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二模考试高分考场作文(节选)
东城区二模考试高分考场作文(节选)
东城区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二模
优秀作文选
一、考试真题
26.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40分)
题目一:生活中有许多微妙之处:花朵,总是在自己的花时开放;走路,一般先迈左脚后迈右脚;站队,有时由矮到高,有时由高到矮;乘坐公交,先下后上……可以说,从自然规律到个人习惯,再至社会生活,“序”无处不在。根据你的理解,以“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题目二:“梦”是人睡眠时局部大脑皮质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脑中的表象活动。个人有梦,传说诗仙李白年少时梦笔生花,从此才华横溢、名闻天下;民族有梦,可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人类有梦,梦想世界和谐共生、友好相处……请发挥想象,以“因梦而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将文章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如选择题目二,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⑵字数600~800字之间。
⑶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真实校名或师生姓名。
二、优秀作文选
【题目一】
(一)96中
1
序
96中 雨桐
观万物,水者,春之为露,夏之为雨,秋之为霜,冬之为雪;看人世,礼者,束人以矩,约人以德,惠人以仁,齐人以义。上言万物之水,人世之礼,皆为序的体现。或有言曰:“序约束事物本性,有弊而无利。”这是对于序的肤浅认识,若无序,世界将会是怎样的?
先看自然界:花朵皆遵其花时而放,温有杏梨,炎有菡萏,凉有霜菊,寒有傲梅,适其时而显其丽,才令古人留下“梅兰竹菊”四君子的雅号,才有“采菊东篱下”的闲情逸致。若梅逢夏日而放,则猩红尽殒;荷遇严冬而绽,却也得枯荷一片,何谈“花之君子”?由此观之,若花皆乱其花时,则无花可赏也,亦无花情可寻。
再观人世间:古有明太祖朱元璋问其手下臣子道:“天下谁人最快乐?”或曰:“居高位者有重权者最乐”,或曰:“富甲一方者最乐”,帝皆不服。惟有一人道:“畏法度者最乐”。帝大喜。法度即序也,守序者最乐了。还看今朝,当公交车来时,人们便蜂拥至车门口,想下车的人下不去,想上车的人也上不来,这样一来,大量宝贵的时间都被耽误了。不如礼尚往来,先下后上,排成整齐的队伍,上下车顺顺利利,时间也就省出来了,这难道不也是序的功劳?
鸟儿要在天地之间才能振翅高飞,风筝要有筝线的牵制才能立于蓝天;若无天地,鸟儿则无风可追;若无筝线,风筝则无力回天。然约人以序,人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序是自然与人类的守护者。守了序,万物才能兴隆,人民才能进步,社会才能繁荣,国家才能昌盛,世界才能持续发展。
序,束万物而兴万物者也!
(二)东直门中学-165中学
2
序
东直门中学-165中 路怡然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是小草一年一绿的“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红花荣衰交替的“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时空变换的“序”。自然中,万物皆有“序”,人也有,人的“序”就是青丝变为华发,眼尾生出皱纹。
那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一位母亲在与她的女儿赛跑,使我不禁回忆起了昔日我与母亲一起跳舞玩耍的日常,那时她多灵活啊,像个年轻的小姑娘,脚尖轻轻点着地,我们一同奔跑,一同跳跃,妈妈的马尾辫随着她的步伐一同舞动,仿佛是花仙子来到了春天大地。
后来,我仍在舞蹈,仍在跳跃,可是妈妈呢?她坐在凳子上看着我,长长的马尾辫不见了踪影,换作了满是银丝的齐耳短发,我多希望那只是雾霜,拭去就又是乌黑长发。可这是人的“序”,我改变不了,只能陪着母亲度过人生“序”,珍惜每一个阶段的奇妙旅程。她想从凳子上起来,可是她的膝盖早已随年龄的增长而老化,她扶着膝盖,捶着后腰,勉强弯着身子站了起来。我赶忙去扶住她,偶然间一扭头,我看到了她脸上有了细纹,那是岁月的刀轻划过的痕迹,我无法改变。
妈妈平时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衰老,她不介意说出她的年龄,也不会刻意用化妆品掩盖岁月在她脸上落下的痕迹,尽管腰膝疼痛给她带来了不便,但她会依然陪着我,微笑着看我运动。她说要活出自我,笑纳自己,或许这是一个历经了半生沧桑的人对岁月最后的倔强,对人生之“序”最好的接受吧!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光明易老,时光荏苒,人生的“序”——“生老病死”必将纷至沓来。这是必经之途,我们无从改变,但母亲教会我要包容它们,接纳自己。莫道银丝不如黑发,莫怨病痛取代健康,莫说年岁不让青春,这是我们一生只能体验一次的“序”,何尝不珍惜?何尝不笑纳?
我想告诉贺知章,“乡音无改鬓毛衰”,能如何?我想询问李商隐,“晓镜但愁云鬓改”,何须愁?苏轼的“鬓微霜,又何妨?”才是人生的时序应有的态度!
3
雕刻之序
东直门中学-165中 毕欣岳
雕刻,是一门非常精细的艺术,需要雕刻者一丝不苟,屏息凝神,执凿对石费千般心力而就。一个完美的雕像,要经过数道精细的工序,一旦顺序出了差错,成品之间的模样便是天差地别。雕刻之序,在我脑中有深刻的记忆和体会。忆昔初二暑假时分,我在爷爷家与雕刻有了第一次邂逅。
一进家门,我的目光便被正厅端坐的石弥勒吸引住了:圆滚的额头,月牙状的细眉,隆起的肚子,大咧的嘴唇,一幅憨态可掬的模样。坐下莲花瓣上刻着“笑天下可笑之事,乐世上应乐之人”。爷爷看着我一副惊讶的表情,不禁捧腹大笑道:“我这把老骨头的手艺还没有荒废啊!”我这才明白这尊弥勒是爷爷所刻。当晚,在我的软磨硬泡下,爷爷终于应允我和他学雕刻。
第二天,我便坐在书桌前,手端铁凿,意欲对我面前的顽石下以“毒手”。长吁一口气,我猛地把凿子往石上一刻,“铮”地一声,火花应声迸出,一痕白边顿显。我大受鼓舞,凿子如雨点般落在石上……两小时的“搏斗”后,我垂头丧气地捧着破碎不堪的凿子和几乎完好如初的顽石走了出房门。
爷爷看到我这样,叹了口气,把我拽到了屋后的石料堆积处。“雕刻是有其顺序可循的。”爷爷挑挑拣拣,择出一块质地浑厚的方体石料:“第一步是‘筛石’,选一块软硬大小都适中的石料才可上手。”回到书房,他先掏出尺子,细细丈量,接着便做出标记。之后他抄起另一把凿子开始雕刻。铁石相撞,铮然有声。半小时后,一个挺立的人像便跃然桌上。爷爷片刻未歇,紧接着拿出尖细的铁锥,细细琢刻,这是雕刻手法之三“琢”。时间在钟声中流逝,又是三个小时,我已不耐烦地在屋中来回踱步,而爷爷愈发认真。又过了半个小时,他长吁一气,立锥于桌,挺身而起,拣出一张砂纸,这便是最后一步“磨”。片刻之后,一尊“太白望月”就完成了。“雕刻是一门精细的艺术。”爷爷严厉的话语涌进脑海:“挑刻琢磨一步都不可少。《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没有耐心这道最重要的‘序’,何来成功?”我心中一震,满面羞惭,却也心有所悟。
雕刻之序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循序而行的路上十分艰难,守住耐心更是不易。但只要我回首那习得雕刻之序的故事,便会涌上一股力量,带领我一步一序,走向未来属于我的成功。
4
有序
东直门中学-165中 朱婷晓
从小,我们接受“长幼有序、井然有序、言之有序”,即使学习也要循序渐进,“序”代表一种文明和修养。而直到那天下午,我才真正体会到“有序”多么重要。
初一刚入学时,老师就告诉我们,排队“快、静、齐”,不能没有秩序,我们不以为然,在老师的管理下才能排队安静一下。
第一次疏散演练,虽然老师早就嘱咐我们不要惊慌或觉得新奇而大叫、推搡,应该按顺序出门排队下楼,但当刺耳又新鲜的报警声突然响起时,我们还是激动的闹起来,同学们都想先抢出门去,班里乱哄哄的,人都堵在门口,完全听不到老师的指挥。
在老师的极力组织和安抚下,我们终于在班门口勉强排成两队。走到楼梯口时,正好有楼上的班在向下走,我们只得站在旁边等,看着源源不断的人,很多人发出“快走啊”的催促。楼梯口白天不开灯,只有转角窗户射进来的日光。平时宽敞明亮的楼梯口被堵得水泄不通,只有几缕微弱的日光从人缝中挤进来,叫嚷声的吵闹和不时的推挤使这里一片混乱。等到全校同学全部站到操场上时候,我们已经有一种精疲力尽的感觉了,而这次演练以最终用时15分而宣布失败。
回班后,每个人都沉默不语,老师走进来,说:“你们知道吗,曾经有一位科学家让孩子们想出一个办法,使六个小球从一个细口瓶中取出,最终,按序出来的方法打败了每个人都抢着出来的方法。
有序对我们来说无比重要,它无处不在,有时,甚至能改变你的命运。桃花不按时序开发会冻死在寒冷的冬季,人们不按照左右交替的顺序迈脚会踌躇不前,社会没有秩序会混乱不堪,所以,秩序,真的很重要。
第二次演练时,我们按照顺序排队,每个人都服从指挥,最终,我们仅用了七分钟就完成了疏散。从那以后我深刻的认识到,秩序,如此重要。
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离不开“序"。因为有序,做事才更加顺畅而高效。而知道那天下午,我才深切感受到有”序“的重要。
5
琴声中的“序”
东直门中学-165中 杨景然
万物皆有序,有日月变换的序,有四季交替的序,有雨过天晴的序,也有我在练琴路上的,不断积累,稳步上升的序。
初练钢琴的时候,我对它怀有浓厚的兴趣和满腔的热情,对自己信心满满。每当听着钢琴老师弹奏的时候,我都会为那行云流水般的旋律所陶醉。我多想像老师一样弹奏出优美的旋律呀。我开始急切地盼着练习一些复杂又动人的曲子,但跃跃欲试的我很快就泄气了,每天只能练习重复单调的音阶和旋律单一的曲调。
“老师,我什么时候才能练点儿别的曲子啊?”终于有一天,在弹完一段枯燥乏味的曲目后,我厌倦地问道。“等你能弹好这些简单的曲子后,自然就会教你了。”老师回应道。听了这个回答,我的内心无法接受,“练习这些曲子有什么用处吗?整天弹这些真的太无聊了。”
听了我的抱怨,老师很严肃地看了看我,又转身指向窗边的一盆花:“你看看这盆花,它的颜色和姿态是不是很美?”我迟疑地点了点头。“但是这么美的花是经过一天后就能开放的吗?”我盯着盛开的花朵和其中嫩黄的花蕊,轻轻地说:“不是,要等好长的时间,花才能开。”“没错儿,花的开放首先需要根和茎打好基础,每天吸取养分,接受光照,一点一点不断生长,最后才能绚丽的绽放,怎么能一天就开花呢?”
怎么能一天就开花呢?
回到家里,我又开始练习起那些单调乏味的曲子了,但这一次,我的心里却充满了别的东西,使我不再对这些曲子感到厌烦。因为我知道,我现在按下的每一个琴键,弹出的每一个音符,都是在孕育着成功的花朵。琴声中充满了“序”,先要学会弹好基础的音阶,才能最终弹奏出优美的曲子,只有做到了“序”,才能一步一步地向上攀升,这是万物发展中不变的道理。
现在的我已经可以弹奏各种动听的曲子了,但我始终踏实地练习好每一步。因为我弹奏出来的琴声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要想开花,首先要有“序”。
(三)二中分
6
序
二中分校考生
我是时光,对我而言,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序”字,一秒就是一秒,不长也不短,刚刚好……这,就是自然规律。
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我决定四处走走,神奇的是,我可以调节时间的快慢了。我要打破“序”,因为我觉得没有了这个“序”,世界会变得更好。
我一路小跑,来到了一家医院。从窗口望去,我看见一位脸色苍白的老人,躺在病床上伸出如白骨的布满皱纹的手,正与儿女们道别。我希望他们在一起的时间能够长一些;于是我打破了“序”,把步伐放的更慢、更慢,一秒变成了两秒,三秒……
屋内,年迈的老人说完了最后的话,安详地闭上了眼离去了。我感到十分自豪:看啊!正因我打破了“序”,这位长者才能好好告别!我恢复到了正常的速度,心满意足地继续往前走。
我来到了一个小港湾,却被眼前的一幕吓了一跳:一条鲨鱼躺在夹板上,其中一片鱼鳍被背后的鱼枪刺穿了,岸板上流着它的鲜血。它在这儿有一段时间了,现在苟延残喘的痛苦的呻吟着,希望生命可以早点结束。
我顿时发现,刚才我放慢时间时,正是这条鲨鱼最痛苦不堪的时候啊!那我岂不是一秒秒的延长了它垂死挣扎的时间?岂不是一点点加剧了它的痛苦?
我惭愧极了。因为我打乱了这个世界的“序”,无辜的生命才会受到牵累。
恍然大悟,发现时间是公平的,世界上的“序”也是公平的,这个“序”不能被改变,更不能被打破,它是自然规律;是不可变动的规矩;是无人能抉择的。
我回到了原来的步伐,一步一步走着,一秒一秒便过去,原来,“序”不可打破。
(四)五中分
7
序
五中分校初三14班 孙海涵
世间万物均有运转的秩序。每天太阳东升西落,潮水时涨时退,正是这些秩序赋予了自然以美,赋予了我们的生活以美。二十四节气——这自然与人共谱的序之篇章,镌刻在每一片叶,每一珠露水之上。
随着新一年的到来,野花在空气中吐露着芬芳。三四月份,农家人便已在收拾下种的谷物了。金黄的、嫩绿的种子埋入春柔软的泥土。天边的云阴沉下来,雨点淅淅沥沥的从天上落下来——谷雨。为稻谷而来的雨点,尽数播撒在土地上。“春雨贵如油”,人们欢喜地看着田地。饮过春雨的谷物,日后一定是一片翡翠色的叶,将迎来足金似的丰收。春之序,雨珠与麦种在共舞。
炽热的骄阳催促着孩子们将脸盆大小的瓜搬回家中。听着越发响亮的蝉鸣,我默念着“立夏”。这仿佛是一句咒语,眼前春花已谢,绿油油的叶片钻出来。深绿色蕴着叶间明媚的阳光,空气中充满夏的气息。古人料想无差,转眼间,夏日已至。夏之序,悄悄地为叶抹上亮眼的绿。
时间流转,足金般的麦在田中摇晃,人们的丰收早已过去。满山层林尽染,深红、褐色、浅红、灿黄……枫叶混着银杏叶,仅一夜,地上已结了白霜。霜降——秋之序,也是秋之末。它宣告着劳作的结束,恰到好处。人们悉数今年收成之时,霜,已悄悄渡上枝头。
凛冬已至。人们默数着日头换上厚厚的夹袄。大寒——它告诉我们与冬相处的妙法。湖上结了水晶般的冰,枝头的叶已消失不见。枯槁的树仿佛拾荒者,守着冻得僵硬的麦田。冬之序,寒冷之中人们仍存秋的温暖,围在火炉旁享受今年的丰收。
二十四节气,展示了四季之序,更是人与自然共同谱写的法则。写进春的希望,夏的明朗,秋的美满,冬的凄寒。我们因此而熟知自然的晴雨,自然也因我们而焕发生机。正是有这四季之序,方才有这人与自然之美。二十四节气,携同古人的智慧,仿佛仍在每一片叶,每一朵云中,为我们指明生活的方向。
枯老的枝头又钻出些许嫩绿,伴着早春燕子欢乐地鸣叫,人们把犁扎进解冻的泥土中。四季流转,春又悄悄地弥散开来。人们播下春种,等待发芽,等待希望,等待明天。
注重考查语文基础,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
试卷注重考查学生应知应会的、生活中用得上的和未来自身发展必不可少的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笔顺、古诗文的背诵默写、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等,都是最基础的内容。试题在灵活多样的形式中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
在现代文多文本阅读,通过对词语的辨析,考查考生对一段文字精准概括信息的能力。这一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打破常规,不止于简单机械记忆,而是在对文字增强敏感的同时与高阶的概括能力考查融为一体。
古诗词阅读重点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以及与本首诗相关内容的积累;名著阅读不限定某一部作品,更关注学生在广泛阅读基础上获得的启迪,让兴趣引导学生的阅读,力求多读书、会读书、善思考、有读书兴趣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展示。
试题重视考查学生的阅读表现。在《天上梯田听古歌》一文的考查中,要求学生在文字的把握中理清文章的脉络,对两处梯田的描写进行深入鉴赏。试题考查先要发现,然后再进行言说阐释。深入立体考查学生阅读认知,充分给予学生个性化多元的角度,可以在内容、情感、语言、手法等多个维度展开阅读鉴赏评价。