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年小升初看今后小升初趋势——优先本区
题记:大胆来写一个长篇连载。
备注:以下内容,纯属猜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不符事实,纯属正常。
基础知识必读(下面链接均可点击):(从泽哥之前的文章中选出了一些泽哥认为必须了解的知识,了解这些之后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小升初的趋势)
小升初:
海淀小升初情况一
海淀小升初情况二
十一学校19届考试情况
东西海朝丰全介绍一
东西海朝丰全介绍二
中考:
初中校额到校
中考分数科普
初中分班考试
外区中考考海淀西城东城
学习:
如何保障学习效果
小学奥数学法
小学奥数推荐书
写这篇连载的起因是因为上周去给海边自学的家长做了一场分享,主要是三四年级的家长,讲了讲我对于小升初趋势的一些看法,决定把这些想法转为文字和更多的家长分享。
既然是趋势预测,就不一定准,只是我个人的一些分析,大家作为参考就好。
趋势——优先本区
一、区的概念
一个孩子所在区是由孩子的学籍和户籍共同决定的。如果一个孩子学籍户籍都在A区,就是A区的孩子。如果孩子学籍在A区,户籍在B区,那孩子既算A区的孩子,也算B区的孩子(不过现在越来越严格,很多区都需要既有户籍也要父母名下房产)。
二、学籍比户籍愈发重要
小升初的流程是:默认小升初根据学籍来升学,如果孩子学籍户籍不在一个区,想通过户籍所在区升学,那需要提申请,才可以去户籍所在区升学。如果孩子学籍户籍都在同一个区,但不在同一个片区,那不存在回户籍片区的说法,只能在学籍片区升学(如果派位的话,除海淀)。
那为何说学籍现在越来越重要,主要是有两个区的情况。
户籍回海淀升学:鉴于海淀的派位情况实在不太理想(好学校名额太少,差学校数量太多),所以很多户籍海淀的回海淀主要是为了择校,但是19年小升初,海淀区学校给家长通知录取的时间点一拖再拖,导致很多家长都错过了提交回海淀申请的时间(没被学校录取很多家长不敢去海淀派位)。
户籍回西城升学:众所周知西城的派位水太深,其中有一条传闻就是会先派学籍在西城的,再派户籍在西城的,导致回西城户籍派位的家长几乎没可能进入西城初中的好学校。
每年这两部分都是回户籍升学的主要来源,当然,如果两个区的教育水平差距太大的话,回户籍派位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学籍门头沟,户籍海淀这种)。
三、纯跨区越来越困难
这里指的纯跨区是指孩子学籍户籍都不在A区,但是要去A区升学。以前很多区的学校都能有这样的操作,但是19届小升初这种情况越来越少。只剩下了以下这几种:
1、海淀民办,少量朝阳西城民办
之前太多其他区家长涌入海淀的民办校,为了获得海淀的初中学籍,从而在海淀区参加中考。但是今年,传言海淀民办只有15%的名额招收外区的孩子,导致外区的竞争一下激烈起来。朝阳民办也是同样的道理,招外区的极少。西城民办说是西城,但是学校在昌平,基本上也完全是为了西城学籍,学校中等吧。
2、西城特色校
西城有四所特色校是针对全市招生的:一所比较好的(华夏女中),三所很一般的(回民中学、徐悲鸿中学、月坛中学)。其中一所比较好的每年竞争非常激烈,难度越来越大。三所很一般的基本是西城派位的最末水平,进这三所学校纯粹是为了西城的初中学籍。
3、十一学校
作为北京非常有特色的试点校,这几年都是面向全市公开考试招生的,由于学校成绩越来越好,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4、人大附的早培和八中的少素
这俩放一起说是因为其实这俩不是小升初时候的事,而是四五年级的事,基本招的都是超常儿童以及数学起步非常早且优秀的孩子。
上面四条综合起来,除去西城两个纯粹为了学籍的学校外,其他都是靠孩子成绩的,只是竞争相比两三年前激烈了很多(毕竟两三年前还有朝阳东城可选,现在都没了)
五、总结
虽然小升初跨区现在越来越难,但是其实如果比对中考的话,小升初的跨区相比中考还是有较大的跨区空间的,而且,跨区的成本也要比中考的跨区成本小的多。中考的跨区要么就是成绩特别好,要么就是回户籍中考,放弃校额到校的名额,都面临比较大的抉择。所以泽哥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在现在高中教育资源十分不均衡的情况下,除非能在本区上十二中、牛栏山、人通、十一亦庄、人大附经开,都可以尽量跨区海淀西城东城朝阳。即便是选择初中不太好的学校(例如派位),使劲在课外报班,拼中考成绩高中进牛校,甚至牛校实验班。当然,这四个区里,西城的派位是最理想的情况,海淀朝阳都尽量择校,派位派进坑校的概率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