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里是中关村一小吗?老师我的班级在哪里?
点击领取>>>北京各学校幼升小、早早培面试真题、小学入学白皮书、学区房详解
“老师,这里是中关村一小吗?”
“老师,三年级怎么走?”
“老师,二年级3班在哪里?”
(以上三问,请全部用奶声奶气完成)
正式报告老师:我已经不认得我们学校了。
今天,居家时间最长(享受了约达9个月long long假期)的三个年级,开学了!!52万二、三、四年级的小学生返校,至此北京所有中小学生全部实现开学。(此处应有严重呱唧声)
好了,问题来了,有同学表示:我不认得自己学校了。在家呆太久傻了?还是学校不香了?老师不可爱了?
No.这场全球性的灾难,它带来半年之久的居家学习,带来师生阔别太久的等待,也带来了不少父母难以言说的一种崩溃,但它也可以带来一些涅槃般的改变……因为时间是好东西,有学校利用这一大段“时间差”彻底变革,从上到下,由内而外。
问:这样的变化可以有多大?
答:可以是“核聚变”式的改变。也可以是连学生都没能认出自己学校的,大型“变脸”式改变。
请问,这里是中关村一小吗?

没走错吧,这是中关村一小么?

变成古风建筑了?

操场都变色了?
(印象中一小一年一度办盛大科技节那个火热小操场呢?)

不对不对,这屋檐、这灰墙,这红窗棂,不是熟悉的一小味。

这又是哪?一小没有这样的阅览室啊……

这又哪跟哪?这怎么又现代化办公区域了……

“我在哪?”“我从哪来?”“我要去哪?”
(来自灵魂的三拷问,就是在这时候发出的)

是我,是我,还是我!

经历216天抗震加固改造,全新的令你发出灵魂拷问的中关村一小,欢迎你!
历时216天,经历了无数次施工、设计与教育理念的碰撞,一座全新的外观古朴、内在却处处渗透现代教育理念的“学院派”新校园,伴随着最难开学季,正式完工!
灰墙、屋檐、红窗棂、影背墙、三进院,全新的中关村一小,已是这个味儿。作为一所既重视中国传统教育,又高度集聚科技教育资源的小学,现如今再走进这所校园,你再闻闻,确切的是股什么味儿?一股可以把书香转化到建筑上的味儿,中国的,传统的,现代的,科技的,艺术的……

厚重的灰色外墙上,点缀彰显活泼的橙色,和活泼灵动的红色;

原有的小空间并入教室,通过改造增加了10间面积近80平米的教学空间;

打通学习、运动、阅读空间,课后可以三五成群进行交流、讨论,随时随地进行项目研究;

全新的室内篮球馆、羽毛球馆,无论刮风下雨,追跑蹦跳不碍事的~

一小的骄傲,与你共见证。全新的校史馆,讲述这所与共和国同岁学校的成长故事~

繁星剧场,为每一个“戏精”们重新打造的表演空间

放大N倍的足球场,傍晚不考虑来场酣畅淋漓的球赛?

要不篮球场上见?总之追风少年任你挑!

机器人教室。这所学校师生们的科技水准不会不知道吧?
(那一水来自中科院的爸妈们,给大家上科普课的场面下次和你再叨一遍)

stem教室,前沿教学,一小孩们值得拥有。
改变的仅仅只是颜值么?事情必须不能够,仅如此简单。这样一轮改头换面式的大改造,这所优质小学不仅要的只是外在建筑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对“精神内核”的全面革新,借助学校建筑空间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全方位升级!
Ø 教学变革
“以学习者为中心”,整体架构空间与资源系统,实现资源供给方式多元化,满足个性化学习。
Ø 评价变革
革新评价的空间结构,提供更多展示性公共空间,为每个班级、每个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使过程性的评价能渗透到日常学习活动中,一句话来说就是你day day up,老师day day see~
Ø 教师变革
“自主+合作的教学研究”,打破原各年级、各科“格子式”办公区,以年级为单位,组成教师办公单元,不同学科老师get together打散,促进教师间的合作,实现跨学科深度融合,更好服务学生。
(圆桌就想问句,你们还想变多优这是?)
来了,他来了!葵园少年
今天上午,伴随着最后三个年级的开学,这所大型“变脸”的新校园,正式宣布启用!喏,葵园(没给你普及过么?这所优质小学也叫做葵园校)少年们,手持自制葵花,来参加开学典礼了。
小编,请用一个字形容一下这一开学画面:葵。
那用俩字来形容一下这一开学画面:很葵。

我来了!带着我的美腻葵花,风尘仆仆地来了~

葵园,好久不见,可想死我了!

论葵园少年的标准精神状态,见图。

美妞,你这葵花,估计有你俩脸大了~

这个自制有创意。同学,你的葵已被镜头迅速捕捉

前方怎么还有一只大葵乱入!

密集恐惧症患者,前方请注意。

请注意...

请以这场面,创作一句诗。(人面葵花相映红?)

少年们,前方请注意,请注意

院士爷爷来了,中国科学院物理所院士沈保根,开学第一课,给大家讲讲“无处不在的磁”

再一课,中科院院士周琪给大家讲讲“有趣的干细胞”
(俩院士给开学“上课”,这所被中科院包围的小学,很难不学院派)

怎么个学院派?人群中,给你个眼神,自行体会。
报告老师:这个新校园,我爱了。
在新校园里上第一节课的感觉如何?
圆桌老编逛了一圈校园的答案是,爱了。(在线等一小师生们答案。)

洗手台不规则镜面拼接设计,爱了~

食堂小餐布都很讲究,学院格子简约风

熟悉的一小教学“配方”,不熟悉的教室味道。
(确实不怪很多宝宝不认识教室,连走廊的味道都变了~)

现如今走在不同年级里,会有种穿梭在缤纷时光隧道里的感觉,

你们猜哪sa是一年级的?

每间教室门口由孩子们创作的向日葵贴画,戳大N倍后告诉我,哪一幅最深得你心?

全电子化多媒体教室屏,新校园已get

疫情防控常态化,洗手专业细节流程已上墙,哪位宝宝还不会?请报告

葵园翰墨,可能还差你的一笔

空中笼式足球场,白云如浪的秋天里不踢两场球势必亏!

有天顶花园的学校,实名羡慕!

和这所全新的“最好”学校一样,你也准备做最好的自己了么?
无处不细节,细节见真爱。
教室照明是否均匀?亮度是否充足?洗手池统一为什么高度?是否统一高度?窗户怎么装更安全?打开角度怎么旋转最合适?……
每一个细节的考量和决择,都融在整个新校园的设计中。
eg1:洗手池的高度设计,如果按照设计规范统一定位应该是65厘米,但是这样统一设计的洗手池如果五、六年级的学生使用是很不方便的。学校就通过对学生实际使用的感受进行统计,用具体的数据说明,设计师和施工单位必须对洗手池的高度进行修改。
eg2:教室灯光,如果用最节能方式排布教室的照明,可以装横向2盏、纵向3盏共6盏,但学校多次到样板间体验照明亮度,总有不舒适的感觉,提出将照明更改为横向3盏、纵向3盏,共9盏的照明设备,不惜增加成本、用电负荷,只为孩子们拥有最舒适的照明。
eg3: 窗户安装。有多次报道学生在校园内的使用下旋外开窗不慎坠楼的事件,学校在对加固中窗户的开启方式、打开角度的设计尤其警惕,在和设计师、施工单位确定方案时,提出必要的消防排烟窗采用下旋外开方式,其余的窗户都采用内开、上旋并且开启角度都要小于15度,并安装护栏……
(小编突然领会了一个道理,强者是如何更强的,或许就是不放过每一个让自己更强的细节。正如一进校可以看到中关村一小那句永恒不变的slogan:做最好的我。)
微信公众号搜索: 北京小学学习资料 家长升学指南 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资讯!
扫码添加“家长论坛”微信好友(微信号 16619908263)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