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带过的一年级长期班今年小升初,到底能不能七岁看老


题记:之前带一年级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在昨天。

备注:感谢家中领导帮忙修改文中的语病。


故事背景:

事情还得追溯到2013年3月,当时我已经带过3-6年级的奥数课程,对带一年级充满了好奇心。正好当时东城一年级的高端班不太好安排老师,我家住的又近,就接了一个一年级柳芳的高端班(那时候一年级的最高端班型还是尖子班),相当于是东城学的早且学的好的一个班吧。


真到暑期上课之前,说实话我还是非常紧张的。之前都是带五六年级为主,从来没带过这么小的孩子,属于我心目中典型的高年级老师讲课风格(就是极少点对点提问,以主讲题目逻辑,书写板书,拓展题目为主)。所以课前做了很多之前上课完全没做过的准备工作,包括做学生桌牌,课前背下所有孩子名字,精心设计每次提问,琢磨每道题对于一年级学生的最好讲法,等等。(现在这些都成了老师上课前的标配了)


实际上课之后,发现情况比我预想的好得多,孩子们都非常可爱;接受知识也很快;能够紧跟老师的节奏。所以我自己也越讲越high,不到一个学期的时间,讲课就从一开始的保证每个孩子每次课至少单独回答两次问题的小低风格变回了原来的几乎无单独提问的小高风格。好在由于循序渐进的原因,孩子和家长都还算比较适应,就是有些后续新来的同学的适应时间比较长。


这个班我带了一二年级,到三年级的时候,因为我自己搬家的原因,没能继续带下去。虽然后来和部分孩子在我海淀的高年级班上重逢了,但是还是有一些家长没有了联系,非常遗憾。


来说说几个还有联系的孩子吧

1、小Y同学

小Y同学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因为第一次来上课,就是父母都跟课的一个孩子,爸爸负责记笔记,妈妈负责看着孩子好好上课。能看出来,爸爸之前在家教了孩子很多东西,所以孩子知道的东西很多,上课也很活跃,成绩也不错。后来二年级果然就考入了全市最好的班,离我远去。再后来一直是机构数学一等奖和综合一等奖的获奖选手,也在机构的数学集训队。最终没有意外的在五年级被人大附早培录取。


2、小C同学

小C同学一开始在班中不太显眼,属于你不会在一开始就注意到的那种小男孩。但是时间一长,就会发现每次回答问题都能答对,听讲很认真,考试成绩也不错,非常踏实。每次基本都是爸爸带着来上课,印象中见到妈妈的次数很少。后来和小Y同学一起考入了全市最好的班,说实话稍微有一点点出乎我的意料,可能是之前在班上太低调了。再后来就是拿奖,集训队,人大附早培的套路了。


3、小J同学

小J同学是后面插班进来的,住在海淀公主坟附近,每天早上八点跑来柳芳上课,一般是爸妈一起跟课,爸爸负责记笔记和听课,妈妈负责问孩子哪没听明白赶紧问老师。第一节课上完,爸妈来和我沟通,孩子本身是一年级,跟着二年级超常班在上,家长目标很明确:人大附早培或八少八素。感觉孩子不属于特别聪明的那一类,但是爸妈跟得紧,孩子又听话,所以一直跟着老师的进度走,题目刷的也比较多。后来三年级失联了一年,四年级又重新回到我的班上,还是之前的样子:课上难题有可能当时没听明白,但是下课一定会在家长的督促下来找我问到明白了为止。后来上完我的五年级班后被八中素质班录取。


上面说的是三个小男生,下面来说三个小女生。

4、小N同学

小N同学是我最喜欢的小女生类型,非常文静,话不多,踏实,笔记工整,听课时候两眼冒光。在一二年级也是数学和综合一等奖的水平。后来中间辗转过一阵,五年级又报回我的班跟到六年级。属于典型的没考上早培的学霸。就是做难题没那么出色,但是基础很扎实,也很努力用功,学习习惯很好。这种孩子通过六年级一年的复习,基本上再参加各种考试面试就很难有做错的题目了。最后拿到了人大附中分校、上地101、十一龙樾、二十、北大附中实验,十一24的门票,最终综合考虑选择了十一24,相信以小N同学这么自觉和要强的性格,在十一一定能发展的很好。


5、小L同学

小L同学来自比较典型的东边家庭,看着很文艺,家长目标也不算特别高,一直在朝阳的80、人朝等和海淀的民办中徘徊。虽然课外班一直在上,但这么多年成绩也忽上忽下。六年级报回我班之后,了解到有五年级的迎春杯一等奖,PET优秀,后来六年级又多了一个区三好和美国大联盟一等奖。校内成绩也还不错,被人朝分第一批录取后就没再考虑别的学校。


6、小Y同学

小Y同学是比较可爱的小女生。就是那种上课即便回答不上来问题,但你也特别不好意思说她那一类。可能是因为在西城的缘故,妈妈更多是锻炼孩子的自觉性和自己事情自己解决的能力,对具体成绩和学习内容没有前面的那些家长那么上心。成就了孩子非常惹人喜爱的性格,也是唯一一个二年级结束之后找我写老师寄语的孩子。最近正值西城派位填志愿阶段,祝她好运。


确实比较遗憾,当时一年级的15个孩子,由于地点原因,后来跟着我上过课的只有5个孩子。如果有之前一年级跟着我上过课的家长看到这篇推送,可以和我联系报个喜~


这六个孩子的姓名我都做了处理,相信除了关系特别好的家长外很难对号入座吧。样本量确实不大,但是关于能否七岁看老这个事还是想总结几点我自己的想法:

1、小学阶段家长能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上述6个孩子,都是家长目标感明确,而且能够为了这个目标去努力的。家长有目标,孩子才会有方向。

2、聪明不是必须的,努力才是。我对于怎么才能学到奥数一等奖一直是持这个观点的。真要到顶尖水平,聪明是必须的,那都是会冠名X神的(胥神、乖神、邱神什么的)。但是如果只是以一等奖(现在虽然没有了,可以改成人大附)为目标,那么努力就是可以的。只是可能有时候需要付出的努力比较多。

3、培养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知识只是载体。以上这些孩子,他们无一例外都有着非常好的学习习惯,而这个习惯是能够跟随孩子一生的。在小学阶段,奥数我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可以锻炼孩子思维能力,培养学习习惯的平台。


综上,我认为,从七岁看小升初,可以八九不离十。


我常说:尽人事,听天命。从这六个孩子的家庭身上,我确实看到了天道酬勤,付出终将有回报。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