军队,准备扬帆渡海,支援美国革命。


1776年6月13日,拉法耶特一行人抵达美国东海岸。



拉法耶特到达北美后,立即加入了北美民兵,并凭借战功成为美军的少校,华盛顿很快注意了这个年轻人,当时,来北美作战的法国人很多,但他们要么是保皇党,只是出于仇恨英国加入美军,要么只是为了获取个人荣誉,只是拉法耶特,是真的怀有理想。华盛顿发现,这个年轻人举止得体,谈吐谦虚,而且他一直强调他是来学习而不是指教的。




(图:华盛顿与拉法耶特)


(图:华盛顿和拉法耶特侯爵在福吉谷) 



华盛顿以国礼接待了拉法耶特,并收其为义子。华盛顿邀请拉法耶特加入美国大陆军,而拉法耶特则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不要粮饷,不要军衔,只为理想献身,他甚至还卖掉了自己在法国的地产支持美国独立。从此,拉法耶特在美国大陆军中名声大噪,拥有了极高的威望。




拉法耶特和华盛顿并肩作战,他们逐渐养成了深厚的友谊,拉法耶特两岁丧父,华盛顿在他眼里宛若父亲,而华盛顿也对身边人说他把拉法耶特当做自己的儿子看待。最终,华盛顿收拉法耶特为养子。1777年9月,布兰迪怀恩战役,拉法耶特作战英勇,即使身负重伤依然率军奋战,被升为大陆军分区司令,而在蒙莫斯战役中,拉法耶特又在关键时刻大败英军,力挽狂澜,胜利之夜,拉法耶特和养父背靠背一起靠在树下睡觉,成为一段佳话。



(图:萨拉托加战役)


1779年,北美大陆军依然和英军处于僵持状态,看到战局没有起色,拉法耶特决定回到法国,说服法王路易十六率兵增援美国,拉法耶特的这个举动,将永远改变美国和法国两个国家的命运。




在拉法耶特回国前,他的信已经在法国掀起了巨浪,人们阅读后对美国独立战争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人们像听英雄史诗一样听取着美国独立战争的状况和拉法耶特的英雄事迹。因此,拉法耶特返回法国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他被视为两个国家的英雄。


(图:最后的胜利:约克镇大捷)




1780年3月,拉法耶特带着大批法国军队到达美国,法军的到来彻底扭转了战局,在法军的支援下,美军在约克镇赢得了决定性胜利,在这场战役中,法军的数量居然被美军还多,拉法耶特协助华盛顿俘虏了康华利在内的所有英军。



战役后,华盛顿向路易十六和所有法国将士表示感谢,并赐予拉法耶特人类之友。24岁的拉法耶特功成名就。




回到法国的拉法耶特收到了英雄般的赞美。国王授予他无上的荣誉,人民称他为“自由的旗手”。



他回到法国后受到民众的狂热追捧,他被成为法国的华盛顿,而美国自由平等和共和的思想也被他和大批的法国贵族带了回来。一时间,《独立宣言》成了法国的圣经,法国哲学家孔多塞更是宣称有了《独立宣言》这本圣经就够了,他将成为人类的指路明灯。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信使报》更是将美国称为"人类的希望,人类的榜样"。



拉法耶特没有意识到,他已经深刻改变了两个国家的命运,因为他和他的法国军队,美国赢得了独立,而他和他的军官从美国带来的共和理想,又间接引起了法国大革命,在此前,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不过是空想,而如今美国居然把自由平等变成了现实,那法国为何不能如此呢?



因为参与独立战争,法国人的思想发生了转变,而另一方面,独立战争造成的财政困难大幅削弱了法王的统治力,并最终逼迫他召开三级会议解决财政问题,正是这个三级会议,成了大革命的导火索。




从凡尔赛宫到巴黎圣母院,从高卢省到亚得里亚海,拉法耶特的名字传遍了欧洲大陆,他俨然成为了美国世界的英雄。参与过美国独立战争的拉法耶特相信,启蒙者们宣扬的理想世界可以实现,而他也将在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中彻底抛开他“大地主”的头衔,反而站在了地主们的对立面,成为后人口中的“两个世界的英雄”.






03

三色旗的缔造者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政治派系斗争激烈、执政派频繁更迭。

此时,拉法耶特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一方面,他作为封建贵族势力代表,出于自身利益,理应维护旧秩序;另一方面,他又深受启蒙思想启发,对新世界有着无限憧憬。


二者必须择其一,拉法耶特选择顺应大势,倒向资产阶级阵营。


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历史事件:攻占巴士底狱、发表《人权宣言》、斩首路易十六……


(图:人权宣言) 



拉法耶特在此期间参与了法国国旗的制定:他把封建旧势力波旁家族族徽中的白色单独取出,与巴黎城徽的蓝、红两色结合,代表着新旧世界的一种妥协。


他提出法国国旗和美国国旗一样的三色-----以蓝、白、红三色作为主色的法国国旗,一直沿用至今。



顺口一提美国国旗的历史, 1777年6月14日,大陆会议制定了美国国旗的标准,由十三条红白条纹组成代表最初13个殖民地。另外,还有十三颗星,每个原始的殖民地,都有一个蓝色的领域。 红, 白,蓝表示自由,平等,博爱。


(图:第一幅美国国旗,此后每增加一个州, 会增加一个星星,十三条条纹不变,代表最初的十三个殖民地。)


(图:斩首路易十六)


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火了,他们的主要口号就是“不要君主,要民主共和”。在这样的派系斗争中,拉法耶特没有占得上风,地位逐渐被罗伯斯庇尔所取代。


1799年,拿破仑上台,法国又一转攻势的征服了半个欧洲,同时也解放了拉法耶特,此时的拉法耶特并没有完全被遗忘,拿破仑便让他拿着退休金,提前体验退休生活。


(图: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领土范围)



04

第二故乡美国

1824年8月,已经67岁的拉法耶特回到美国,他受到了空前的欢迎,光纽约港就有3000人夹道欢迎。拉法耶特发现,美国的很多地区竟然以他的名字命名,而他的雕像和华盛顿等人一起并排而立。就连扇子、杯子、钞票都印有他的头像。他遍游美国各州,均受到热烈欢迎,他还和杰斐逊、亚当斯等人彻夜长谈,一起回忆当年并肩作战的岁月。



拉法耶特的到来还让美国当时激烈的两党斗争暂时停止,詹姆斯库博记载拉法耶特到来后,宴会上刻薄的祝酒词没有了,故意投向对手的嘲笑和憎恨也没有了,有的只是对拉法耶特的祝酒,两个敌对的政党在拉法耶特周围友善相处。"



而另一个观察家认为"拉法耶特的到来把我们从政治纠纷中脱离开来,让我们又想起了那段历史上最光辉的时期。"



这位“两个世界的英雄” 在两个世界的遭遇恍如隔世。 



1834年5月20, 76岁的拉法耶特去世。他的墓上飘着星条旗。那面旗已经飘了二百年,连纳粹德国都没打扰过它。 



05

A Tale of Two Revolutions


虽然拉法耶特在大革命后遭到法国人的耻笑,米拉波笑他是宫相,德穆兰称他是盗窃人民希望的小偷,马拉称他为伪装的人民之友,拿破仑说他是个笨蛋。




但在美国,他于1824年和2002年两次被授予美国荣誉公民,历史上得到此等殊荣的仅有六个人。拉法耶特和他的子子孙孙,都将拥有这个称号,被美国视为朋友。直到今日,美国还将核潜艇命名为拉法耶特,以此感谢他的付出。



(图:美国推出纪念拉法耶特的邮票)


(图:命名为 “拉法耶特”级护卫舰, 旁边是象征着美国和法国友谊的自由女神像) 


(今日华盛顿特区拉法耶特将军雕像) 



(图:今日巴黎拉法耶特雕像)



同样起源于启蒙运动的两场革命,在新大陆缔造了出一个欣欣向荣的新国度,在法兰西, 却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 从绝对君主到立宪君主到共和国又到帝国又回到绝对君主。



能被一个国家如此铭记,此生足矣。拉法耶特唯一的遗憾是,他拯救了美国,却没能拯救他的祖国。法国人不能理解他的温和立场,不能理解他为何总是寻求妥协,他的君主立宪立场更是遭到了抨击。1834年,直到拉法耶特死去,法国依然在王权和共和的怪圈之间反复上演,不停的爆发革命,依然没有恢复稳定。这不得不是他最大的悲哀。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整理,由网站团队(微信公众号搜索:北京小学学习资料)排版编辑,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https://img.jzlt100.com/uploads/files_user49/question/5ec64705177d8154134.png


扫码添加“家长论坛”微信好友(微信号 16619908263

获取KET/PET官方真题汇总、官网样卷试题、听力阅读答题卡、高频必备单词表

咨询北京KET PET相关课程请拨打电话 16619908263 (同微信号)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