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人大附初试——凡事需有自己的决断
题记:今天要是不发篇和人大附相关的,就会显得自己格格不入。
备注:本来标题想短一些,结果百度了一下,自决和自断好像都不太合适。
为什么说再谈呢?因为该谈的其实之前已经都谈过了,其实也没啥新鲜的,传送门在这:
如何选择人大附早培班
人大附开始报名,内有详细说明
上文神测题答案
暖心的人大附
上面四篇文章基本都涵盖了我对人大附的一些情况介绍和一些分析。可能有家长没看到,我再把几个重点的内容再说一下,顺带穿插一下今天的主题。
1、孩子实力自认进不了人大附,正在外地,还用回来参加么?
无论是否能考上,我一直认为,参与了人大附初试,才算参与了小升初。孩子才能够有小升初已经开始的仪式感。家长也很容易根据这次的经历来激励孩子,力争获得一个小升初方面好的结果。另外,早培选不上,人本人分也一并放弃了么?要知道每年都会有一些“幸运儿”,不在机构的高端班里,但是被人大附看上,最终通过正常小升初进入了人大附。
当然,泽哥说了这么多,家长不想参与,也是没有办法,家长有唯一的决定权。(因为绝大多数孩子一定是想玩的)
2、现在有什么能冲刺的班么?
我不否认那些冲刺班对于初试一点用处都没有。但是,我更认为所有的冲刺班都是心理安慰,即便我自己带过。因为所有的冲刺班都只敢按照去年考试来冲刺初试,一个原因是没人知道今年考什么,一个是没人能保证冲刺营内的班能有效果。如果真有哪个机构能开发出营内的冲刺班,那一定会让泽哥刮目相看(营内考啥可能更难预测吧)。
所以,大家要知道,冲刺初试,和冲刺早培,中间还隔着很深的一条沟,这条沟,用一学期可能都填不上,更何况一个月。
3、人大附到底考啥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因为凡是知道这个问题答案的老师都不会把这个问题的答案告诉大家。所以每年人大附考试内容都是个谜,只能靠猜。比如泽哥就会大胆猜测今年还考神测,原因很简单,因为分了好几场,要是考数学,下午场的便宜就占大了。不过自从上次猜测十一考试内容被打脸之后,泽哥对打脸也就见怪不怪了。
所以要真想冲刺人大附,我觉得提前半年开始练神测可能还稍微靠点谱,不过就是得赌到自己考的时候确实不改。
4、我觉得我家孩子不适合人大附怎么办?
先考上再说。考不上的话那可能确实不适合。
5、现在机构还能给学校推荐么?
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条件请看最上方的红字:泽哥所有观点仅代表个人,因为泽哥目前只专注于做网红,对其他的事情已经做到了充耳不闻的境地。但从我个人的分析,现在机构和学校一定没有关系了,毕竟现在管的这么严,但凡被抓到有关系,机构和学校都得吃不了兜着走。不过,万一有不会被抓到的渠道呢?
所以,话说回来,推荐这个事,信则有,不信则无,成绩够了,不推荐自己也能考上。成绩不够,也没人推荐。
最后再回归一下正题,为什么说家长要有自己的决断。
因为小升初令人抓狂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家长想了解的都是小道消息,而小道消息的来源太多,在这给家长一些建议:
1、优先身边的真实案例
如果身边有之前小升初成功的案例,优先向他们取取经,看看他们走过哪些弯路,踏过哪些坑,一般这种家长还是很愿意分享的,尤其又是比较熟的朋友。
2、其次大机构的小升初讲座
这类讲座的好处在于讲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真实的。不好的地方在于很多真实的内容他们不敢讲。所以可以通过听这些讲座至少先把官方信息了解了一下,有个大方向,后面再去甄别各种消息时候至少能够有一些初步的判断。
3、网上的各种公众号及所谓专家
这一类的好处是会告诉大家一些讲座中不敢讲的部分,也有很多实时消息。因为这些人基本上都有着自己的信息渠道和知识储备。会选择性把能对外说的说出来,把不能对外说的隐晦的说出来。当然,如果渠道不保险,就会出现前一天晚上说22000选3000,结果第二天就都通知了的尴尬情况。泽哥每当遇到有些情况不能对外说的时候就很痛苦,那种只能自己保守秘密的感觉大家都懂的。不好的地方在于每个公众号和专家都有着自己的算盘,所以很多内容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把事实选择性的说出来。有些是故意的,有些是没办法的。比如泽哥立场就是看得人多了之后来挣一挣广告费,所以就会写一些大家喜欢看的。
这一条是大家最需要甄别的地方。这一条也是最容易引起大家焦虑的地方。
4、小机构的小升初讲座
这种连忽悠人报班都说不上,就是忽悠人交钱。好几万甚至好几十万的忽悠,每年还真都能忽悠到一些实在走投无路但又想冲一把的家长。
最后,由于泽哥自己当年十五岁时候做了一个错误决定,放弃了学习投入了游戏的怀抱,所以一直对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这个事耿耿于怀。咨询孩子的意见是对的,但是如果您家孩子是和泽哥一样一心向玩的话,还是劳烦家长帮他做决定吧。
今天有两个好友的公众号传的比较广:
一个是史老师的《早培命题拙见》:但是他写的主要是入营之后的题目,大家千万别搞混了。
一个是易老师的《去年早培初试真题》:他比较偷懒,直接用的去年写好的文章链接。
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